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自我效能与信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2
世界上最长的距离是什么?……是从知道到做到!而这个从知道到做到的转折就来自于自我效能。

在1977年的一期《心理学评论》上,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发表了题为《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一文,自此,自我效能概念快速传播开来。自我效能概念与个人控制有关,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例如:约翰.洛克、大卫.休谟、威廉.詹姆士都曾关注人类思想中的意向和意志力。班杜拉正是吸收了这些与控制有关的经典思想,以此来定义自我效能概念的:

“自我效能是人们对于他们具备通过自身行动产生合意效果这种能力的信念!”针对特定情境的自我效能思考,被认为是人们发动目标导向行动之前最后的和最关键的认知步骤。

自我效能是一种习得的人类思维模式,而不是遗传赋予的,它从婴儿期开始,持续整个生命全程。

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的发展性前因包括:1. 先前在类似情境下的成功(调用关于个体在先前环境中做得多好的积极思维);2. 模仿在类似情境下的他人;3. 想象自己有效的行为(想象行动有效可以达成合意的目标);4. 接受有权威的、值得信赖的、专家型和有吸引力的他人的言语说服;5. 唤起和情绪(当生理上被唤起并与积极情绪结果结合时,会强化自我效能感)

乐观和积极的解释风格,以及目标导向的希望思维(包括途径思维和动因思维)带来较高的自我效能。其中,积极的解释风格以及目标导向的途径和动因思维,来自于儿童与照料者之间的安全依恋关系以及父母的教养方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