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遗泉州一周年|那城 那人 那烟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6

  千年轮转,宋元遗响的回声,让东南一隅的泉州再一次超越了地理的界限。

  2021年7月25日,世界遗产委员会决定,将“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会议决议认为,此项目所包含的交通、生产和商贸等22个遗产点,共同促成泉州成为东亚和东南亚贸易网络的海上枢纽。这是历经20年努力之后的成果,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增至56项,“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正式跻身世界遗产。

  一串串核心问题始终萦绕在每一个奋进者的脑海中:如何持续扩大世遗泉州效应,全面提升泉州人文优势和文化影响力?如何做好后申遗时代的遗址保护、传承利用、联动激活,打造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如何扩大“世遗泉州”在多元文化交流中的朋友圈,拓展多领域的经济合作?如何将泉州建设成为内陆地区接驳“海丝”航路的重要出海通道,再现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的雄风?

  回望前路,古风回响声声亮;展望新路,生机勃发处处春。站在“世遗泉州”的战略潮头,有着“宋元遗响”的古城,已经涌现出不少动人的故事,更显出蜕变新城后的无量前景。泉州人民上上下下的努力,走过来的每一个脚步,都值得被记录,被书写,并进一步传播下去,以推动泉州更好的发展。

  为此,中共 泉州市 委宣传部联合 海峡都市报 社推出“世遗泉州:那城 那人 那烟火——泉州申遗成功一周年”特别策划,重点围绕泉州申遗成功后,这一年来所发生的具体变化展开多维度、多角度、多平台报道。希望这一策划能“原汁原味”的展现出“世遗泉州”的烟火味,更希望这一个个“走心”的人文故事,真实记录下每一位泉州人的心愿——祝福后申遗时代的泉州——“世界的古城”越来越活,越来越火。

  面朝大海,拥抱蔚蓝的是古城,乘风破浪的是泉州。

  市井长巷,聚拢起来的是烟火,摊开来写的是人间。

  一切恍如昨,一切又都在变

  第一站:花巷

  夏日昼长,晚上七点的泉州天还没有完全黑透,中山路花巷口高高挂着的红灯笼已经亮了起来。红彤彤的夜灯映着古朴的骑楼,闪过番仔楼外,屋檐下的砖雕,洒在了焕着青光的青石板上。夜灯下,熙熙攘攘的游人悠闲自在,享受着慢时光里的老巷烟火。

  多年的古城改造提升,古街老巷那些曾经的地标名景绣花般地复原了旧日的“妆”容。去年,在百年光阴里蒙尘失色已久的花巷也迎来了改造提升。在修旧如旧的绣花功里,百年花巷再绽芳华,那些错落在时光里的时代建筑,那些消散在岁月间的招牌老铺,又恢复了本来的模样。

  上周末,我们重走这条带着沧桑印记,闪耀着风物人文,流淌着繁华烟火的街巷。不免惊叹,花巷——一切都恍若如昨,一切又都在改变。

  拂尘:古巷繁花正重开

  在对排水管道、外立面、标志性建筑进行系统性改造、提升、复原后,一度蒙尘垢面的花巷露出了久违的笑脸。

  新铺的青石板上,200米的距离走出了百年的建筑史。骑楼、番仔楼、女子学校……不同时期,风格各异的中西营造技艺,在这里交错出建筑之花。

  抬头刚望见满是中式传统的红砖雕,木雕,滴水兽,转眼便是西洋风格的窗台、屋顶。最有意思的是,花巷46号一幢二十年代的二层小楼,一层的出砖入石,一眼便看出是最典型的 闽南传统 ,二楼却风格突变大胆转换成了伊斯兰风情,屋顶戏剧般插入了南洋风格。

  与游客们时常表露的惊喜不同,老巷民们开心的则是,焕然一新的古巷让他们居住条件变得更好,但那些熟悉的生活场景依然是曾经的样子,照相馆、卤面店、扎花铺,甚至是巷子里那家不起眼的裁缝店,一处都没有变。

  印记:斑驳光影留记忆

  其实,老巷民口中的这些老店,都曾镌刻着老泉州人一段段深刻的记忆。巷口那处挂满许多老照片的照相馆就藏着许多珍贵往事。

  这家叫罗新的照相馆主人陈培新,爷爷辈开始,就是泉州知名的照相师。1914年,爷爷陈春木在承天寺内开设的艺轩照相馆称得上顶流之店。1934年,父亲陈建基在中山路花巷口开办,后来公私合营的罗克照相馆,那可真的算得上泉州真正意义的老字号。时至今日,仍然有许多泉州家庭保留有那个时代在罗克留下的珍贵留影。

  因为照相,陈建基还和弘一大师结下了一段忘年之交,并曾陪着大师上紫帽山拓碑文。弘一大师在韩偓大学士墓前的留影、弥留之际的侧卧像、盘腿圆寂的法相皆由他拍下。

  ‍‍‍‍‍‍‍‍‍‍‍‍‍‍‍1991年,陈培新在花巷自家的老房子里,承袭了罗克照相馆里父亲留下的衣钵,便有了这家老一辈人口中“风格和罗克很像”的照相馆。

  中山路管委会一位负责人说,过不了多久,已经复原了的罗克照相馆又要恢复营业,许多人期待着来这里留下一张光影的记忆。

  新生:人文烟火共繁华

  一年多的时间里,一条百年老巷拂尘复貌,宛如一位蒙尘的女子梳洗后露出了笑盈盈的脸。那些年复一年积淀的烟火,那些一代一代传承的人文,浮光现影,看得见,摸得着。

  绣花针般的修旧如旧,让每一处墙头每一方古筑,都那么地恰到好处。巷内开花,绽放了百年芳华,也引来了古味浓浓的老字号。几乎与花巷提升同步,颇具传奇的老范志神粬第八代传人陈建国,就把他创始的中华名小吃、中华老字号重要形象店选在了这里。

  生长在晋江安海的陈建国最拿手的是芋泥、土笋冻,还有一杯满口爆汁的芒果爽。在许多游客的眼里,这些“豪呷”(好吃)又古味的泉州小吃才是让他们流连忘返的理由。

  禁不住美食的诱惑和陈建国的热情招呼,许多游客总会把店里的招牌小吃一一品尝个遍,直到嘴角流出深深的满足。

  告白:在这里等你故地重游

  美食和小吃满足了味蕾,人文风物叫醒了有趣的灵魂。老巷怀揽游人,游人丰盈了古巷。

  “你看夜灯下的花巷像不像你笑起来的样子。”

  “嗯,好看,留张影吧!”

  巷口处,一对相识于此的年轻情侣故地重游,惊呼花巷里藏着许多以前不曾发现的美好。两个人还是老规矩——去一趟花巷深处的史志书店,吃一碗老牌卤面,又去老相馆拍一张怀旧照。

  对于他们来说,此刻的花巷藏着彼此最可爱的温柔。再多的告白都不及一句:“嘿!我在花巷口等你!”

  花巷名片

  花巷不长,一头连着中山中路,一头通往新华路。花巷并不是这条巷子最初的名字,元代时蒙古人在这里囤兵安营,得名“蒙古巷”。

  直到清末民初,许多以卖熟花为生的扎花手艺人在这里聚集,很长一段时间,这里便成了古城居民婚丧民俗用花采购集中地。当时,万盛、万源、金凤等扎花店十分有名,高峰期,巷子里扎花店多达40多家,花巷因此得名。

  随着时代的变迁,目前只剩下两三家老牌扎花店还开在花巷口。(海都记者 吴日锦 林良标 李梓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