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车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8

1. 快的古文

快 快:既可以表示速度大,与“慢”相对:如快车。

快件,也可以表示 将,就要;如天快亮了; 还可以表示快乐,如快意。痛快。

快,喜也。——《说文》 文信侯去而不快。

——《战国策·秦策》 心不快。——《史记·魏公子列传》 快意留之,非忠臣也。

——《后汉书·班超传》 则不快吾意。——明· 魏禧《大铁椎传》 若所为诚快。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又如:快观(让人看了高兴);快吾意(使吾意快,符合我的意思)。 舒适;舒畅。

有一士大夫不快。——《三国志·方伎传》 又。

使快弹数曲。——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快哉此风。

——宋玉《风赋》 又如:快畅(痛快,舒畅);快当(痛快,爽快);快饮(畅饮;痛饮);快意(痛快)。 动作迅速,与“慢”相对。

俗谓急速曰快——《正字通》 此马虽快,然力薄不堪苦行。——《晋书·王湛传》 彭城王有快牛,至爱惜之。

——《世说新语·汰侈》 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古乐府《折杨柳歌辞》 又如:快拍(戏曲中拍子急速的调子);快当(快;迅速);快马(善于奔驰的健马);快迅(速度快)。

锋利。 快刀断其头。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 又如:快谈(痛快锋利的言谈)。 直爽,爽快。

人见邻里有佳快者,使子弟慕而学之。——《颜氏家训·勉学》 又如:快士(豪爽之士);快爽(爽利);快口(不加考虑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63353739,有话就说)。

放肆,纵情。 如:快志(恣意行事);快直(诗文直叙其事而无含蓄)。

旧时州县衙门里任缉捕的差卒。 各县捕快捉来的强盗。

—《老残游记》 赌博时撒出的头钱为“快”,表示“赢”。 将要。

如:我儿子已经快七岁了;天快亮了;那只鸡快死了。 摘自《百度百科》相关词条。

2. 文言文全文翻译

王翦,是频阳东乡人。少年时就喜好军事,后来奉事秦始皇。始皇十一年(前236),王翦带兵攻打赵国的阏与,不仅攻陷了它,还一连拿下九座城邑。始皇十八年(前 229),王翦领兵攻打赵国。一年多就攻取了赵国,赵王投降,赵国各地全部被平定,设置为郡。第二年,燕国派荆轲到秦国谋杀秦王,秦王派王翦攻打燕国。燕王喜逃往辽东,王翦终于平定了燕国都城蓟胜利而回。秦王派王翦儿子王贲攻击楚国,楚兵战败。掉过头来再进击魏国,魏王投降,最后平定了魏国各地。

秦始皇灭掉了韩、赵、魏三国,赶跑了燕王喜,同时多次战败楚军。秦国将领李信,年轻气盛,英勇威武,曾带着几千士兵把燕太子丹追击到衍水,最后打败燕军捉到太子丹,秦始皇认为李信贤能勇敢。一天,秦始皇问李信:“我打算攻取楚国,将军估计调用多少人才够?”李信回答说:“最多不过二十万人。”秦始皇又问王翦,王翦回答说:“非得六十万人不可。”秦始皇说:“王将军老喽,多么胆怯呀!李将军真是果断勇敢,他的话是对的。”于是就派李信及蒙恬带兵二十万向南进军攻打楚国。王翦的话不被采用,就推托有病,回到频阳家乡养老。李信攻打平与,蒙恬攻打寝邑,大败楚军。李信接着进攻鄢郢,又拿了下来,于是带领部队向西前进,要与蒙恬在城父会师。其实,楚军正在跟踪追击他们,连着三天三夜不停息,结果大败李信部队,攻入两个军营,杀死七个都尉,秦军大败而逃。 秦始皇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怒,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见到王翦道歉说:“我由于没采用您的计策,李信果然使秦军蒙受了耻辱。现在听说楚军一天天向西逼进,将军虽然染病,难道忍心抛弃了我吗!”王翦推辞说:“老臣病弱疲乏,昏聩无能,希望大王另择良将。”秦始皇再次表示歉意说:“好啦,将军不要再说什么了!”王翦说:“大王一定不得已而用我,非六十万人不可。”秦始皇满口答应说:“就只听将军的谋划了。”于是王翦率领着六十万大军出发了,秦始皇亲自到灞上

王翦终于代替李信进击楚国送行。

3. 文言文全文翻译

【译文】

秦始皇派王翦(战国名将,曾为秦始皇平赵、燕、蓟等地)率六十万大军伐楚,出征日始皇亲自到灞上送行。临行前,王翦请求始皇赏赐大批田宅。秦始皇说:“将军即将率大军出征,为什么还要担忧生活的贫穷呢?”王翦说:“臣身为大王的将军,立下汗马功劳,却始终无法封侯,所以趁大王委派臣重任时,请大王赏赐田宅,做为子孙日后生活的依凭。”

秦始皇听了不由放声大笑。王翦率军抵达关口后,又曾五次遣使者向始皇要求封赏。

有人劝王翦说:“将军要求封赏的举动,似乎有些过分了。”

王翦说:“你错了。大王疑心病重,用人不专,现在将秦国所有的兵力委交给我,我如果不用为子孙求日后生活保障为借口,多次向大王请赐田宅,难道要大王坐在宫中对我生疑吗?”

汉高祖三年,萧何镇守关中,汉王与项羽在京、索一带相持不下。这期间,汉王屡次派使者慰问镇守关中的宰相萧何。鲍生于是对萧何说:“在战场上备尝野战之苦的君主,会屡次派使者慰劳属臣,是因为君王对属臣心存疑虑。为今之计,丞相最好选派善战的子弟兵,亲自率领他们到前线和君主一起并肩作战,这么一来,君主才能消除心中疑虑,信任丞相。”

萧何采纳鲍生的建议,从此汉王对萧何非常满意。

汉高祖十一年,淮阴侯韩信在关中谋反,吕后用萧何的计谋诛灭韩信。高祖知道淮阴侯被杀,就派使臣任命萧何为相国,加封五千户邑民,另派士兵五百人和一名都尉为相国的护卫兵。群臣都向萧何道贺,唯独陈平(秦时为东陵侯,秦亡后降为平民)向萧何表示哀悼之意:“相国的灾祸就要从现在开始啦!皇上在外率军征战,而相国留守关中,没有建立任何战功,却赐相国封邑和护卫兵,这主要是因淮阴侯刚谋反被平,所以皇上也怀疑相国的忠心,派护卫兵保卫相国,并非宠爱相国,而是有怀疑相国之心。我建议相国恳辞封赏不受,并且把家中财产全部捐出,充作军费,这样才能消除皇上对相国的疑虑。”萧何采纳召平的建议,高祖果然大为高兴。

汉高祖十二年秋天,英布叛变,高祖御驾亲征,几次派使者回长安打探萧何的动静。萧何对使者说:“因为皇上御驾亲征,所以我在内鼓励人民捐献财物支援前方,和皇上上次讨伐陈豨(汉朝人,高祖时以郎中封阳夏侯,后自称代王,被诛)叛变时相同。”这时,有人对萧何说:“你灭门之日已经不远啦!你已经身为相国,功冠群臣,皇上没法再继续提升你的官职。自从相国入关中,这十多年来深得民心,皇上多次派使臣慰问相国,就是担心相国在关中谋反。相国如想保命,不妨低价搜购百姓的田地,并且不以现金支付而以债券取代,这样来贬低自己的声望。这样皇上才会安心。”萧何又采纳这个建议。

高祖在平定英布之乱凯旋而归,百姓沿途拦驾上奏,控告萧何廉价强买民田,高祖不由心中窃喜。

4. 《语文阅读快车》4年级《种瓜点豆》的答案

参考答案:

23.(3分)(参考)雨变润了,润得像蓄满了养分的酥油茶,落到哪儿,哪儿的蓓蕾就尽情的开放。

24.(3分)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悄悄来到人间,给人们带来了温暖,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5. (2分)这是个议论性的句子,它不仅表明了作者对“打春”的看法,而且启开下面第⑤⑥段对“打春”的形象化的解释。

26.(4分)“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第⑥段:“打春”是闹春,闹腾个红红火火的春天,闹腾个威威风风的春天,闹腾个天遂人愿的春天。

27.(4分)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寓意:生活需要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我们要用满腔的热情对待人生,创造美好的生活。

5. 文言文翻译

他把孟尝君囚禁起来,图谋杀掉孟尝君。

孟尝君知道情况危急就派人冒昧地去见昭王的宠妾请求解救。那个宠妾提出条件说:“我希望得到孟尝君的白色狐皮裘。”

孟尝君来的时候,带有一件白色狐皮裘,价值千金,天下没有第二件,到秦国后献给了昭王,再也没有别的皮裘了。孟尝君为这件事发愁,问遍了宾客,谁也想不出办法。

有一位能力差但会披狗皮盗东西的人,说:“我能拿到那件白色狐皮裘。”于是当夜化装成狗,钻入了秦宫中的仓库,取出献给昭王的那件狐白裘,拿回来献给了昭王的宠妾。

宠妾得到后,替孟尝君向昭王说情,昭王便释放了孟尝君。孟尝君获释后,立即乘快车逃离,更换了出境证件,改了姓名逃出城关。

夜半时分到了函谷关。昭王后悔放出了孟尝君,再寻找他,他已经逃走了,就立即派人驾上传车飞奔而去追捕他。

孟尝君一行到了函谷关,按照关法规定鸡叫时才能放来往客人出关,孟尝君恐怕追兵赶到万分着急,宾客中有个能力较差的人会学鸡叫,他一学鸡叫,附近的鸡随着一齐叫了起来,便立即出示了证件逃出函谷关。出关后约摸一顿饭的工夫,秦国追兵果然到了函谷关,但已落在孟尝君的后面,就只好回去了。

6. 《阅读快车》六上的“和树谈心”的阅读题答案

1 这句话放在这一小节的开头,为下文起了一个铺垫、衬托的作用,为树和树的谈心奠定了一个环境,唯其这样,我们才可以静下心来听到一些声响,树和树也才可以悄悄地“谈心”,虽然这种谈心是我们人类想象出来的。但是,树也是有生命的,树和树之间也可以推心置腹地交流,可以有情真意切的友谊。

2. 描写了树的美好,意在告诉读者那些被我们忽略的事物,如树也是有生命的,有情感的。只要我们用心感受大自然,你会发现一切景物都有情有意。如果作者不写这两段,你可能会觉得树没有必要去谈心了。

3. 一棵小树问老树:“您多大了?您一直站在这儿不觉得乏味吗?”老树哈哈大笑:“我今年150岁了。我虽然不能动,但日子过得可有趣了。”小树不相信,说:“您说大话吧?”老树说:“我长在这儿,每天有鸟儿来为我唱歌,花儿为我打扮,有时还有松鼠、猴子们来我这儿做客,热闹着呢。我们的作用很大,连人类也离不开我们。”小树听了,开心地说:“啊,原来我们这样伟大呀!”

7. 小学语文5年级上册阅读快车:《摘不掉的眼镜》:第四题怎么做

21.方老师面对日本兵的胁迫,誓死没有摘下自己的眼镜;方老师不摘眼镜的微小举动,唤醒了人们为尊严而斗争的勇气;“摘不掉的眼镜”已经成为民族尊严和气节的象征 22.“倒下了”这是一种含蓄的说法,表达了对方老师牺牲的敬意;“眼镜,仍戴在他的脸上”

小学语文,快车,眼镜,《摘不掉的眼镜》

21.方老师面对日本兵的胁迫,誓死没有摘下自己的眼镜;方老师不摘眼镜的微小举动,唤醒了人们为尊严而斗争的勇气;“摘不掉的眼镜”已经成为民族尊严和气节的象征 22.“倒下了”这是一种含蓄的说法,表达了对方老师牺牲的敬意;“眼镜,仍戴在他的脸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