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干净屋子等客人来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5

1. 扫一室与扫天下古文及解释

典故是这样来的,据《后汉书·陈蕃传》记载:东汉名臣陈蕃少时独居一室而院内龌龊,其父之友薛勤批评他:“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驳:“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翻译过来就是,东汉名将陈蕃小的时候单独居住的庭院十分肮脏,他父亲的好友薛勤批评他说:“你为什么不将庭院打扫干净后接待来客呢?”陈蕃答道:“大丈夫处世的道理就是,应该关心天下大事,有必要去打理一小屋子的事吗?”。薛勤当即反驳他说:“一小屋子的事都做不好,有什么本事去治理天下事呢?”

2. 《陈藩愿扫除天下》的文言翻译

原文

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

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 "大丈夫不扫房屋,何以扫天下也"出自哪个文言文

"大丈夫不扫房屋,何以扫天下也" 出自《后汉书·陈藩传》。这句话的原文并非如此,其真正的原文是:"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习惯说》 刘蓉(清) 《后汉书》中第五十六章《陈王列传》 《孟子》中也有记载。

含义:连一间屋子都不打扫,怎么能够治理天下呢?

引申义: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积累,才能做成一番大事业。

原文: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祖河东太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

陈蕃字仲举,是汝南平舆人。他祖上是河东太守。陈蕃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一人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无章。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蕃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祸患这件大事为己任。为什么要在意一间房子呢?”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很有自己的见解,与众不同。

介绍:

《后汉书·陈蕃传》是记载陈蕃的历史传记,深受读者的喜爱与推崇。

陈蕃(?-168年),字仲举。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北)人。东汉时期名臣,与窦武、刘淑合称"三君"。

少年时便有大志,师从于胡广。被举为孝廉,历郎中、豫州别驾从事、议郎、乐安太守。因不应梁冀私情被降为修武县令,任尚书。又因上疏得罪宠臣而外放豫章太守,任内为政严峻,使吏民敬畏。后迁尚书令、大鸿胪,因上疏救李云被罢免。再拜议郎、光禄勋,与黄琬公平选举,因而遭诬告罢官。不久,被征为尚书仆射,转太中大夫。

延熹八年(165年),升太尉,任内多次谏诤时事,再免。灵帝即位,为太傅、录尚书事,与大将军窦武共同谋划翦除宦官,事败而死。

4.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文言文 翻译

原文: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祖河东太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选自《后汉书》作者范晔。

译文:

陈蕃字仲举,是汝南平舆人。他祖上是河东太守。陈蕃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一人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无章。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蕃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祸患这件大事为己任。为什么要在意一间房子呢?”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很有自己的见解,与众不同。

可以看出薛勤对陈蕃“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这一观点的反应是“奇之”,联系前面“清世志”的言论,这里“奇”当然不是“奇怪”的意思,而应当是“惊奇”的意思。可见薛勤对陈蕃的观点根本就是赞赏的态度,怎么可能去反驳呢?

再看同是记录东汉,魏晋时代资料《世说新语》,可以发现,其中对这件事的记录和《后汉书》中的记录基本一样,区别就是换几个无关紧要的字,意思一模一样。那“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是哪来的呢?

看晋朝的史书、笔记没有,唐、宋的史书、笔记也没有,直到看到清朝的散文,才知道,哦,原来在这呢。清朝文学家刘蓉,在散文《习惯说》中记述了他年轻时的一件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