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与骑象人》第四章(自以为是)总结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8
这一章来说说人类的虚伪本性。

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圣经.马太福音》

人们总是指责别人身上的道德缺陷,却总看不到自己身上的道德缺陷,为什么会这么虚伪?

第一,重视道德表象,胜过道德真相。心理学家丹巴特森设计了一组实验来研究人如何选择。实验发现,自认为道德感非常强的人,会选择“做出正确的决定”,来抛硬币,但是一旦结果不如意,就会当做没有这回事,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决定。巴特森称这种现象为‘道德虚伪’。

第二,先做判断,在编写证据。我们心中的大象总是在不停的做判断,骑象人根据判断去找证据来证明我们是对的,正是这种特性,造成了我们是公正客观的假象。

第三,无意识的自我膨胀。人在跟别人比较时,要么膨胀自己的价值,要么贬低别人的价值,无外乎就这两种。人们对别人的评估都非常精准,对于自我评价常常扭曲失真。

第四,天真实在论。

无意识的自我膨胀,造成了自私偏见,人们又往往抗拒面对自己的自私和偏见,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天真实在论’。‘天真实在论‘者,不管个人还是团体,认为只有自己的立场是对的,跟他们意见不合显然是受信仰,意识形态或自身利益的影响,才会满怀偏见。

这种自私和偏见,把互利变成了互相憎恨,造成了人际关系的冲突。如何才能去除虚伪,保持中正?作者认为,要先找出自身的缺点(这一点并不容易),就不会被自私偏见所困,就能更加公正的看待问题,内心的冲突就会减少很多,最终找到追求幸福的方法。

感想:

近期和朋友有一些言语上的不愉快,在这件事里,我眼中的梁木是什么?显然我夸大了朋友对我的伤害,她并没有对我造成实质性的伤害,我只是自恋受了一些损伤。我夸大了这种伤害,让自己一直沉浸在这种伤害感里,我追求的好处又是什么呢?很显然我是这么无辜和善良,而朋友是那么自负和可恶。这种想法维护了我是一个好人的感觉。人的心理世界都是由自己创造的,如果我不觉得这言语能够伤到我,显然,它真的伤不到我。我把眼中这根梁木去掉以后,我的情绪得以平复,内心那种被伤害感也减轻了很多。

人能在多大的程度上控制他人对自己的影响,就有多大程度的自由。我想,再有这一类事件,我的应对模式会改变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