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声之形》这部漫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09-13
这部作品的叙事手法很独特,大量的使用倒叙、插叙和不同角色视角去推动故事发展。
这部作品通过一件普通的小学欺凌事件,将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很多现象摆到了读者眼前:
1、首先是欺凌。在面对跟自己有所不同的人时,人总会将对方与自己划分出界限。虽然大部分人都会去选择适应对方,但是小孩子们因为不成熟,多多少少会产生排斥感,这就是欺凌事件发生的根源。而成人世界,欺凌就会变成排挤、下绊子等手段。
2、产生排异现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集团心理。一旦有人起头去排斥某个人或某件事,就会有人产生认同心理,紧接着一些认同感并不是很强的人会受到气氛的感染而加入,最后那些无关的人也会跟着气氛而跟风。
3、人类都存在一些黑暗面。比如植野的卑劣,川井的伪善,佐原的懦弱。作者将这三个典型的代表,进行了深度的刻画,在观众面前将人性丑恶的一面展现出来。
角色各自的性格也代表着人类存在的一些天性:
因为有趣而欺凌跟自己不同的人;附和着周围的气氛,理所当然的跟风;在面临惩罚时,将自己置身事外,推卸责任;在遇到自己无法反抗的事物时,选择逃避;别人对自己的言行会怀恨在心,对当事人相关的事物进行报复。
这部作品通过一位少年的赎罪之旅,将作品中人物看待事物的心理很生动的描写出来,并以石田这个角色为契机,将这些心理串联起来。不同的人物看待事物所产生的不同想法,通过石田的行为发生碰撞,最后的结果就是身为中心点的石田承担了全部的罪责。
植野总是想当然的去做事,擅自将自己对石田的好意强加上去,甚至不惜以牺牲其他人为代价;川井则是极度自恋,自我感觉良好,将自己置身于所有事件的边缘,既能参与事件又能快速脱离事件洗白自己;佐原虽然能够展现出善意,却不能将善意坚持下去,一直摇摆不定。这种善意有时候反而会对当事人产生反效果;真柴一直想将自己与别人区分开,在别人身上找安心感,他只是想给人一种自己不显眼的假象。
第一次看完这部作品,或许会对很多地方存在疑问。但是第二次读时,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中搜寻出新线索,去解答最初的疑问。每看一次,都能了解一些角色的心境;每看一次,都能被最后石田选择积极的去面对可能性所感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