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戚"是怎么来的

姓"戚"是怎么来的.大家说说啊

第1个回答  2021-02-24

第2个回答  2020-04-15
起源于春秋时期,始祖为卫中大夫孙林父,以封地戚(今河南濮阳戚城)命姓。据《姓谱》、《万姓统谱》、《世本·氏姓篇》、《古今姓氏书辨证》、《通志·氏族略》等资料所载,春秋时卫武公后裔孙林父,卫献公时任上卿,卫殇公时受封于戚邑,其支庶子孙遂以封邑名命姓,形成戚氏。后卫国灭亡,戚姓族人逃往东海,形成望族。
第3个回答  2013-10-19
起源:
  起源主要有三:①源于姬姓孙氏,起源于春秋时期,始祖为卫中大夫孙林父,以封地戚(今河南濮阳戚城)命姓。据《姓谱》、《万姓统谱》、《世本·氏姓篇》、《古今姓氏书辨证》、《通志·氏族略》等资料所载,春秋时卫武公后裔孙林父,卫献公时任上卿,卫殇公时受封于戚邑,其支庶子孙遂以封邑名命姓,形成戚氏。后卫国灭亡,戚姓族人逃往东海,形成望族。②出自子姓。春秋时宋公族之后有戚姓。③出自其他民族。《明史》载,明赐元人博多姓戚名斌;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景颇族泡戚氏,汉姓为戚;今满、蒙古、回、白、苗、土家等民族均有戚姓。
  始祖:孙林父。

迁徙:
  戚姓发源于河南濮阳,战国时卫国灭亡,戚姓子孙有避居今山东、江苏间地者。西汉初,汉高祖刘邦有宠姬戚夫人,她是济阴定陶人,可见在秦汉之际,已有戚姓落籍于鲁西南。并有以中尉封临辕侯的戚鳃,其子孙袭爵,荣耀非常,传至七世孙戚少时改封为关内侯,关内侯是秦汉时的爵名,二十等爵的第十九级,有侯号而居京畿,无封地,而有封户,戚少子孙遂落籍今陕西西安。东汉至魏晋时,繁衍于江苏、山东间地东海郡的戚姓人丁兴旺,族大人众,昌盛为戚姓东海郡望,并为此为中心,在魏晋南北朝时分衍至安徽、江苏南部、浙江等地。隋唐两代,戚姓已广布黄河中下游各省,今山西、河北均有戚姓人落籍。唐末五代的动乱,导致北方戚姓再次徙奔江南,今江苏、浙江成为戚姓人的首选之地,湖北、湖南、四川、江西也有戚姓人散居。两宋时,戚姓繁衍之中心移至今浙江金华和江苏常州一带,其名人辈出,世代书香,为后世所敬仰。元代以后,戚姓散居于华东、华南各省,连西南之广西、云南等地也有戚姓人入居。明初,山西戚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湖北等地。此际,戚继光之先祖仕宦山东,遂由祖籍濠州定远(今属安徽)定居东牟县(今山东莱芜)。明末,戚姓有渡海赴台者,张献忠屠川后,有湖北、湖南之戚姓入迁今四川、重庆。清康熙年间及其以后,有山东半岛之戚姓渡海经旅顺岛入迁东北三省。历民国至今,戚姓分布之地愈广。如今,戚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山东、浙江、江苏等省为多。目前戚姓人口列全国第二百零六位。

郡望:
  东海郡 汉置,在今山东郯城一带。

堂号:
  东海堂 东海郡为戚姓望族,故名。
  其它堂号:享伦、三礼、止止、笃胜、积善、景文等。

字辈:
  包山戚氏字辈:朝芝登瑶,通畴时培,岳以悦有,文楠易鏊,惟世明成,□垂宇器。
  河南原阳戚氏字辈:培朝三学大来殿,久绍世德长发祥。
  浙江永嘉戚氏字辈:悦礼世士奎,佰常守宗兴,学用智元梦,兆嘉盈邦朝,光允礽文粹,天赐有增荣,志国开赞耀,星益景德昭。
  山东龙口戚氏字辈:善庆长发,克大永昌,培季广厚。
  武汉戚氏字辈:子忠庭世开,秉熙培学元,正大维克明,国家定永传。

名人:
  戚夫人,汉高祖姬,即戚姬。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人。刘邦为汉王时,纳为妃子,甚受宠爱,生子刘如意,封赵王。高祖死,惠帝立,吕后专权,囚戚夫人于永巷,并剃光头发,用铁圈束颈,罚令舂米。后将其砍去四肢,剜掉眼珠,熏聋耳朵,饮以哑药,置于厕所,称为“人彘”,遂惨死。
  戚衮(519-581),南朝梁、陈学者。字公文,吴郡盐官(浙江海宁)人。少聪慧好学,师刘文绍、宋怀方,学《三礼》,兼长南北二学,为当时儒者所推许。仕梁,为太学博士、江州长史。入陈,任国子助教、始兴王府录事参军。撰《三礼义记》、《记义》等。其《周礼音》收入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
  戚逍遥,唐代冀州南宫(今属河北)人。好道术,常诵《老子》、《仙经》。年二十余,适蒯(一作蓟)浔为妻,仍旦夕斋洁修行,不愿为尘俗事。后归父母家,独居小室修道。后传其仙去。《全唐诗》卷八六三收诗一首。事迹见《续仙传》卷上。
  戚同文(938?-1011),北宋教育家、藏书家。字文约。南都楚丘(今山东曹县东南)人。幼孤,生逢五代战乱,绝意仕禄。入宋,见天下统一,遂以“同文”为名。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富商曹诚造学舍百余区,首建书院,聘他为讲学官,并主书院。聚书千余卷,弟子不远千里而至,延生徒讲习盛。事闻京师,诏赐名“应天府书院”。生平喜读书、藏书。南宋王明清论其藏书,与历阳沈立、庐山李常、九江陈景元等并称。与王曙、宋绶、刘羲仲、晁说之等人皆称藏书家。与藏书家杨徽之极友善,相互酬唱。殁后,其藏书均散佚。门人追谥“坚素先生”。著有《孟诸集》20卷。
  戚伦(954-1021),北宋臣。字仲言,应天楚丘(今山东曹县东南)人。太平兴国进士。历大理评事,知永嘉县,授光禄寺丞。景德元年(1004),始建置龙图阁待制,与杜镐并任此职。久任州、县官,留意吏事,屡赴召对,多所建议,为真宗嘉奖。大中祥符三年(1010)擢枢密直学士,出知杭州,徙知扬州。八年(1015)知青州。岁饥,发官廪以救灾民,得活者众多。官至太常少卿,分司南京。纶笃于古学,善谈名理,曾预修《册府元龟》,著有《论思集》十卷及集二十卷。乐于荐士,皆当时知名人士。
  戚贤,明臣。字秀夫,余椒(今属安徽)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历官吏科给事中、刑科都给事中。屡有建言。曾弹劾郭勋侵吞遍天下,又荐闻渊等十四人可任用,夏言不悦,激帝怒,贬官。不久以父老自免。归十余年,卒。少崇拜王守仁学。及官于浙,遂执弟子礼。
  戚继光(1528-1587),明代军事家,抗倭将领。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1588年1月5日卒于登州。嘉靖二十三年(1544)袭父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嘉靖三十四年调往浙江抗倭,任参将,镇守宁、绍、台(今临海)三府。他鉴于明军纪律松弛,素质不良,战斗力低下,至义乌招募农民和矿工4000余名,编组训练成戚家军,成为抗倭主力。嘉靖四十年,在台州、仙居、桃渚等处大胜倭寇,九战皆捷。次年奉调援闽,连破倭寇巢穴横屿、牛田、兴化,闽境倭寇主力被消灭殆尽。因功升署都督佥事。四十二年再援福建,破倭寇巢穴平海卫(今莆田东南),进官都督同知,升福建总兵。此后转战闽粤沿海各地,终于解除东南沿海倭患。隆庆二年(1568),明廷特召戚继光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总兵官以下悉受节制。16年间他整饬防务,加强战备,修筑御敌台,设立武学,训练将士,编成一支车、骑、步三者皆备的精锐部队,使防御巩固,京师(今北京)安全。后被排挤,南调镇守广东。再后被诬陷夺职。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为兵家所重视。
  戚桂棠,清诗人。字梦桃。温岭(今浙江省温岭县西北)人。太令戚学标孙女,孝廉方正王维哲妻。雅擅诗词,著有《东颦集》一卷、凡诗四十六首,词七首。年三十二岁卒。
  戚学标(1742-1825),清学者。浙江太平(今温岭)人,字翰芳,一字鹤泉。乾隆进士。官河南涉县知县,后改宁波教授。旋归里专事著述。通经史,工诗文,尤精音韵、考证。认为“形声”者,声不离形,形者声之本,而声随气转,主张结合声形气研究音韵。著有《汉学谐声》、诗声辨定阴阳谱》、毛诗证读》、《鹤泉文钞》等。
  戚牧(1877-1938),近代学者。浙江余姚人。字饭牛,自署牛翁,别署白头宫监。清末在上海主编《国魂报》,与奚燕子、吴眉孙等并称“国魂九才子”,作文具有诙谐幽默的风格。擅长书法,以善于摹写《云麾碑》著称。有时也进行绘画创作。曾从魏钰卿学弹词。著有《饭牛翁小丛书》、《啼笑因缘弹词》、《山东女侠盗》等。
  其他戚姓名人有汉大臣戚勰;宋画家戚仲等。近当代戚姓名人有空间技术专家戚发轫,矿井通风与防灭火专家戚颖敏,应用地球化学专家戚长谋,心脏内科专家戚文航,历史学家戚其章,法学家戚道孟,宗教界人士戚庆才,外国文学研究家戚叔含,外国史学专家戚国淦,越剧演员戚雅仙,滇剧演员戚少斌,游泳运动员戚烈云,足球教练戚务生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10-19
【戚姓起源参考之一】
  历史来源:以邑名为氏。据《姓谱》所载,春秋时卫国大夫孙林父食采邑於戚邑 ( 河南濮阳市 ) ,其后有戚氏。国亡后,子孙逃往东海。
  家族名人
  戚夫人 生卒年不详。汉高祖的宠姬,生赵王如意。高祖屡欲立为储君,不果。高祖崩,,吕后酖赵王;杀戚夫人,去其耳目手足,置於厕所中,称为「人彘」。
  戚继光 (1528~1585?)明代定远人,一说蓬莱人。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历官浙江参将、福建总兵官等,平倭寇,功最著,总理苏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节制严明,边备修饬,后改官广东,罢归,卒谥武毅。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记、止止堂集等。
  地望分布:山东东海郡。
  【戚姓起源参考之二】
  戚姓在大陆和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春秋时候,卫国大夫孙林父受封于戚城(今天的河南濮阳),其支系子孙就世代以封地名“戚”为姓。 发展和演变:戚亡国以后,其子孙后代逃到山东东海,并且逐步在当地发展成为望族,因此,戚姓世称东海望。
  来源于封地: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孙林父,受封于戚邑(今河南濮阳市戚城),其子孙以封邑为姓,相传姓戚。
  聚集地 :汉置东海郡,现在山东省郑城县。
  《姓谱》记载:“卫大夫孙林父食采于戚,其支庶以 为氏”。望出东海。
  历史名人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明朝山东蓬莱人。抗倭名将,编建新军,加强训练,纪律严明,将士无不用命,所率之军闻名当时,人称“戚家军”。著有《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茫戎要略》、《武备新书》等书。
  戚叔含——幼名毓芳。浙江上虞人。曾赴美国留学,人加利福尼亚斯但福大学,攻读英国文学。毕业回国后自民国16年(1927年)起,先后在上海大厦大学、安徽大学任教,兼外文系主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外文系主任。抗战胜利后,赴浙江大学任教,兼代理外
  文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3年起,任上海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著有《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译有《菲尔丁:《汤姆·琼斯冲(合译稿本),稿本有《论汤显祖与(牡丹亭》、《读(红楼梦)笔记》、《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试译》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