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的4、优化城镇化布局与形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4

积极对接国家城镇化空间布局,充分利用“蓝”、“黄”两区政策机遇,发挥海陆联动、南北贯通的交通区位优势,融合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战略,实现区域战略融合和优惠政策叠加,构建“一群(山东半岛城市群)、一带(鲁南城镇发展带)、双核(济南、青岛两大中心城市)六区(六个城镇密集区)”的省域新型城镇化总体格局。
1)山东半岛城市群
山东半岛城市群由2个副省级城市(济南、青岛)和11个地级市(淄博、东营、烟台、潍坊、泰安、威海、日照、莱芜、德州、聊城、滨州)构成,包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以及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三个战略区域,是我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
以济青通道、京沪通道、沿海通道为骨干,提升快速交通网络密度,促进沿海门户城市和内陆枢纽城市之间的多通道联通。加快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适度集聚,促进城市之间分工与协作,构建多中心、网络化的空间体系,推动山东半岛城市群空间组织模式由轴带集聚向网络化发展转变。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参与东北亚地区合作,加强鲁日韩经贸联系,全面提高国际化水平,构建开放的城镇化格局。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地区的密切联系,辐射带动国家中西部地区。
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推动海陆统筹,突出高端产业集聚,实现科技先导、转型发展,建设国家新型城镇化引领区。实施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战略,促进各级城市紧密互动、功能整合,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战略,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高效利用后备土地资源,推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探索低碳生态城镇化发展模式。加大西部城市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联系,对接沿海港口群,促进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
2)鲁南城镇发展带
鲁南城镇发展带由枣庄、济宁、日照、临沂、菏泽5个地级市构成,是落实西部经济隆起带战略、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空间载体。
进一步强化日照的门户地位,以东西向综合发展走廊串联临沂、枣庄、济宁、菏泽等中心城市,推动人口、产业沿交通走廊加速集聚,加快鲁南城镇发展带由点状集聚向带状发展转变,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产业与城镇发展格局。实施西部经济隆起带战略,以陆桥通道为轴线,以中心城市、县城和重点镇为载体,引导人口、产业等要素向综合发展走廊集聚。
发挥港口门户、区域通道和商贸物流优势,建设国家重要枢纽港区与商贸物流中心。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路径,建设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促进与相邻省份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协调发展,积极对接中原经济区和淮海经济区建设,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
3)双核
济南、青岛两大中心城市。从城市长远发展着眼,优化济南、青岛城市空间布局,适当超前配置重大设施,提高发展弹性,为城市发展充分留出余地。济南作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区域的核心,要充分发挥省会优势,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提升老城区,加快建设西部新区、东部新区和滨河新区,完善城市功能,努力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积极促进工业优化升级,推动现代制造业发展,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加快建设中央商务区,重点发展科技创新、信息服务、金融商务、文化旅游和现代商贸等高端服务业,成为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中心城市。青岛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以环胶州湾地区为中心,以组团布局为主要形态,构建“环湾型、组团式、多层次”的城市发展格局。打造青岛西海岸新区、胶州湾东海岸现代服务业核心区、北部高端产业集聚区和青岛“蓝色硅谷”,构筑现代产业高地。强化城市功能,大力发展海洋科技、国际贸易、滨海旅游和金融服务等高端高质产业,成为全省对外开放的龙头、黄渤海地区的中心城市。
4)六区
以城镇密度高、经济联系密切的区域为基础,强化城镇联动发展,构建济淄泰莱德聊、青潍、烟威、东滨、济枣菏、临日六个城镇密集区。建设与城镇密集区空间结构相耦合的城际交通体系,创新管理与协同机制,加快引导区域人口、产业、资金、技术等要素向城镇密集区集聚,提高城镇密集区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城镇化载体功能。
1.济淄泰莱德聊城镇密集区。以济南中心城为核心,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中心城为副中心,协同章丘、济阳、平阴、桓台、肥城、禹城、齐河、陵县、平原、茌平、东阿、邹平等县(市),构建济淄泰莱德聊城镇密集区,建设富有齐鲁文化底蕴、山水特色突出、综合实力强劲、高度一体化发展的城镇密集区。加强济南与周边城市协同发展,重点推进济南都市圈一体化和同城化,做强山东半岛城市群西翼核心区。依托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构筑“一个核心(省会济南)、两个圈层(以济南为中心,70公里为半径的紧密圈层和150公里为半径的辐射圈层)”的城镇布局。以济莱协作区建设为契机,优先推动济南-淄博-泰安-莱芜一体化发展。构建圈层式交通体系,依托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的骨干交通,加快构筑“一小时交通圈”。建立区域生态联防联控机制,大力推进环境协同治理,共同维护鲁中山区生态环境。
2.青潍城镇密集区。以青岛中心城为核心,潍坊中心城为副中心,协同胶州、即墨、平度、莱西、诸城、高密、寿光、昌邑、安丘、昌乐、青州等县(市),建设开放合作、陆海统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城镇密集区。加强青岛与周边城市协同发展,构建网络化交通体系,依托青烟威荣、青岛-平度、青岛-海阳-荣成、红岛-胶南城际铁路及胶济客专、胶新铁路,形成放射型城际铁路网,推进烟威潍日与青岛之间交通快速化、通勤化和公交化。发展壮大海洋经济,推进沿海深水大港、临港产业园区和城镇协同发展,构建以海洋科技、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为主的高端制造业集群和以金融商贸、文化创意、科技研发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群。重点开发青岛环胶州湾地区、即墨滨海地区、董家口港区、潍坊滨海新区、潍坊中心城区等空间。培育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县(市)和小城镇,实现各级城镇协同发展。
3.烟威城镇密集区。以烟台、威海中心城为核心,协同龙口、蓬莱、招远、栖霞、莱州、莱阳、海阳、荣成、乳山等县(市),构建烟威城镇密集区,建设沿海城镇密集带、海洋产业基地、滨海休闲度假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推动烟台与威海两市协同发展。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和快速轨道交通网络体系,加快建设青烟威荣城际铁路、文莱高速公路,加强骨干道路网对接,推进一体化公交服务。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加强烟台和威海港群分工与协作。促进海洋高新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建设重要的海洋产业基地。强化胶东半岛丘陵地区的生态涵养功能,保护独特山水景观。推进全域城镇化,实现产业高端化、交通网络化、人居环境品质化,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
4.东滨城镇密集区。以东营、滨州中心城为主体,协同垦利、利津、广饶、博兴、沾化等县,构建东滨城镇密集区,积极探索低碳生态、集约高效的城镇化模式,建设黄河三角洲低碳生态城镇化引领区、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加强东营与滨州的协同发展。加快济东高速公路和济南-滨州-东营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城镇组团的空间一体化。建设沿海交通通道,加强中心城市与滨海地区交通联系,促进沿海地区开发。培育壮大环境友好型的海洋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渔业、油气勘探开发、海洋先进装备制造业、环保产业、临港物流业、滨海生态旅游业等。严格控制滨海滩涂、湿地开发,加强黄河三角洲和沿黄地区生态环境整体保护。
5.济枣菏城镇密集区。以济宁、枣庄、菏泽中心城为核心,协同滕州、曲阜、邹城、嘉祥、巨野、定陶等县(市),构建济枣菏城镇密集区,建设鲁西南快速城镇化引领区、产业转型示范区。积极培育济兖邹曲嘉、枣滕、东明-菏泽-巨野三个城镇密集地区,依托京沪交通走廊和日菏交通走廊,推动济宁、枣庄与菏泽联动发展。强化菏泽内外联联动的基础设施,提高政策支持力度,打造山东省面向中原地区的桥头堡。加快资源型产业转型,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高水平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现代能源化工、商贸物流和文化旅游等产业基地,发展壮大装备制造、医药、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集群。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儒家文化、运河文化内涵,将曲阜-邹城建成国际旅游名城和东方文化圣城。以县城为重点建设返乡创业基地,推进本地农业人口就近就地转移。以微山湖治理和南水北调工程为契机,加强塌陷区治理和生态修复,协同治理鲁西南平原地区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6.临日城镇密集区。以临沂、日照中心城为核心,协同莒南、临沭、费县、沂南、沂水、平邑、兰陵、莒县等县,构建临日城镇密集区。发挥日照港的亚欧大陆桥门户作用和临沂区域性商贸物流优势,建设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桥头堡、商贸物流中心、临港产业基地,形成陆港统筹、产业与市场互动的现代化城镇密集区。积极推动岚菏高速公路建设,依托鲁南通道加快交通设施融合,衔接日照疏港体系与临沂商品集散流通体系,提升日照港的内贸服务功能,扩大临沂商贸流通范围,共建临港产业区和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大力发展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临港配套产业。充分发挥临沂市的物流集散优势,积极培育工业生产体系,推动产销联动发展。优化沿海地区、沂蒙山区、五莲山区、沂河、沭河等重要生态空间,着力加强生态保护与治理。
5)城镇规模等级
根据城镇现状特点和发展潜力,因地制宜实施多元化、差异化的城镇化发展策略,积极稳妥壮大城镇规模,形成合理有序的城镇规模结构。到2020年,济南、青岛两市城区人口达到500万左右;淄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临沂、德州、聊城、滨州、菏泽等14市城区人口达到100-300万,其中淄博、烟台、济宁、临沂4市城区人口达到200万以上;50-100万人的中等城市15个;20-50万人的小城市50个;10-20万人的小城市35个;5-10万人的小城镇约50个。
6)综合交通网络支撑
建设与省域城镇化空间相协调,布局合理、结构完善、衔接顺畅、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到2020年,加快构筑“三横(济青、德龙烟威、菏兖日)四纵(青烟威日、滨临、京沪、京九)”综合运输通道,实现济南至周边省会城市3小时可达,济南和青岛至省内其他设区市2小时可达,快速铁路通达除滨州、东营外的所有设区市,95%以上的县级行政单元在地面交通100公里或1.5小时车程内享受到航空服务。设区市中心城区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60%。
建设海陆空联动的国际物流运输体系。提升山东省对外门户地位。济南、青岛、烟台机场为干线机场,威海、济宁、潍坊、临沂、东营等13个机场为支线机场,共同构建开放的航空运输体系。强化青岛港口国际集装箱枢纽地位,联合烟台、日照等港口建设环渤海南部、黄海的物资进出口和国际贸易基地。推进潍坊、东营、威海、日照、临沂综合保税区建设,在淄博、枣庄、济宁、泰安等城市建设一批与沿海港口和空港口岸联动发展的保税物流中心。完善机场、港口与地面交通有效衔接的综合交通网络,充分发挥对城市群(带)、城镇密集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积极拓展面向内陆的交通通道。依托济青交通走廊,建设石济客专、济青高铁、郑济客专,对接中原经济区和陇海铁路沿线城市。以烟台港为依托,以德龙烟威铁路、滨德和荣乌高速为支撑,构建联系京津冀南部和鲁北地区的鲁北交通走廊。以日照港为依托,以新菏兖日铁路、山西中南部铁路、菏泽-日照城际铁路、日兰和岚菏高速为支撑,构建联系中西部地区的鲁南交通走廊。
扩大与长三角、京津冀的通道容量。建设京沪高速乐陵至济南段、济徐高速济宁至鱼台段,扩容京沪高速,拓展京沪通道容量和覆盖范围,推进京九客专规划建设,促进德州、聊城、滨州、东营等城市对接京津冀城市群,临沂、日照等城市对接长三角城市群。改造升级京杭运河黄河以南航道,推进黄河以北航道规划建设。
加快推进沿海运输通道建设。建设青烟威荣城际铁路、青连铁路,促进沿海地区对接长三角城市群。规划预留日照-临沂高速铁路通道,衔接京沪高铁和郑州-徐州客运专线。积极开展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中韩铁路轮渡工程前期工作,加强与环渤海地区和东北亚的交通、经济联系。
构建山东半岛城市群综合交通网络。推动济青走廊扩容和优化,形成济青高铁、胶济客专、胶济铁路客货分线,青银高速和青兰高速两线并行的骨干交通格局。建设德州-上饶、济南-东营、潍坊-日照、龙口-青岛四条高速公路,推进滨临铁路规划建设,增强济青走廊对南北两侧的辐射带动作用,构筑山东半岛城市群开放型、网络化、多层次的综合交通体系。
培育支撑鲁南城镇发展带的综合交通走廊。加快京杭运河黄河以南段的建设和济宁港扩能改造,提升济宁面向菏泽、枣庄的货物组织和枢纽功能。进一步拓展日照港内贸集装箱航线网络和密度,建设岚菏高速,推动日照港口门户和临沂物流中心的协同发展,降低物流成本。进一步优化城镇布局和交通运输格局,支撑城镇集聚发展。
完善省域交通枢纽布局。构筑以济南、青岛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15个地级市为地区性交通枢纽的两级交通枢纽体系。引导交通资源分层分级、差异化配置,促进各交通枢纽之间的合理分工,引导国家、省域和城镇密集区运输功能在不同层级枢纽的合理组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