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请画一份闯关地图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1

生活中的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
所以,中国有个词,叫做“举一反三”。

假设这周末,你开车去郊区度假。
你是第一次去这个这方。
那么,你会怎么做呢?

大约有两种做法吧。

做法A:
出发时,打开导航,时刻紧跟着导航走。

做法B:
出发前,先花几分钟时间,打开手机地图,搜索路线。
掌握主要的交通道路和方向,
比如,大约是西北方向,要走X条马路,拐Y个弯,主要的路口是……
再上路,当然也可以跟着导航走。

我们可以想象,上面两种做法,同时出发的话,哪种会更顺利,更节省时间呢?

对的,答案是做法B。
因为做法B可以轻易地讲具体的路线与整个路线图相关联,大脑知道各个路段在整个路线中的分布,便会感觉到很轻松。而做法A,会让大脑持续保持紧张,没有掌控感或熟悉感。

好吧,地图导航的这个栗子,你可能觉得太平凡。
我们再看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栗子,请看下图:游戏通关地图。

先有了整体的全局观,再看局部,是不是能更容易且更迅速的理解具体的内容呢?

举一反三,这种做法也可以用在阅读上。

当我们阅读一本新书时,就像我们要去一个新地方。
目前,我们的很多阅读方法是“被动地”,
被动地跟着作者的思路读下去,
像跟着导航开车一样。

如果我们没有“整体”的概念,
我们就是纯被动地,像上面的做法A。

另一种,如果我们先有“整体”的概念,再到部分,
我们就在被动中,增加了“主动性”,
我们是在积极地去掌握阅读,更加高效。

上述原文片段中,提到“第二,你尝试以你阅读材料的方式对材料进行了组织”,是指我们用自己的阅读方式和思维习惯,对阅读材料进行了梳理和组织,即,我们自己为这本书画出了一份地图。

那么,如何画地图呢?

工具不限,可以是思维导图,可以是普通的纸和笔,可以是想游戏通关地图一样。

一来,取决于你的习惯。
二来,取决于作者写作的地图。

大部分的书籍,作者会在“目录”中展示写作的地图。
基本按照“起承转合”的逻辑:起”是起因,文章的开头;“承”是事件的过程;“转”是事件结果的转折;“合”是对该事件的议论,是结尾。
这些会帮助我们画出地图。

有部分书籍,你可能会觉得“难读”。
除了原文本身的逻辑性强、可读性低的原因以外,
另一个很可能的原因就是你不能在大脑中清楚地画出它的地图。

举个栗子:
GTD时间管理著作《搞定1》(2016年5月最新版)中,作者用了一大章,近70页,来阐述“清单”,具体包括7大类清单。文字本身浅显易懂,可是,作者只设了“章”,没有再进一步细分,比如设定“节”等。于是,对于长达70页的一个整体,很多读者看得一头雾水。

于是,《搞定1》的清单,可以画出这样的地图:

怎么样?
是不是画出地图后,你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书中的内容了呢?

有效阅读、高效阅读,我们一点点地把技能练起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