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建文遗臣,学荆轲刺秦欲图行刺朱棣,却反遭朱棣残忍屠戮!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3

建文元年(1399年),建文帝朱允炆和燕王朱棣叔侄两之间围绕“削藩”和皇位展开了一场历时4年的生死大战,这场战役,最终以建文帝朱允炆大败,朱棣大获全胜而告终,史称“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后,建文帝朱允炆离奇失踪,朱棣如愿登上梦寐以求的皇位。与此同时,朱棣也对建文帝的死党忠臣展开了残忍的报复和屠戮, 一时之间,建文帝的三大智囊:方孝孺、齐泰、黄子澄以及曾经在济南城给予他重创的铁铉等人都被他抄家灭族,其他被杀者不计其数,上演了一幕幕惨绝人寰的人间惨剧。 然而,却有那么一人,他同样作为建文帝的遗臣,但在战后,不仅没受到朱棣的清算,还继续对他委以重任,只是他对建文帝够忠心,因此,后来又学荆轲欲图行刺朱棣,终于激怒了朱棣,而被朱棣残忍杀害,这个人就是景清。

景清(约1362年—1403年),陕西真宁(今甘肃正宁)人,要说这个人,用现在的话说,可谓是个性十足。

据《明史》记载,景清曾连续两次中过乡试解元(全省第一名),但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他就是拒不参加接下来的会试,为此,陕西承宣布政右使一纸弹劾奏疏送到朱元璋手上,最终惹恼了朱元璋,判他10年内不准参加考试,因此,直到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的会试中,高中榜眼后,才正式步入官场,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之职,后又改任御史。

洪武三十年(1397年),景清再次得到朱元璋召见,官职也升为了佥都御史,然而不久,景清因为在工作中犯错,被给事中弹劾送进了诏狱,不久后得到释放,并任命他到川陕一代巡察私茶,后又升为金华知府,到建文元年(1399年),出任北平参议,正式开始与朱棣有了交集, 据记载,景清在北平期间,与燕王朱棣交往密切,经常出入燕王府,也因此受到了朱棣的赏识。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面对建文帝朱允炆“削藩”政策的步步紧逼,不甘坐以待毙的朱棣打起“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起兵反抗朝廷,历时4年的“靖难之役”正式爆发。

在这四年间, 景清虽说一直身在北营,但心却是在南方, 他一直是建文帝朱允炆的人,和建文帝的智囊团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一直暗通款曲,谋划如何讨伐剿灭叛逆朱棣等问题,可奇怪的是,即便是如此,朱棣对他也是一直信任有加,丝毫没有怀疑过他的忠诚,我想关于这一点,唯一能解释的,或许是因为景清隐藏得太好了吧!

建文四年(1402年),随着朱棣的北军攻入南京城,建文政权彻底消亡,紧接着,朱棣如愿登基,坐上皇位,同时开始了对建文死党忠臣的大清理,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练宁、铁铉等人先后被灭族,惨死在朱棣的屠刀之下,景清正是在朱棣身边见证了这一幕幕悲剧的发生,但他却丝毫不为所动,朱棣给他封了御史大夫的官职,他照受不误,似乎早已将自己曾经的主子、盟友统统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当然了,以上这些都只是表面现象而已,事实上, 自打建文帝离奇失踪、曾经的盟友被朱棣残忍杀害的那一天开始,他就已经暗自下定决心:有朝一日,定要为这些死去的人报仇!

可要报仇谈何容易!要知道,对方可是皇帝,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而自己却只是一介文官,无兵无权,拿什么去和人家斗?

无奈之下, 景清决定效仿战国时代的荆轲,采用最原始的办法:刺杀! 决意已定,景清很快就付诸行动!

有一天,景清外披朝服,内穿绯衣,腰悬短剑,准备上朝面见朱棣时,趁机刺杀。 可惜,景清终究只是一介未经过任何训练的文官,在上朝路上,由于精神高度紧张,步履较日常大为反常,被宫门守卫看穿,从他身上搜出了准备好的刺杀工具,于是即刻就将他拿下,扭送到了朱棣那里。

朱棣知道后,也是大感震惊,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平日里那么信任的人,心中竟然包藏着如此祸心,震惊之余,更多的就是愤怒!

而景清呢,看到自己的阴谋已经败露,于是就干脆撕破脸,露出了真实的面目,面对高高坐在龙椅上的朱棣,破口大骂道: “叔夺侄位,如父奸子妻。尔背叛太祖遗命,真乃奸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朱棣听后,更是怒不可遏,当即命令手下打掉了景清的牙齿,割去了景清的舌头,可景清却依然大骂不止……

最终,景清被恼羞成怒的朱棣以“磔刑"处死,并将他剥皮肢解,腹中塞进茅草,悬挂到长安门上示众,同时,朱棣又以“瓜蔓抄”之法,将景清株连九族,一时之间,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景姓族人几乎被斩尽杀绝,甚至有些景清的朋友、学生也被牵连其中,枉自送命!

作为建文遗臣,景清之死,可谓是封建时代“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的士大夫精神的生动体现,这当中,虽然不免有些愚忠之嫌,但其大义凛然的精神气概,依然值得我们敬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