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被誉为“书家鼻祖”的碑刻有哪些?

串宝子碑串龙颜碑的主要介绍

第1个回答  2009-02-10
真书之鼻祖爨宝子碑

爨宝子碑素以书法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闻名中外,长期吸引着海内外的文人墨客、书法艺术家和汉文字学家及历史学家们而被誉称为“真书之鼻祖”和“瑰宝 ”,是著名的碑刻文物。作为公元五世纪遗留下来的一通少数民族地区的名碑,爨宝子碑是研究中国汉文字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书体和书法艺术的典型实物资料,其足以考究汉文字由隶书演变为楷书的递变之迹,在中国汉文字演变史上和书法艺术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独特作用,同时也是研究云南地方史和滇东北古代少数民族地区历史文明、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融合、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艺术和汉族文化艺术交流融合的珍贵实物史料,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历史文化艺术史上乃至中国历史文化艺术史上的稀世至宝,于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在全国碑刻保护单位中的分类号为2号,现存立于云南曲靖市第一中学校园内爨碑亭的玻璃罩中,并配有专人管理,保护情况良好。
爨宝子碑碑文的书体艺术别致且有趣致,笔划结体在隶楷之间,还有篆书遗姿,极具刚健雄强的时代艺术特征。其书体笔划结体艺术变化无常,忽隶、忽楷、忽篆,可谓是“三体合一”的融合体,古朴浑厚而奇巧;书法艺术内刚外柔,笔力遒劲,就像刀凿斧击而成,拙中带巧;字体参差有趣致,同字异写,无一字雷同;章法布局大小错落,彼此顾盼,首尾呼应,气贯全篇,任其自然,和谐统一。爨宝子碑是兼有字体美、笔划美、章法美、镌刻精美的碑刻艺术珍品。其点画、字形、行气、篇韵均浑然天成,潇洒且轻快。它问世后,即为世所重,为金石书法家所喜爱。国学大师康有为先生对爨宝子碑赞不绝口,在其所著《广艺舟双辑·碑品》中称其:“朴厚古茂,奇姿百出,当为正书古石第一”。康评价爨宝子碑在书法艺术史上和汉文字演变史中有“上为汉分之别子,下为真书之鼻祖”的承上启下作用;又说:“吾爱古碑莫如《谷朗》、《郛休》、《爨宝子》……以其由隶变楷足考源流也;”还对它作了形象化的具体比喻:“《爨宝子》端朴若古佛之容。”清末有个诗人看了两通“爨碑”后写诗云:“法书二爨足珍奇,朴茂肃疏世几知?邂逅偏逢嘉客至,挑灯逆旅对读碑”。也是称赞有加。李根源赞爨宝子碑的书体艺术是“下笔刚健如铁,姿媚如神女”。可见它质朴的外表怎么也掩不住爨宝子碑刚柔兼有的妩媚动人的秀丽气质。周钟岳则给它以“南碑瑰宝”之美誉。还有原上海书画院副院长韩天衡写诗赞道:“滇南乏古书,有书即奇出。一通爨宝子,羲之叹勿如。”近现代海内外许多书法家和书法艺术爱好者躬身实践,临摹研习爨宝子碑的书体方法,从爨宝子碑碑文的笔划结构中吸取精华后大笔创新,卓然成为书法艺术大家,令人赞赏不已。“爨碑”书体艺术在现今文化艺术生活中用于书籍封面题签,如《爨史》、《南诏野史会证》等,古朴可爱。用于电影片头字幕也很好看,如电影《林则徐》的片头,《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字幕等都别有风味。爨体书法艺术在广州应用最为广泛。
爨宝子碑的研究不仅中国人感兴趣,日本人特热衷于对爨宝子碑的研究,既广且有一定深度,出版了多种研究性专著。日本的“爨学 ”研究和“爨体”书法艺术爱好者曾多次漂洋过海,来到曲靖市第一中学校园内的爨碑亭里,观赏爨宝子碑的古老独特风貌。日本“幽玄书道会”的宗旨,就是学习研究“爨碑”上的书法艺术和汉文字演变进程之真谛。在日本东京学艺大学书道科教授中国书法艺术史的相川政行先生,接受中国国家教委的邀请,于1996年9 月先后到中国复旦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云南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在云南期间,相川政行先生看到了魂牵梦绕的两通“爨碑”时激动不已,希望召开国际性的学术研究会研讨“爨碑”价值。
爨宝子碑碑亭门上方中间和门两侧楹柱上悬挂有清代“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先生亲手所书“爨碑亭”三个篆字和其撰书对联:“奉东晋大亨瑰宝增辉三百字,称南滇小爨石碑永寿二千年。”袁嘉谷先生亲手所书写的爨碑亭名篆字圆润饱满而秀丽,圆劲而有古意。对联的楷书笔力古厚丰腴,雄劲有力,书体的笔法酣畅流利,秀丽遒健而洒脱,也是难得的珍贵书法艺术遗物。
爨宝子碑蕴积1500多年的历史文化艺术营养,滋养了中外许多代书法艺术家和汉文字学家及“爨学”研究者,令人感叹不已。改革开放这些年以来,为摹写和研究爨宝子碑而来云南曲靖者络绎不绝;连海外友人、专家学者、书法艺术爱好者、侨居海外的炎黄子孙也不远万里,漂洋过海来到曲靖,观赏爨宝子碑这一碑中文物珍品,领略其独具魅力的少数民族地区历史文化艺术风韵,寻求汉文字演变及书法艺术真谛和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历史文明。爨宝子碑在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发展国际友谊上起着桥梁作用和发挥着积极的影响,令人赞叹不已:真中华国宝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