你成不了精英,因为精英能承受的你不能承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2
很久之前在《外科风云》里面看到陆晨曦曾经的学习对手在同学婚礼上的感慨:如果当年我没有去先锋公司,我现在会不会是一个比陆晨曦更出色的大夫?

庄恕斩钉截铁得告诉他:不会。你不会比她更好,你承受不起的,她能承受。

陆晨曦是个对临床和手术忘我的人,不在意各种注水论文对自己职称的影响,不在乎相同劳动付出下的低收入的委屈,不在乎没完没了的医患关系纠纷和同事间尔虞我诈。在她眼里,病人就只是病人,她不想避嫌。

所以,她是专家,再讨人厌在要命关头也只有她上才能解决问题。

这就是精英。

曾经有和君师兄和我们喝酒正酣的时候,谈起先生曾经说的:“你们不要以为你们来自名校,中国最一流的人才在做些什么你们根本不知道,你们只是二流三流甚至四流的人才。别人比你们精英却还比你们努力,你们真该看看外面的世界。”

这个抛给我们一个命题:领域精英的自我修养。

进入社会后,你会发现每个人逐渐被标签化。东大校友、雁行南京活动者、红不起来的公号励志狗、卖保险的……正如我的做机械设计的朋友逐渐被我们称为“孟工”……我的很多客户,我发现他们到了三十多岁变得职场油条,只考虑的是能够在这个舒适的位子上怎么坐稳这把椅子,但往往事与愿违,30岁之后被公司解聘和替代的可能性反而变得非常大。

如果他们是陆晨曦这样的精英,那么即使脾气很冲、人员很差,那也是不可替代的,反而是业内争抢的重点。

我这一年修正了很多东西,脾气、为人处世、经济习惯、阅读耐力、时间管理。有人说,是被社会磨得懂事没脾气了。我说,才不是。因为知道自己认知到自己成不了精英,精英能够承受的我不能承受。

我认为,自我认知的能力是一种智慧,索性,我还拥有这部分智商;另外,成年人的世界,过去不代表未来,你的修正是为了成长,为了向精英靠近。这个过程痛苦至极,抽丝剥茧,虐人难耐。

但保险业资深的郑荣禄博士说:“一个人五年的时间是否发生变化以及发生怎样的变化,取决于与哪些人在一起,听了哪些不一样的课程,或者读了哪些不一样的书。”

如果从职业生涯一开始就有人告诉你,你需要去向精英接近,我想那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精英能够承受哪些常人不能承受的呢?私以为,至少有以下三点。

1.最大程度的自律

安迪每天早上的跑步并不是这种人设专门设立的,而是我发现的大多数成功人士的习惯。他们知道“高手之间的对决,到最后拼的一定是体力。”所以在他们而言,一个良好的身体的塑造从来不以今日劳累程度、天气等一系列借口为转移。他们知道如何做到最大程度的自律。

先前参加了一个魔鬼训练营,需要每周看许许多多的东西,还要跑步,所需要的时间需要非常多才能做得比较有质量,有扣分机制有加分机制。坚持了两三个月,许许多多的人开始出现疲惫期,不仅自己无法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更是出现自己的作业质量显著下降,于是开始出现“混”的现象。这其中也包括我,我开始觉得心烦意燥,觉得分分钟有想放弃的冲动。但许多优秀的人在全国性质的训练营中却以完全清一色的严进严出完成几个月习惯的养成,即使结束了也始终坚持,坚持的效果就是对于各个公司的研究了如指掌令人羡慕。

这时候你会发现,所有马甲线的惊喜亮相,都是由一个个汗水交加的练习瞬间交织而成的。这种自律源于内生力量而非外力。

年轻人是很难做到自律的,因为年轻人说白了还是半个孩子,偶尔的一点点小小的舒适和偷懒就完全能够成为中途放弃的理由。正如我的瘦身,坚持了一个多月,最近端午放假吃了几顿又回去了;正如我的长跑,跑完一次半马,只能坚持一周跑一次6公里以上,更多频率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所以,目前的我,离精英的修养还太远。

2.过滤非议的强大

保险行业里面有非常牛逼的人物的存在,也并不是像很多人想像中的都是low的没什么文化素质的人。因为在这个行业我才知道,光光是太平人寿就有太多优秀的人才,有UCLA的博士3年成长为区域总监,有互联网高管放弃十几年的光鲜经历到保险行业再创业,用专业化互联网思维成为太平第一个需要别人付费才能请到她咨询的人。

他们的分享中都有这样的话:刚开始的时候家人都不太好意思提我是做什么的,用半年的时候我让他们能够自豪得介绍我。

我曾经认为我是个过滤非议能力非常强大的人,我的选择充满主见,还有我非常能吃苦。但事实上我还是高估了我的承受能力,不可否认,我的脆弱的敏感得玻璃心在这个时候通常添油加醋,让人无地自容。

一位大学时候曾经有过活动交集的旅行社的社长,主动询问我的行业后,听说是保险行业便不再说话了,第三天等我向她问好时,发现自己已经被删除。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打击呢?就觉得那是一种无声的侮辱,不分青红皂白,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喜欢这个职业,是由于我有余力做更多的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情,总有人愿意和我探讨一番,我常常看到无意闯入的其他人眼里的意味深长。大学我们一起试图创业做公众号的我很钦佩的优秀的学长,自从知道我选择了这个工作之后,就从此微信私信和朋友圈都不再回答我。

我的一个做公司内勤的同事说:“你这还算好的,你起码确实是业务线的,我一个内勤线的凭什么要被拉黑?”

傲慢与偏见,构成了这个世界。

我想说的是,人们之所以避之不及,更多的是客户看不清,代理人讲不明。但逐渐修正和规范的市场,越来越多高素质人才的涌入,都在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并不是如此。

我的一个客户年薪80万,他告诉我:“很感激你帮我的规划,我没有见过这么认真细致的保险人。明年,我希望称呼你为理财师。”那一天,我是兴奋的。你会发现,素质越高的人对一件事情看得越透彻。而我们如果总是为一些无足轻重的人伤心、怀疑、沮丧,那我们真是离庸才不远了。

所以,我不能成为精英,是在于我的玻璃心。

3.自我选择的能力

过滤非议不代表“不撞南墙不回头”,这建立在科学合理的评估以及恰到好处的选择。

我知道我性格内向,我做不到见人就聊逢人就讲,但我知道市场就在那里,真正有需求的客户找不到真正专业的我们,而我们也找不到那些客户。所以我努力得学习各种金融知识,学习各种规划原理,我想做咨询顾问式的销售,恰好你需求恰好我专业是我的根本追求。这个时候,我已经在衡量,同时自我选择:什么是适合我的方式。

这一年期间有两次换工作的经历摆在我面前,我曾经心动过,但衡量自己的优劣势以及市场的需求性,我还是选择了坚持。我是那么喜欢这一份行业的温情,即使别人不理解,因为弱需求产品的特殊性,我们必须在安全的时候提醒别人风险,在讲收益的市场提醒别人保全。这样的一件事情从来不是最讨好的,却是无愧于心和手有余香的。真正的资产配置一定的识别风险和规避风险的基础上进行投资,资产是无论多或者少的,只要是家庭单位甚至是一个拥有收入支出的个体,都需要进行资产配置,而这种财商是大多数人无法理解的。

在自我选择上,我在不断得修正,但我常常还是会困惑于别人的建议和阻挠,所以我不能承受精英他们的坚定。

如果你问我做到了几点,我想说一点都没有,但我在努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