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人厌的好妈妈,3大地雷心态与行为解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2
讨人厌的好妈妈,3大地雷心态与行为解析 「无论如何,一定都要给孩子最好的!」相信许多妈咪都有着这样的坚持,但是,自认为是个好妈妈,真的就是个好妈妈了吗?虽然所有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然而对孩子真的有帮助吗?会不会影响到旁人?甚至引人侧目、人见人厌?

为什么会变成顾人怨的「好妈妈」?

当妈妈全部的世界都只有孩子,所有的事情也都是以孩子为主,在心态上,当然肯定是一位好妈妈;然而在行为上,却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一个讨人厌的「好妈妈」!既然妈妈的原意是好的,却为什么会出现「崩坏」的反效果呢?台北市万华亲子馆副馆长兼咨商心理师陈彦琪指出,一个顾人怨的「好妈妈」,通常是以下这些心理因素造成的……

1.妈妈真辛苦之大家都不懂

经常独自照顾孩子的妈妈,绝对是非常辛苦的,而且往往是旁人难以理解的苦,尤其在没有任何外援或协助的状况下,妈妈所面临的挑战与困境,往往会造成极大的身体负担及心理压力。陈彦琪心理师表示,许多妈妈会很期待被同理,而且觉得大家理所当然的要了解妈妈的辛苦。好比在餐厅帮孩子换尿布,旁人可能会认为妈妈没有公德心,但是妈妈会觉得:「你们又没生小孩,你们懂不懂妈妈的辛苦?我一个人怎么可能千里迢迢的把孩子带去厕所找尿布台?小孩这样会很不舒服!何况餐厅的环境也不友善!」

其实,妈妈的辛苦当然是无庸置疑的,但是有时候妈妈自己的情绪上来,也没有办法先去同理别人的困难。餐厅里大家都在用餐,在旁边换尿布的观感甚至气味,都是会让旁人感到不舒服的。然而妈妈往往为了捍卫孩子的权益,可能显现不肯妥协的强硬态度,便容易让旁人误会,甚至认为妈妈不可理喻。而妈妈若不断的遇到类似情形,便会持续的恶性循环,终至变成一位「讨人厌的好妈妈」。

2.来自妈妈过度的担心与焦虑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妈妈是出于对孩子过度的担心和焦虑,因此产生对旁人的疑虑和敌意,或者是在做法上矫枉过正,甚至本末倒置,却反而对孩子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

(1)与众人为敌—担心旁人无法照顾好孩子 如果妈妈总觉得,孩子只有自己照顾得最好,若把宝贝交给别人照顾,就会担心孩子没有受到最好的对待,所以妈妈会质疑保姆不好、老师不好、或是医师不好,便很容易与围绕在孩子身边的所有人产生误会与冲突,甚至处处与人敌对。而妈妈这样的做法,虽然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却会让孩子不论到爷爷奶奶家、学校、医院、亲子馆或任何地方,都是处于妈妈与别人争执不休的负面环境,不但让孩子看到不良示范,也容易让孩子陷入负面的情绪与思考。

(2)过度争取孩子权益—担心孩子吃亏 另外也很常见的是,妈妈总是担心孩子会吃亏,因此过度争取孩子的权益,除了容易让旁人困扰与反感,还可能导致孩子从小将他得到的任何东西都视为理所当然。比如孩子不管想要什么,身为「好妈妈」都会有求必应,不但全部都帮小孩弄好好,甚至会帮孩子抢先争取。但是帮孩子做太多的结果,孩子就会很习惯什么事都不用自己来了,也不会自己去建立人际关系,因为他从来不需要主动去争取什么,在个性上也可能会比较任性,认为所有事物本来就是他应该获得的。

陈彦琪心理师谈到,在亲子馆便曾遇过妈妈把所有玩具都拿过来堆到孩子面前,孩子根本就不需要学会排队等待和轮流玩。然而这样做不但会影响其他小朋友玩乐的权益,等孩子上了幼儿园,也会感到极不适应甚至崩溃!因为他会觉得,大家都应该要让他,为什么不让?而且原本已经不会主动交朋友,更可能因为这些因素,导致孩子完全没有朋友,若无法即时矫正,等孩子长大成人将会适应得更为辛苦。

(3)试图影响老师和同学—担心孩子不被认同 还有一种,是试图帮孩子张罗打点好所有关系的「好妈妈」。比如孩子平常在家,妈妈总是对他百依百顺,但是妈妈也会担心学校的老师和同学,无法像自己对孩子这么好,于是就会去「拜托」老师:「我的孩子可能比较容易有受挫感,能不能请老师平常多对他怎样怎样…」,或是「这次运动会,拜托老师让他跑步排第一棒好不好?」另外也可能会和孩子的同学说:「请你们跟某某某做好朋友好不好?」通常这样的「好妈妈」对老师来说是非常困扰的,因为她总是试图影响老师和同学对自己孩子的观感和态度,却忽略了应该要让孩子自己去适应真正的社会环境。更有甚者,就是妈妈连孩子求职面试都会一起跟去,也试图影响面试主管,希望能优先录用自己的孩子,但这种做法却往往适得其反,本想为孩子加分,却反而让孩子被大扣分。

曾经有个案例,是大学生要做志工服务,妈妈就会跟来一起看,而且问了许多问题:「这个机构安不安全哪?工作内容是什么?要一直站着吗?不能让孩子太累啊!」甚至有一天孩子没来上班,妈妈还很焦急的打来说:「不好意思!我的孩子说今天忘记跟你请假了!」什么事都是妈妈出面,感觉妈妈恨不得自己能在这里帮孩子工作。而这位大学生虽然看起来温顺乖巧,但是工作时的态度是非常被动的,没办法像一般人会主动协助他人,只是自己站在那边等,缺乏判断与互动的能力。

(4)自诩爱的教育—担心打骂对孩子造成影响 而如果自认为是「爱的教育」,实则纵容放任孩子的妈妈,她的担心可能是来自于怕打骂会影响到小孩的人格发展与成长发育,虽然初衷的确是为了孩子好,认为不能用任何惩罚,要正向引导,但最后却往往变成完全没有管教,或是自己不想当坏人负起教养的责任。比如妈妈可能会跟孩子说:「你吃饭前不去洗手,餐厅的阿姨会不让你进去喔!」或者「你看老师在看你了,老师会骂骂喔!」妈妈自己的界线很模糊,分不清到底是「爱的教育」,还是其实把教养的责任都推给别人了?

而如此作为,非但会让旁人觉得:「这个妈妈怎么都不管教小孩?只是任由小孩在公共场合大吵大闹?」更严重的是对小孩的影响,将导致孩子管不动,妈妈也无力的恶性循环。孩子会觉得他是自由的不被管束的,所以只要是他想做的都可以去做,妈妈也很可能觉得反正管不了,就让孩子自己作主、自己去玩,却不知道孩子是无法自律,且很可能会影响别人的状态。比如若遇到和其他小朋友抢玩具,或是需要大人从旁教导处理的时候,妈妈通常是不在身边的,这时候孩子第一个反应往往就是打人,把玩具抢回来,或是认为对方没有照自己游戏规则,便表现出强硬凶狠的态度。

(5)自诩铁的纪律—担心孩子自己无法成事 至于自认为是「铁的纪律」的「好妈妈」,外人看到的表象可能就是会对孩子疲劳轰炸、咄咄逼人,处处要求孩子、胁迫孩子、甚至贬损孩子…但若探究妈妈内在深层的担心,其实是来自于:「这个孩子如果没了我,他怎么能够自己完成呢?」于是关于孩子的所有大小事情,妈妈都要参与,而且全部都要干涉,因为妈妈会觉得:「一定要我来做决定啊!不然我小孩就是这样,都推不动啊~我太了解他了,他就是懒啊!」

如此作为的「好妈妈」,除了容易让孩子从小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就是像妈妈说的无法处理好任何事,也很可能变成凡事都不习惯自己做决定,总是依赖妈妈。甚至比较严重的是,由于妈妈从小到大都要「确保小孩照着自己选的路走」,却反而会让孩子长大后缺乏责任心,无法意会到很多事情其实是需要自己负起责任的。比如选校选系,都是妈妈决定,虽然孩子的成绩可以上医科或法律系,但根本不是孩子的兴趣,但孩子也不觉得自己要为这件事情负责,反正就是妈妈说要选这个,然后由于自己实在不喜欢念这个科系,最后可能也无法完成学业,妈妈也会感到非常挫折。

3.把自己的需要强加在孩子身上 陈彦琪心理师表示,很多时候当妈妈说出「我都是为你好啊!所以才怎样怎样…你也应该要怎样怎样…」,其实这对孩子来说是很有负担的,因为妈妈的需要和孩子的需要,有时候界线是分不清楚的。

比如妈妈对孩子说:「我不让你看电视,是为了你好啊~因为电视都是垃圾节目,不但对你没有帮助,而且眼睛也会近视!」但是对孩子来说,妈妈不准看电视,他完全不知道同学们讨论的「佩佩猪」是什么,便没有办法和朋友一起交流,甚至无法融入大家的社交圈,对他来说会是很困扰的,而且会觉得为什么他和大家不一样?但是针对这点,「好妈妈」也会有一套说词:「你看!以前看太多电视的小孩,功课都不好!」如此孩子将会更难去反驳妈妈,因为他可能会觉得自己有罪恶感:「妈妈已经对我这么好了,我怎么还抱怨呢?」,渐渐就会变得比较压抑,不敢讲出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其实多花点时间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我们可以有其他弹性解决方法(如改读佩佩猪的绘本,或跟孩子约定只能看电视30分钟),不一定要全然拒绝孩子,不然孩子以后就什么都不想跟父母说了。

另外,在亲子馆也曾遇到家长抢著帮孩子报名绘本课程,但孩子其实一心想玩馆内的游乐设施,对课程兴趣不大,却因为妈妈认为机会难得,而强制把孩子抱过来听课,孩子可能玩得正高兴却被硬生生中断,自然会大哭,也无心听课,其他家长就会觉得:「你的小孩又没有要上,却占掉名额,让我们没办法报名。」便容易招致旁人的反感与不耐。

如何避免成为讨人厌的「好妈妈」?

至于要如何避免成为顾人怨的「好妈妈」呢?陈彦琪心理师建议可从下列3点留意:

1.世上不只妈妈好—焦点不要只剩自己和孩子 虽然妈妈可能有非常大量的时间是和孩子独处的,但其实还是有非常多的机会与外界和旁人接触,所以千万不要习惯凡事只考虑自己和孩子,而完全忽视其他人的存在。陈彦琪心理师指出,相信妈妈都是真心为了孩子好,可是活在只有自己和孩子两人世界里的妈妈,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生活各方面,其实已经影响到旁人了。

而所谓的「好妈妈」,绝不是指局限在自己身上,或是局限在孩子身上。比如有些妈妈怕孩子在学校受伤,可能会跟孩子说:「你要记得喔,真正爱你的只有妈妈!」但妈妈应该要放下自己的焦虑,因为当妈妈焦虑的时候,焦点便往往只有孩子,却忘了孩子其实应该要回到团体中,学习在社会环境、人际关系或家庭各方面成长发展,也需要从别人身上获得善意与交流。如此才是真正对孩子好,而不是只有妈妈的好。

尤其等到孩子大了,处于青少年期,许多妈妈可能会焦虑害怕孩子交到坏朋友,便因此限制或禁止孩子交友,但孩子是不可能永远绑在妈妈身边的,他一定有很大一部分的能力需要从人际互动、环境中学习,而且对于往后出社会的人际关系将有莫大影响,而这方面是无法只凭母亲单方面的付出得到的。

2.童言无忌—不要只依据孩子片面的回答 有些妈妈忽略了跟老师沟通也是很重要的,只依据孩子片面的说法,便大动肝火想去兴师问罪为孩子讨公道。比如妈妈听到孩子说:「今天有人推我,让我跌到了。」妈妈就会觉得好生气,认为老师为什么不管,也不惩罚推人的小孩。但是在不明就里之前,妈妈其实应该放宽心去想,推人的小朋友不见得是故意的,孩子也可能学会了拍拍灰尘自己站起来,甚至看到别人跌倒了,还会去帮忙安抚。这些都是孩子自己可以学到的宝贵经验,只是不见得能够清楚的和大人表达。

另外有个例子是,曾有位妈妈问孩子:「你今天在幼儿园吃了什么?」孩子顺口回答:「我没吃。」妈妈就当真了,而且气冲冲的跑去责问老师:「为什么我的小孩没有吃午餐?」于是老师就问孩子:「那你昨天有吃咖哩饭吗?」孩子说:「喔~咖哩饭!有啊!」才证实是一场误会,因为若孩子的发展还没到,其实不太会回答开放式的问题,因此妈妈也不需单凭孩子的片面回答就大惊小怪。

3.正向鼓励—而非威胁恐吓预告后果 有些妈妈可能会告诉孩子:「如果你总是说话不算话,以后就没人想跟你玩了,你会没朋友喔!妈妈都是为你好,所以才会这样教你!」这段话在大人听来,似乎满名正言顺的,但是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听起来其实比较像是威胁!因为「你不这么做的话,就会发生什么事」,孩子第一个感到的可能是恐惧,反而不容易能理解妈妈真正的原意是什么。

但是妈妈如果换个说法:「如果你下次这样告诉朋友的话,他们可能每次都会想找你玩喔!」也就是「你这么做的话,就会达成什么事」,那就不是威胁了,而是一种正向的鼓励。而且妈妈其实不需要一直和孩子强调「这是妈妈为你做的事,都是为了你好。」只要在孩子做了对的事情时,给他鼓励和肯定:「你这样做很棒,妈妈觉得很开心!」如此循循善诱,孩子反而会学习进步得更快。

讨人厌的好妈妈,3大地雷心态与行为解析

爸爸如何协助改善「好妈妈」?

如果爸爸发现妈妈已经越陷越深,变成一个顾人怨的「好妈妈」,可以怎样协助帮忙,并逐渐导正「好妈妈」的观念和做法呢?

1.一定要先同理妈妈的焦虑和辛苦 外人应该很容易看到妈妈讨人厌的部份,妈妈可能已经觉得十分的愤怒和委屈,而且对外人怀有相当的敌意。如果这时候另一半还不支持自己的话,甚至用批判的口吻说:「你看你就是这样,孩子都是跟你学的,才会变成这样!」妈妈真的会感到非常辛苦,认为「我都这么努力带小孩,这么吃力不讨好了,你非但不帮忙,还这样说我!」,反而会导致妈妈更大的反弹,更会为了捍卫自己和小孩不肯做出任何妥协与改变,甚至越演越烈。

因此爸爸一定要先理解妈妈的焦虑和辛苦,再委婉的提出「我们一起解决」的方式。比如说:「我知道你是很担心老师可能对小孩不好,小孩就是功课没写不敢跟老师讲,但是比起你直接杀去学校找老师,让其他同学也都知道了,会觉得他怎么不用写作业还有特权?反而会对小孩更不好啊!『我们』可以再私下找老师谈,或是『我们』再一起教小孩怎样做。」所以强调「我们」如何一起做,而不是「你」应该怎样教小孩,这是很重要的,才不会让妈妈觉得自己是孤军奋战,也才能清楚正视自己和孩子面临的真正问题。

2.亲身示范换个方式的好处 而万一「好妈妈」完全听不进爸爸的劝告,爸爸还可以怎样做呢?陈彦琪心理师建议,如果妈妈不愿意妥协,爸爸可以试着采用更适合的解决方式,示范给妈妈看。但前提是,爸爸一定都还是站在和妈妈相同的出发点上,肯定妈妈对孩子好的原意,并不是为了否定妈妈而去做的,也没有要和妈妈较劲孰优孰劣的意思。

比如孩子功课没写,妈妈觉得一定要先去找老师,以免老师处罚孩子,爸爸在难以阻止妈妈暴冲的情况下,可以同时教导孩子怎样去和老师沟通,自己有什么样的困难所以没写作业,或是坦承自己的疏失。而当妈妈发现,孩子自行处理的方式是可行的,爸爸便可再借机安抚妈妈,其实不需要如此的防卫和紧张,换个方式不但能让孩子学习更多,老师和同学更容易接受,自己和孩子的人际关系也可以发展得更好。

不过爸爸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论想要从旁补救、试图劝阻妈妈、或是亲身示范怎样做会更理想,很重要的一点是,自己一定也要花时间亲自带小孩。因为如果爸爸根本没有自己带小孩的经验,却只是告诉妈妈怎样做会更好,一方面妈妈会觉得你只是在讲风凉话,根本不懂实际状况,另一方面小孩和爸爸的互动依然不高,也会比较难以管教小孩,让孩子听你的话。

3.放大妈妈的优点,给予妈妈肯定 其实会变成一个「讨人厌的好妈妈」,妈妈自己的心里也通常是非常矛盾的,为了孩子总是处处与人对立,可能常常在吼完别人之后,冷静下来也会觉得很后悔。这时候爸爸除了尽量同理妈妈的辛苦,并尽量协助一起照顾小孩之外,也要尽可能的正向鼓励妈妈。因为妈妈虽然做了许多过度干涉孩子的事情,一定也有一些是真的对孩子好的,爸爸便可以找出这些做对的地方来肯定妈妈,给妈妈正向的回馈和鼓励,慢慢的循序渐进,共同努力,如此「讨人厌的好妈妈」,终有一天可以变成真正的好妈妈!

陈彦琪 现职:台北市万华亲子馆副馆长兼咨商心理师、财团法人张老师基金会义务张老师 学历: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心理与咨商学系硕士 经历:财团法人利伯他兹教育基金会咨商心理师、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特约咨商心理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