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母亲的求助:女儿自杀了,我该怎么办?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02-02
我觉得即使女儿自杀了,你也要积极的生活。你的女儿只是去了另一个世界,你要坚强努力的生活,你的女儿会在天上保佑你。
第2个回答  2021-02-02
你应该重新振作起来,好好的面对生活,毕竟日子还是要过下去的。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
第3个回答  2021-02-02
好好的生活下去,你的心里很苦,但是生活还要继续,找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做,转移注意力。
第4个回答  2021-02-02
你应该找回自己生活的重心,比如说把时间安排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是转移到丈夫身上。
第5个回答  2021-02-01

01:“女儿自杀了,我该怎么办?”

问题介绍也很简单:我的女儿今年十九岁,患抑郁症后一直积极治疗,但她还是走了,我该如何度过余生?

在网络世界,年轻人还是比较活跃的,一石激起千层浪,无数有过悲惨遭遇或者正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儿子”、“女儿”们,代替这位母亲逝去的女儿,回答了她的问题。

有的说,再养个孩子,有的说,寻找你自己人生自己的意义。

也有的,只是简单地说着,坚强地活下去。

简单,温暖,却有力。

我参与过两次心理调查。一份是初中的时候,一个爱好心理的历史老师给的问卷,结果是,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孩子,有过轻生的念头。那时,我们才十二三岁。

大学的心理课老师也做过一次,这时候,已经有百分之八十了。那时,我们也不过才十八九岁。

人呐,一生真的太苦,太孤独,太悲情,太寂寥,太无助。

二十六七岁的今天,回想起过去的岁月,依然能清晰地想起,每个成长阶段的烦恼。

我写过一篇文章,《别让生离死别教会你:“不开心不只是心情,而是一种病!”》。

讲的是关于抑郁症的,想呼吁大家,重视身边的亲友们,不要忽略他们的负能量。

我想再说这句话,对这位母亲来说,已经来不及了。

人生就是这样,明白太晚,懂得太慢,错过了,才知道悔恨。

02:“大多数人,只是不敢死”

很多知乎的网友说,我们也得过抑郁症,清楚地知道您孩子的心情,我们知道,对于您孩子来说,死是一种美妙的解脱。

但他们都会加上一句:我们不敢死,

他们不敢死的原因,大多都是怕父母老无所依,怕父母会痛苦,这等于把自己的痛苦转嫁到父母身上。

一位得了胃癌的网友,仅仅剩下一年的生命。

他问自己的父母,如果自己还是走了,他们会怎么样。

父母说,不知道。

谁会知道。

父母永远都无法释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即使今后的生活再美好,失去孩子,也会是心里无法填补的巨大黑洞。

但对孩子来说,最怕的,就是父母的痛苦。

我太能体会这种心情,在很早以前我就曾跟朋友说过,如果可以的话,我仅仅想比父母多活一天。

但如今回想起来,我也忘了当时是经历了什么,只知道打败我厌世情绪的,是父母无私的爱。

但说真的,最让我痛苦的,也是我要顾及父母的爱。

我们没办法撒手而去,即使再痛苦,都要咬牙活下去,因为如果不是我们痛苦,就是我们的父母痛苦。

太矛盾,也太可怕。

我相信,每个因为抑郁症而自杀的孩子,都曾在这样的矛盾中痛苦挣扎,最后,他们选择了自私一次。

最后自私一次。

我懂所有父母的无法释怀,但正因为你们会无法释怀,也请你们务必释怀。

孩子不想痛苦了,祝他们安好吧。

做父母的,让他们在天上,省省心。

但如果你们的孩子正在面临这种痛苦,请你不要释怀,用尽全力去爱他们,让他们无法安心地离去。

也许你们的爱,是他们还活着的唯一理由。

03:“人生总是,如此艰难”

有很多人像我一样,在充满压力和烦恼的时光里成长。

我们年少轻狂,性格里充满了无数的别扭。

我们希望被关注,可即使是父母,也有他们眼里的花花世界,留给我们的,也仅仅是眼角的余光。

我们自卑,觉得自己很平凡,很普通,一不留神,就成了别人眼里的异类。

我们不爱表达,把心事藏起来,把热情藏起来。因为我们害怕,太过激的情绪,也会引来侧目。

就好像,我们的时间,都用来和我们的怪脾气打架,打得头破血流,表面却风平浪静。

嗯,这不是抑郁,不是人人都得了抑郁症。

但这是烦恼,是我们80、90、00后都曾经历或者正在经历的烦恼。

但其实这更可怕,因为疾病是少数人,烦恼缺少大部分人的。

奇葩说有一期辩题,讨论的是恐婚。

一方觉得,恐婚是病,是亲密关系障碍,是心理疾病;一方觉得,恐婚是烦恼,是社会、家庭等等给的压力,带来的婚姻问题。

我个人偏向后者,因为当下的婚姻制度,对大多数人来说,的确有很大的压力。

而抑郁呢?

抑郁症是病,是少数,但抑郁的心情,是烦恼,是几乎所有人都有的。

就像《这个杀手不太冷》那句经典的对白:是不是人生总是如此艰难,还是只有童年如此?

莱昂:总是如此。

04:“追求内心的平和”

是啊,21世纪了,谁不孤独,谁不抑郁,谁不或多或少有那么点烦恼。

这世界教会我们,哪怕是情绪低到爆表,我们也要厚着脸皮活下去。

在我看来,活着,不要去在意快不快乐,而是要追求自己平不平和。

开心是很少的,笑也是很短暂的。

退而求其次,追求内心的平和,只要不悲伤就可以,只要不难过就安心。

亲人的离去,是一种沉重的打击。

我有一个教我手艺的师傅,在相处的一年里,我见着他和白血病孙女相处,到最后孙女离去。

一家人都很平和。

我试图安慰师傅,师傅说:“没什么,我们已经尽力,人各有命。”

的确,在最后的时光里,孙女的要求,其实都得到了满足。

人各有命,被安慰的,反而变成了以为自己能共情的我。

我常常在想,怎么才叫活够了?

看得多了,就懂得,活够了,不是享受够了,也不是没有遗憾。

而是,我的一生,仅此而已,再活下去,其实也就那样了。

对于老人来说,不堪其扰的病痛、老迈,所以,眼睛一闭,算了。

对于很多轻生的人,也是如此。

所以我才说,心态不一定要是快乐,但一定要常常维系内心的平和。

只有平和,我们才会享受这个世界,才会有活下去的理由。

起码,我们不会觉得,我的人生仅此而已,因为,我们还有绽放出微笑的机会。

05“活着不易,放肆做自己”

曾经有个朋友对我说,很羡慕我,可以这样放肆地做自己。

我说,只要你不在乎穷,不在乎过得不好,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不在乎别人的情绪,不在乎孤独,你也可以做自己。

他说,我现在就很孤独,也穷,还被人指指点点。

我说,如果你做自己和不做自己都是这幅德行,那还是做自己吧,起码你开心点。

以上。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