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北平被日寇占领后的生活画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7
断断续续花了34小时,终于把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读完了。

之于老舍,原本只知道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作品,有人民艺术家之称。从年长的语文老师口中,听得出他们对老舍先生的尊重。

而中学时代,对这些文学家,无感。不过在课本里学到过一篇老舍的课文后,倒也对《骆驼祥子》产生了兴趣,竟然买了书来读过一遍。

我的中学时代读书真的不多,课外书除了《四大名著》、金庸先生的武侠外就只有寥寥几本了,而其中之一就是《骆驼祥子》,不过那个时候阅读水平有限,实在读不出多少趣味,除了祥子是个拉车的,什么也想不起来了。

参加工作后,特别是有了阅读软件、微信阅读之后,我的阅读量才慢慢增加,由于时间有限,我也只挑选一些经典文学来读,这次正好是微信阅读赠书,让我有机会读完《四世同堂》。

在去年国家公祭日前后,有幸读完张纯如写的《南京大屠杀》,那会就有一种非常想去了解那个时候历史的想法,苦于没有资源,因此《四世同堂》的开篇就深深吸引了我,它讲1937年,讲卢沟桥事变。

我竭力忍住好奇心,不去看透剧的资料,只是随着作者的思路一路读下去。

整部小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内容紧密相连的整体,正如老舍先生在序中说的,因为发表与出版的便利,才硬生生的分为三部,而且给各部分暂取了个名字。

第一部叫惶惑,主要讲述在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人武力占领北平,北平人在此后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态度,对未来的惶恐与疑惑,小羊圈作为整个北平的代表,里面的住户就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反应。重点描写的有四世同堂的五号祁家,四代人及祁老人的三位孙子面对日寇表现出来的态度,老三尽忠,老大尽孝,老二贪图享受;四代人更是老旧与新派的时代代表。小羊圈中最体面,亲日思想最严重的三号冠家,以为日本人来了,机会也来了,各种奔走找官做。最有反抗精神但家破人亡的一号钱家,二儿子钱仲石开车与一车鬼子同归于尽,被冠家揭发后钱老人被捕,大儿子钱孟石病故,钱老太太自杀,钱家仅剩下半死不活的钱老人与怀有遗腹子的钱少奶奶。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好端端的一个个家庭,在日寇手下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第二部叫偷生,讲述了在日寇的各种高压政策下北平人忍辱偷生的场面,也是汉奸们最活跃的时候,祁瑞丰、菊胖子、冠晓荷、大赤包、蓝东阳、李空山、高亦陀这些个汉奸粉墨登场,一个比一个绝,性格鲜明,各种亲日表现淋漓尽致,在这个大家忍辱偷生活不下去的时候,这些汉奸们活的各个“精彩”,大赤包弄了个管理妓女的所长,祁瑞丰弄到了教育局的科长,一心求官做的冠晓荷倒是什么官都没捞到。在汉奸们之外,老百姓可苦了,很多人丢了工作,生活越来越艰苦,祁瑞宣为了养活一家子人不得不找到英国府的富善先生要活干。小羊圈的居民出现更多非正常死亡,拉车的小崔被糊里糊涂砍头,最老实和善的生意人祁天佑自杀,搞文艺的小文夫妇也死于混乱之中……

第三部叫饥荒,也是结局篇,讲述了日寇在长期占领北平后的另外一些政策,最突出的就是粮食管制,把当年那段共和面的历史描写的淋漓尽致,发领粮证、一大早排队领粮,却只领来主食都不如的各种杂碎,被老百姓称之为共和面的东西。患胃病的急剧增多,被日本人拿去“消毒”——活埋。小羊圈的理发剪孙七,走投无路的冠晓荷都被消毒。祁瑞宣的小女儿妞妞,四世同堂的第四代,因为不要吃共和面终于饿死。各个人物也进行了结局描写,不过不管汉奸们死时大快人心,老百姓死时让人惋惜,整部小说的沉闷发挥到了极点,直到老三的再次出现。日本人终于投降,小羊圈终于再度恢复生机。新中国需要建设,大家的使命才刚刚开始。

实在是可惜,80年代前这部书是禁书未能发表,而《饥荒》最后的13段中文原稿竟然在文革中被毁,以至于我们永远无法看到了。由于英文版发表过,由人从英文版翻译过来编成了现在的最后十三段,实在与原文相差太远,不过好歹是老舍先生的本意,不用像《红楼梦》一样被人各种改编结局了。

微信读书里面有很多划线,我几乎每条都看,因为太多的寓意需要别人指出,太多别的读者的想法也需要被看到,这是我从未有过的读书习惯,如果有大篇没有划线的地方,反而变成了不习惯,这样虽然延缓了阅读进度,却大大加深了我对文章都理解。

老舍先生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艺术家,对人民的生活观察入微,对人性的刻画生动形象,太多的内容放之现在,毫不过气。怪不得以前语文考试那么喜欢考那种,“这个词哪里好,这个句子哪里好”,以前我不懂,现在渐渐懂了,这就是有笔力的文学家和普通人天差地别的差距。

既然读小说,必然对小说里面的人物印象深刻,而老舍先生又是能把人物形象表现地哪那样深刻的人,让我不得不来写写我对里面人物的理解,是记录也好,是复习也罢,趁着印象最深刻的时候,写下自己的理解。

第一男主应该是祁家长孙祁瑞宣,对抗日的思考者,祁家偷生的顶梁柱,既然不能为国尽忠,只好选择为长辈尽孝。瑞宣的思考在文中占据较大篇幅,也是一个文人对于当时局势的最好判断,瑞宣有文化,有能力,有骨气,但直到最后才终于做起地下抗日工作,瑞宣的改变是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层面,也是国家、国民对抗战思想上的缓慢转变。

有男主必有女主,四世同堂里面有很多女人,有刚毅自杀的钱奶奶,有助人为乐的李四奶奶,有一生守节的马寡妇,有苦命人小崔太太……

描写的最正面的当数祁家的长孙媳妇韵梅,在评论中好些人最喜欢这个人物,对于这个人物我想没有人会不喜欢吧,勤俭持家的家庭主妇,最好说好的人,简直就是旧时代的模范媳妇。然而瑞宣不爱她,那是包办婚姻。如果说瑞宣是祁家的顶梁柱,那么韵梅撑起的岂止是半边天?最后,韵梅因为妞妞的死,终于病倒了,照理应该有一番家里一团糟的描写,不过已经到最后了,变成大家接受了勤快的高弟。

祁老人是四世同堂的开创者,也是小羊圈里面最老的长辈,代表旧思潮,这个老人在战争岁月的变化太大,旧的方法不顶用了,老的经验过时了。也有过反抗,也想着自己去死,而正因为有这个老人在,不管下面死了多少人,家还是家。文章有好几处关于老人生日的描写,老人喜欢热闹,子孙满堂,可是战争年月,再体面的家庭也好,还能怎样热热闹闹过好一个生日?

四世同堂的第二辈祁天佑和天佑太太,着墨其实并不多,天佑的人物形象也只是在他自杀前展现出来,至于年老多病的天佑太太,则只是一个和善、溺爱小辈的老太太而已。

至于小一辈,小顺儿和妞妞,一子一女,和长辈一样,都是祁瑞宣需要照顾的家人,从小孩子的眼光去看待战争,看待偷生,看待饥荒,而最终妞妞的饿死,都展现了非常真实的画面感。

作为祁老人的孙子辈,瑞宣三兄弟,各自表现出不同的形象,瑞宣尽孝、瑞全尽忠,为什么同样的爹妈还能养出瑞丰这样好吃懒做的人?真的是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么?往往小说中的反面人物能比正面人物精彩很多,瑞丰就是这样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人物,此君实在说不上有什么本事,处于这样的乱世,能上演一幕幕让人愤怒的剧情,也只有他了。小人,刻画得淋漓尽致,傻,真傻。为吃顿好吃的,连抢走老婆的情敌也去附和,还能说什么呢?

瑞全的描写最少,也是快到最后让人眼前一亮的人物,读到了瑞全再次出现,沉闷的心情终于开朗了些,瑞全有知识、有智慧、有骨气,战场锻炼了他,他杀死了旧爱,正是瑞全们,终于把日本鬼子赶出了中国。

除了祁家人之外,像钱诗人、冠家、李四爷,及丁约翰、小崔、孙七、长顺、方六之流都有非常精彩的刻画,最精彩的自然是冠晓荷、大赤包这两个衣冠禽兽,冠晓荷奸诈,大赤包恶毒,做出来的事让人瞠目结舌。

小崔被砍头,孙七被消毒,李四爷反抗而死,太多的老百姓因为战争非正常死亡,那个年代,死本就是非常容易的事。

小羊圈有个白巡长,一个好人,但着实可恨,为什么不反抗?因为有家小。白巡长最终丢了工作,成了瑞宣的帮手,那个时候,他是否心中舒畅了。

程长顺娶了小崔遗孀并且有了儿子,算是小羊圈里面唯一没有家破人亡的代表了,勤劳的劳动人民,愿后半辈子能安然度过。

体面,一个被老舍先生经常提及的词,冠晓荷到死都在维护着体面。饥荒,让北平人再也顾不上体面。

在文章里,老舍先生不止一次写到丧事,而李四爷就是办丧事的,小崔被砍头后就有一段孙七的话,“日本人平白无故的杀了人,咱们只会在这儿商量怎么去收尸!真体面!收尸又没有钱,咱们这群人才算有出息!真他妈的!活着,活着干吗呢?”

这就是北平人要的体面。

实在有太多可以深思的东西,限于篇幅和时间,暂时写到这里吧。有空我定当继续思考下去。

四世同堂,描写了北平人在日军占领北平八年里的生活场景,此刻,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对于那段历史,我想花一段不长不短的时间,好好研究一下。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