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层次越高的父母,养出的孩子越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4

我是位中学老师,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父母层次越高,养出的孩子越好?这个观点很显然有失偏颇的。有点低学历的家长照样教育出出色的孩子,也有高层次的父母教出很糟糕的孩子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首先要清楚,层次高大都是指学历高,这与懂教育,会教育是不成正比的,都说愚昧的破坏力没有高智商的破坏力大。

如果是高学历高智商的父母,而做的都是反教育的事,那么对于孩子的伤害就更大。教育出来的孩子就更糟糕。例如李双江与梦鸽的儿子李天一就是一个例子。

那么到底怎么才能教育好孩子呢?我想主要要做好两点:

一、无论父母的层次高低,都要多学习,这里的学习指的是教育方面的知识,做一个懂教育会教育的父母。

二、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知道孩子心里的所思所想,有针对性的教育,这比什么多重要。

做好以上两个,一定会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的。以上均为个人观点,有不同观点的可以留言讨论~

大家好,我是晴天妈妈。

因为无论是富裕家庭还是普通家庭,绝大部分父母都舍不得让孩子吃苦。

甚至还有部分孩子在父母的溺爱和娇纵中慢慢变得奢靡、狂妄和拜金。

然而,日本剧作家山本有三说过:“年轻时没尝过苦水的人,不能成长。”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舍得让孩子吃点苦。

只有当他们真正参与生活的真相,深刻理解生活的艰难和不易,树立理性的金钱观和价值观,才能变得更独立、更懂事,获得真正的成长

一、舍不得让孩子吃苦,最终苦的是孩子和父母

父母越舍不得,孩子越不知所谓。

父母的疼爱,不仅不能让孩子成长,更会让他们膨胀到看不见父母的付出,觉得一切都理所当然。

《必胜发展心理学》中提到: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成就和自尊是相辅相成的,懂得怎么面对失败,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孩子才会乐意接受挑战,才能获得更好的成绩和表现。

而没吃过苦的孩子,一旦被生活逼迫着尝到一点苦头,就会本能的退缩到父母搭建的温柔乡里。

他们习惯于否定自己的能力,然后从虚幻的世界里寻找成就感,直至将所有爱他的人都拖入深渊。

二、现在吃的苦,是为未来铺的路

前苏联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必须让孩子知道生活有一个困难的字眼,这个字眼跟劳动、流汗、手上磨出老茧分不开的,这样他们长大后,才会大大缩短 社会 适应期,提高他耐挫折能力。”

吃苦,就是以痛苦为代价开启的蝴蝶效应。

其好处在于,在外力的鞭策下,孩子面对困难不再无动于衷或退缩,能够更坦然的接受蜕变的煎熬,直至遇到那个最好的自己,即使没有了父母的托举,也很强大。

三、真正的吃苦教育,是养出能够独自面对风雨的孩子

作家屠格涅夫说过:“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能吃苦的人,一切的不幸都可以忍受,天下没有跳不出的困境。”

孩子离开我们前,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教会他们直面风雨的 “硬本领”。

1.将生活还给孩子

爱孩子,不是将她保护起来,而是教会她如何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过度的保护对孩子来说,何尝不是一种伤害,我们总想帮孩子把一切能做的都做了,却忘记了要放手,教会她照顾自己。

2.让孩子品尝错误带来的苦果

孩子犯错后,引导孩子成长,才是重中之重。

不一定,有时物及必反。

不一定,例如李双江和梦鸽的孩子李天一。

一般情况下,绝大部分情况下层次越高的父母,养出的孩子越好。

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在不溺爱孩子的前提下,懂得教育理念的父母,层次越高,越能培养出好孩子。

大家都讨论的李双江公子是个特例,这是从小到大溺爱孩子的结果。

其他层次高的父母培养出孩子,成为精英的例子数不胜数。古语说的好“虎父无犬子”,这是古人经过多年积累出来的经验和事实。虽然不是百分之百的正确,但确实是大概率。

所以作为父母来说,要想自己孩子有出息,必须自己先有具备教育和培养孩子的能力。

那可真的未必。

我们一般说层次高的人是指在某一工作领域就成比较高。

但不一定 育儿 知识等次高。



有一项针对自杀学生父母职业的调查研究表明:

其中父母职业是教师的最多,占接近40%。

前四分别是教师、医护人员、公务员、管理人员。共占约65%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这些职业的工作人员可以说使我们心目中的自我管理能力强的人。

由此可见,很多的父母会为了找一份像样的工作,读十几二十年的书,工作后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

可是,为人父母,读了几本 育儿 书籍呢?

家长绝大多数人,包括高级知识分子, 育儿 知识匮乏这还真是个普遍现象。大多数家长沿用的依然是老一辈人的 育儿 观念。

我们的 科技 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我们的 育儿 观念也要发展。

在这里给大家推荐几本让我受益颇深的 育儿 书籍吧:《捕捉儿童敏感期》《养育男孩》《养育女孩》《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不管教的勇气》《正面管教》

自从升级做了妈妈,倍感“书到用时方恨少”

这些书籍里的方法很多都颠覆了我们传统的认知,所以必须常读常试。慢慢的,就会发现自己付出的这些读书时光真的是太值了。


孩子的问题说到底是家长的问题,家长不合格教育不出有出息的子女

一般情况下,是的。

要看层次高怎么定义。如果是根据财富、地位、能力定义层次,那不是层次高养出的孩子就好。

古代帝王家,应该是层次最高的父母,集最好的家庭条件,最强的师资力量,教育出的孩子应该是全国最好的孩子了,怎么没有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富不过三代,又是怎么回事?

刘邦打败了贵族项羽,韩信穷小子成了万户侯。说明穷人家也出贵子。

文豪冰心,孙子说她教子无方。国学大师季羡林和儿子决裂13不见,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李天一成为强奸犯,成龙儿子房祖名吸毒~~说明名门也出败子

所以,层次高,如果是看父母地位、财富,教育出的孩子还真不一定好。

我理解的高层次父母,应该是懂爱,懂教育的父母。

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说:即使家庭环境不好,如果父母充满爱,孩子也能 健康 成长。相反,家庭环境好的父母忽视孩子,孩子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所以,教育孩子根本在爱。

下一代的智商总是波动的。否则好的越来越好,越来越好,越来越好,那差的就永无出头之日了。有时候一个很一般的父母会生出一个超级牛的孩子。这样才是符合遗传与变异的生物特性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