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日常说话也是文言文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2

1. 请问古代的人日常说话也是文言文么

古代,文言文和日常语言相差很大的

在说每个时期都不一样,明清时候日常交谈用的应该是古白话.

古白话也可以说是一种古代书面文体,是仿日常语言来写的,比如宋话本,元戏曲,明小说用的都是古白话.

这些文体我们现代人不学文言文,也可以看懂七成以上.

明清时期的人说话也应该和古典小说差不多,要知道古人没文化的多,小说写的太深奥谁看的懂?

那像史书,大文豪的散文用的文体就是正宗的文言文拉,不学习恐怕古人都难看懂~

2. 古代人日常说话是说文言文吗

古代人日常说话不是说“文言文”。

在“文言文”这个词组中,“文言”是定语,“文”是中心词。这就决定了它是“文”而不是“语”。所谓文言文,就是指用文言语体写成的文章。同理,白话文是以宋元时期口语为基础形成的白话书面语体写成的文章,它们都不是口语,不能用于人们日常说话。

从文言产生发展过程看,先秦时期人们的口头说话更接近文言,因为文言是以那时的口语为基础的。由于那时的书写材料极其落后,乃至于文字多是刻出来的,所以,汉字一经被用作“文”,就力求精炼,如甲骨文,甚至几个字就可以表达一件事情,文字语言这就开始与口语相区别了。不过,因文字语言来自当时的社会口语,只要识字,都容易读懂。反过来说,那时的人日常说话与文言接近。

由于社会口语发展变化是每时每刻渐进的,人们日常说话都是以本人所处的时代、地域相关,并不需要用文言来规范。所以,各个时期的“古代人”都说的是自己那个时期、那个地方的话。

既然文言与口语如此相脱离,那为什么人们还要去学习研究文言?除了“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读懂文言文”这个基本道理外,更重要的是,文言实际上是沟通古今的语言桥梁。如果将英语说成是当今“横向交流”的工具,那文言也就是古、今、后人“纵向交流”的“公语”。中国古代有所谓“二十四史”,都是文言文,今天的人掌握了文言,就能学习历史。严格说来,清朝以后没有修史。如果修史的话,用现代文行不行?恐怕若干年以后的后人看不懂了。

3. 古人日常之间说话也是用文言吗

说到普通话,就要讲到白话文了。

人们会觉得,白话文在我国的出现就像平地拔楼一样,出现的过于突兀,没有史料记载。不过我们可以想象一下: 假如你是古人。

假如你是古人,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整天之乎者也地说话,这肯定是一个神经病。难不成普通说个话也要查字典?人们会选择合适自己的语言来说话。

也就是说,文言文不易于口头交流。这也正是有些人(不论古今)一看文言文就头疼的原因。

分析你的问题,要从文言文与白话文的比较来说起。 1、文言文比白话文言简意赅,往往简单的几个字就能译成很多文字。

2、刚才说的,文言文不易于口头交流。 据1得:既然文言文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一定是当时什么被迫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促使的。

当时的情况也许没有太多用于书面纪录的帛、竹简,于是,人们为了节约这些资源,就把要说的话简述在帛、竹简上。久而久之,就成了文言文。

据2得:既然文言文不易于口头交流,那么文言文的出现,就一定不是口头相传的。我们可以发现,文言文都是出现在书本里的。

也就是说,文言文可能是古代一种专门用于记述语文面的语言方式。这一点和1不谋而合。

当人们觉得,要让自己的后人知道我们这一辈人生活过的时候,或是需要某些事情要特殊记忆的时候,就诞生了文字。文字又演变,从甲骨文、钟鼎文等等,一直到今天使用的汉语,一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岁月。

不过我不太清楚,钟鼎文和甲骨文上记述的是白话文还是文言文? 以上均是现有白话文后又文言文的说法。下面是现有文言文后有白话文的假说: 古时候,人们没造那么多的字,表达的意思也不清晰,于是,就把要说的话缩略,形成这言简意赅的文言文。

随着造的字越来越多,表达意思越来越清晰。渐渐的,就形成了易于交流的白话文。

不过这个说法有个欠缺,就是如果是按造的字来讲话的,那么有写字是写不出来的。在这里也打不出来,你慢慢想,就会想到很多。

说不好听的,就像骂人的脏话,若不是从古口头传到今,谁去发明它们怎么写呀! 当然,我认为文言文是取自于人们口头相传的方言。因为我坚信普通话不是方言。

没有一个地方的中国人从一开始就把普通话当作方言的。当人们没有普通话的时候,人们彼此的方言也是听不懂的。

不过我想,方言这个东西也和南北的差异有关。从南到北,方言也应该有一个地域上的过渡流程。

所以,一点一点,白话文和文言文就可以流传广开,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至于普通话,我想它最初的形态应该是在私塾里。

人们有了文字以后,就会有小孩子看不懂书。于是,相应的行业也就诞生了——教育业。

人们把说话、写字的最正确的方式组合起来,就形成了教材和字典。一开始的时候没有字典,“口头字典”就应是在私塾里诞生的。

普通话只不过是把方言规范起来而已。

4. 古代人日常说话也用“文言文”吗

是的

文言文是中国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了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的事情,就需要将不重要的字删掉。 可以说“文言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记录“压缩”格式。 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饭”名词作动词用,意思为吃饭。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