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一线教师告诉你孩子的“起跑线”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3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每个妈妈或爸爸都听说过。有人奉为经典,有人嗤之以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工作生活中接触了大量的中小学生,通过的他们的表现,我越来越认可了这句话。

很多孩子妈妈问我“我的孩子语文/英语不好,该怎么补?”,“我的孩子现在越来越不听话,怎么管都管不了,我该怎么办?”,“我的孩子不爱看书和学习,我该如何引导?”等等。每当听到这些问题,我第一句话就问“孩子现在多大了?”为什么这么问呢,因为这些问题都是一点一点积累出来的,如果他的孩子上了初中,就很难改了。

估计有些家长不服,说“我们小时候不也是这样,没人管没人问,上了高中才开始学习,不也考得挺好吗?”我只能告诉你“是的,但那是我们那个时候,现在不一样了。”

我们所知道的知识,基本都是老师教的。且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初中小学的孩子都不太懂得学习的意义,所以初中时学习好的和学习差一点的,其区别也就是书本的那一点知识。等到初三,只要你想学了,智商又不差,很快就可以追赶上来了。到高中时,由于初高中的知识关联性小,很多学生到了高中再认真学习也可以考上好大学(那时候高中有高价生,考不上也可以上)。

可是现在呢,现在的家长都是受过教育的,思维早就和上一代父母不同了,很少会有家长只注重孩子吃喝,不注重孩子学习的。

每种做法都有大量的人在进行,无法评判哪种好哪种不好,今天我们只来谈一下,哪一种基本上就是“输在了起跑线上”(也请大家不要抬杠说个例哈)。

对于第一种释放天性纯玩派,如果父母有一定的学历,孩子上小学后知道该如何引导孩子进入学习状态,这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而且这类孩子头脑灵活、性格豁达,很受人喜欢。

但是在生活中,我发现选择这类纯玩方式的家长多为小学初中学历,特别是农村家庭的居多。自身的认知水平和周围的生活环境会导致这部分家长大多是:孩子小时候放养,孩子大了直接想让孩子听话、懂事,考出好成绩。那大家会认为这种概率大吗?

记得身边一个姐姐和我吐槽自己大女儿上初中了,如何不听话、不看书,学习如何差,说自己实在是没办法。我就说其实现在再管有难度了,应该在孩子小时候多陪她看看书,养成阅读习惯。可这位姐姐说“我最讨厌读书了,我二妮现在就可烦人了,整天拿着本书追在我屁股后面让我给她读,每次都烦的我不行。”通过这段话我就仿佛看到了她大女儿小时候是怎么度过的了,也明白了她的孩子为什么不爱看书。

我们都知道,人是喜欢新鲜刺激的。书中有图画、文字,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小孩子都是喜欢的。但是相比于书本,电子产品中的动画和 游戏 对人的刺激性更大。如果孩子长期接受的是这种高阈值的刺激,低阈值的刺激(如读书)就很难引起他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他感兴趣才会才会愿意在这方面付出精力。对于他不感兴趣的,你硬是让他在这里钻研,别说孩子,换成我们大人也会觉得痛苦。所以这类小时候放养的孩子不爱读书是很好理解的。

我们都知道学习没有捷径,所有的学生都要坐在教室里付出努力。在努力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觉得奋斗的日子是充实快乐的,有的学生则觉得异常痛苦。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两类学生的兴趣不同。

二十一世纪是多元化的,以后的职业也必将更加多元化,成功的道路也越来越多。但是有一点是永远不会改变的——那就是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任何人的成功都将付出努力和辛苦。想让自己的孩子在某方便做出成绩,那就需要他愿意去为这件事努力。但是一个长期玩 游戏 ,一直处于高阈值刺激下的孩子,是很难对一件需要努力、需要辛苦的事 情感 兴趣的。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就很难一直在某方面努力,那么就很难实现“成功”二字。

这类孩子在早期的教育中就已经输在的起跑线上了。

无论你选择哪种方式培养孩子,都要做到真心陪伴,不要让孩子和电子产品成为亲密朋友。在孩子上小学之前培养出有好奇心、爱 探索 、爱钻研的品质。因为这就是孩子们进入学习赛道后不会偏离轨道的必要条件,这就是孩子的起跑线。

所以一定不要让孩子输在“家长陪伴”这条起跑线上,不然后面将很难教育、培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