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居民存款减少1.2万亿,钱到底去哪了?

中国央行数据显示,4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元,同比多减5524亿元。

第1个回答  2023-05-13

5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4月金融统计和社会融资数据显示,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受季节性因素等影响较上月明显下滑,保持同比多增势头。当月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7188亿元,同比多增649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2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729亿元。

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0.85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9个百分点。

13个月来同比首次转负!居民存款减少1.2万亿

4月份人民币存款大幅减少,引发市场关注。5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元,同比多减5524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元。

据证券日报,对此,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4月份银行季末考核时点已过,根据季节性规律,不排除因居民存款向理财“搬家”,导致当月住户存款余额下降的可能。4月份理财规模重回增长,也暗示了这种可能性。

一些乐观人士条件反射地认为这是“居民存款都拿去买买买”,但显然4月CPI环比下降0.1%地事实无法支持这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5月11日公布的数据,2023年4月,CPI同比上涨0.1%,涨幅较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PPI同比下降3.6%,降幅较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

4月新增信贷减少,则说明居民存款更可能是去还贷。

提前还房贷可能是存款大量减少原因

现代信用体系下,是“贷款创造存款”,信用扩张过程中贷款和存款两方面是同步的。有人去办理房贷,银行发放后账户上多了这笔钱,一笔等额的贷款和存款同时诞生,如果去结清贷款,就在世界上“消灭”了这笔钱,资产和负债同步核销。

长江证券认为权益市场回暖以及提前还房贷也是存款大量减少的原因。一方面权益市场有所回暖,地产金三银四以及清明、五一小长假,促使居民部分存款转为投资和消费,另一方面居民中长贷再度转负,指向居民拿存款提前还房贷的行为仍存在。

东吴宏观陶川分析,超额储蓄开始放量,但是流向可能有点窄。从资产和经济表现看,市场心心念念的超额储蓄可能基本上没有流向投资,部分流向了消费,大量流向了房贷,对应的就是股市增量资金不足、博弈特征明显,人流量报复性恢复、但是人均消费水平仍不尽如人意(五一人均旅游支出约为2019年同期的80%),居民提前还贷情绪浓厚、二手房挂牌量大涨。

不过,招商宏观则分析居民存款减少符合季节性规律,目前无法从4月数据得出居民加速偿还房贷结论。从历史规律来看,4月及7月一般是居民存款减少的时点。以4月为例,今年1.2万亿居民存款的减少量少于2017(减少1.22万亿),2018(减少1.32万亿)及2021(减少1.57万亿)。

另外,广发固收刘郁研报就指出,4月居民存款下降约1.2万亿元,而理财规模增加1.2万亿元,可能反映部分居民存款重回理财。

第2个回答  2023-05-13

4月居民存款减少1.2万亿这个数据可能是来自于央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发布的报告。这个现象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释:

1. 投资和消费:存款减少可能与居民的投资和消费行为有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个人财富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居民会把存款用于投资股票、基金、房地产等,以追求更高的收益。此外,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可能导致存款减少。

2. 企业贷款:存款减少可能与企业贷款增加有关。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们需要进行大量的投资和经营活动。随着企业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它们可能会从银行获得更多的贷款。这样一来,居民存款就会相应减少。

3. 金融市场变化:金融市场的变化也可能导致存款减少。例如,股票市场的波动、汇率波动等因素可能会导致居民的存款变化。

4. 利率变动:央行的利率政策变动可能会影响居民存款。央行降低利率可能会鼓励居民将存款用于消费或投资,从而导致存款减少。反之,如果央行提高利率,可能会导致存款增加。

5. 季节性因素:存款减少可能与季节性因素有关。例如,春节、国庆节等节假日期间,居民可能会消费较多,导致存款减少。

6. 现金管理:随着移动支付、数字货币等技术的发展,居民可能会把更多的存款用于现金管理,如购买理财产品、投资等,从而导致存款减少。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解释并不是唯一的原因,具体情况可能因国家、地区和具体时间而异。要了解4月居民存款减少1.2万亿的具体原因,需要参考当时的经济数据和政策环境。

第3个回答  2023-05-13

4月居民存款减少了1.2万亿,表明居民近期在资金运用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变化。钱到底去了哪里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1、投资理财

目前,由于资本市场表现良好,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将钱投入股票、基金等理财产品中。相比于存款收益率较低的情况,这些理财产品具有资金收益好、流动性较高等优势,因此成为了居民投资的热门选择。此外,近期虚拟货币也屡次刷新历史新高,部分居民可能也将钱投入到了加密货币市场中。

2、购买房产

随着楼市的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在房地产市场中进行投资。相比于现金存储,物业在市场上更容易升值,因此也成为了部分居民将资金投资到房地产市场的选择之一。而随着政府调控政策的加码,一些投资者也选择提前下手,以免政策的变化导致最终无法购房。

3、消费支出

除了在投资和理财方面,一些居民在疫情下迎来了春节假期的消费高峰,这也导致了部分资金流向了消费领域。在疫情缓和和经济复苏的背景下,未来也可能有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将资金用于旅游、休闲娱乐等领域。

综上所述,居民存款减少的原因可能和投资理财、购买房产、消费支出等方面相关。当然,不同居民在资金运用方面的情况会有所不同,我们需要为每个人的选择留下足够的宽容和尊重。

第4个回答  2023-05-13

今年4月居民存款大幅回落之所以格外受到关注,是因为其下滑幅度明显高于2022年。
不过与往年相比,今年4月居民存款减少量实际上并非最低。如上述数据显示,2021年4月居民部门存款减少15700多亿元,同比多减7700多亿元,而今年4月则是同比多减4968亿元。
一些分析观点认为,4月居民部门存款下滑幅度较高,或因为提前还贷所致,同时也反映了居民消费信心、意愿在稳步恢复中:五一假期热门景点游客量回升,文旅市场显现复苏趋势,假日旅游消费需求提前在4月部分释放。
但这在数据上并未得到印证。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CPI同比上涨0.1%;与此同时,以个人消费类贷款为代表的新增居民短期贷款在4月也出现回落,减少1255亿元,同比少减601亿元。此外,居民中长期贷款减少1156亿元,同比多减842亿元。
德邦证券研究报告指出,短贷和中长贷共同减少指向居民购房和消费的风险偏好依然较低。存款和贷款共同减少或意味着居民部门仍在“提前还贷”。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居民部门存款下滑幅度明显高于2022年的另一重要原因则是居民储蓄意愿的下滑,背后可能是风险偏好回升以及存款利率过低所致。
4月以来,部分银行相继调整了定期存款利率,部分银行降幅高达45个基点。
对于4月居民存款明显减少,国盛证券研究报告指出,居民存款减少超万亿,或主要回流至理财产品。考虑到4月银行理财增长整体回暖,尤其是现金管理类增长较好,预计是居民存款的主要回流方向,此外储蓄型保险、股市或也有一定贡献。
4月银行理财存续规模回升。根据普益标准统计,截至2023年4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为25.46万亿元,较上月末增加9844亿元。
股市方面,中金公司研究报告则显示,4月以来A股日均股票成交额1.14万亿元,较一季度的8787亿元和2022年的9256亿元、均有明显放大。
明明还指出,4月非银存款增加反映出有增量资金流入金融市场,但和居民存款下滑规模以及往年增长幅度相比,并不明显,说明居民“存款搬家”后,可能并非完全用于金融资产投资,还有一部分可能转移至消费等其他领域。

第5个回答  2023-05-13

4月份居民存款减少1.2万亿,可能是因为以下原因:

1. 消费支出:随着疫情的缓解,人们的消费意愿逐渐恢复。这可能导致居民在旅游、购物、娱乐等方面的支出增加,从而减少了存款。

2. 投资理财:居民可能将存款投入了股票、基金、债券等投资理财产品,以期获得更高的收益。这种投资行为会导致存款的减少。

3. 购买房产: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恢复,部分居民可能将存款用于购买房产。这种情况下,存款也会相应减少。

4. 教育投入: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许多家庭会增加教育投入。这包括课外辅导、国际学校、留学等方面的费用,从而导致存款减少。

5. 创业或扩大经营:部分有创业或扩大经营计划的居民,可能将存款用于投资、扩大经营规模等,从而导致存款减少。

6. 抗风险准备:部分居民可能会将存款用于购买保险、储备应急资金等,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

从多个角度考虑,4月份居民存款减少1.2万亿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反映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投资理财观念的转变等。同时,我们需要关注这种现象可能带来的社会和经济影响,以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