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和垂老别有什么不同的唐诗风格?

如题所述

望庐山瀑布和垂老别有什么不同的唐诗风格?
《望庐山瀑布》是李白的一首写景的七言绝句,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

图片.png

  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这首诗是七言绝句。此诗中的香炉,即第一首诗开头提到的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

  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
《垂老别》则是杜甫的一首现实主义歌行体。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的概括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他的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这首叙事短诗,并不以情节的曲折取胜,而是以人物的心理刻画见长。诗人用老翁自诉自叹、慰人亦即自慰的独白语气来展开描写,着重表现人物时而沉重忧愤、时而旷达自解的复杂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多变的情思基调,又决定了全诗的结构层次,于严谨整饬之中,具有跌宕起伏、缘情宛转之妙。

  杜甫高出于一般诗人之处,主要在于他无论叙事抒情,都能做到立足生活,直入人心,剖精析微,探骊得珠,通过个别反映一般,准确传神地表现他那个时代的生活真实,概括劳苦人民包括诗人自己的无穷辛酸和灾难。他的诗,博得“诗史”的美称,绝不是偶然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07
望庐山瀑布、垂老别这两首唐诗都是苏轼所作,虽然都是写景抒怀,但在风格上有一定的差异:
1.主题不同:《望庐山瀑布》以诗人望瀑之时的心境为主题,以反映自然之美、人文之奇等意义;而《垂老别》则以离别之情为主题,借助离别反思人生,抒发豁达胸怀。
2.格律不同:《望庐山瀑布》是七绝诗,以“翠”为“对句”;《垂老别》则是七绝歌行,借古乐府体,诗歌韵律更富于变化。
3.语言表现不同:望庐山瀑布诗中融入了大量自然景象的写照与譬喻,运用唐宋绝句“妙语”、“柔情”等技巧,而垂老别则明显更为主动情感,运用大量现实场景,结合诗歌情感,深挖人性的层次,是更加具备思想性的一篇诗歌。
第2个回答  2023-03-05
不同的是,望云山的诗风更加飘逸,空灵,抒情,多用象征手法;而倭老的诗风则比较深刻,通俗,凝练,偏重社会改革与现实反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