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区域结构协调发展

论述题

第1个回答  2013-11-17
在过去的一年中,国务院先后批复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横琴岛总体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等11个规划。这一年中批复的区域经济规划数量几乎是过去4年的总和,出台速度前所未有。  据媒体报道,在2009年9月江苏沿海区域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江苏沿海地区已协议吸引投资近6000亿元。江苏省由于地域性原因,苏北和苏南差异性较大,沿海发展相对落后于南京苏州城市圈。但江苏沿海地区并非孤例,从2009年起国家就先后通过了辽宁等8个沿海地区振兴规划。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西部区域和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到目前为止却只有大约7个。已经获批的八个沿海区域振兴规划,具体为珠三角规划、海西区规划、上海“两个中心”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珠海横琴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山东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以及刚公布的《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  区域经济版图成为中国发展重要引擎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以丰富的劳动力禀赋融入全球分工体系,但过高的对外贸易依赖程度,使得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结构上的问题。面临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部分在东部失去竞争优势的产业,产生了转移的压力和动力。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在一夜间被赋予了更加突出的时代使命与责任,并因此上升为新的国家战略。  为了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国务院及时推出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还通过密集出台区域经济新政,由点及面地带动各地发展。今年以来,区域方面的政策,正以平均每月一项的高频率出台。2010年,沿海地区规划出台的频率仍将延续。长三角经济圈即将开启,京津冀都市圈发展规划亦将获批,山东正在力争半岛蓝色经济区进入国家战略层面,加上2008年获批的北部湾规划,沿海地区规划或达到12个。目前,发改委有关部门已经开始考察成渝经济圈相关情况,正在确定成渝经济圈的相关规划,而此前传出信号,西安即将加入成渝经济圈规划,共同打造“西三角经济圈”,这无疑给我国西部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力量。  而今年年初皖江城市带的获批,同时也给处于挣扎状态的中部崛起注入了新的活力,安徽政协常委程必定认为,“沿海地区是发展比较快的地区,区域规划搞多点正常合理。”从南方岛屿海南到北部的辽宁,区域规划已全面覆盖沿海地区,并形成了一条贯穿南北的链条。在从长三角到皖江城市带到西三角,区域规划的横向坐标已经支撑整个中国经济的大局面。区域经济发展必将给中国经济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区域振兴规划的出台,也会带来地方政府的大规模投资。但也给地方政府带了巨大挑战,今年“两会”大幕已经拉开,而调结构、经济方式转变将是重中之重。,地方政府如何进行“调结构”,如何有效防止“通胀”,如何解决产业结构升级状况。有关专家表示,区域振兴规划的作用,仍有待观察。目前,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等沿海地区税负严重,只有调整和中央的财政分配关系“才能促进沿海地区开发”。  协调区域平衡  如果说为了保增长而力促沿海地区振兴,那是否会导致东部地区与中心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从2009年1月份开始,国家就先后通过了8个沿海地区振兴规划,而中西部区域和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到目前为止却只有大约7个。事实上,这亦是国家有关部门的关心的问题。  由于沿海地区也存在薄弱地区,因此,区域振兴规划的出台会加剧中西部地区吸纳产业转移的难度。比如说,促进江苏沿海振兴规划就对安徽产生影响,产生同质竞争。皖江城市带获批给了中部区域承接产业转移一次重大利好的机遇,江苏沿海规划是否会导致区域间协调发展困难,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据媒体介绍,安徽省发改委在对江苏苏北沿海地区考察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苏北地区或将成为安徽产业转移最大的竞争对手。据了解,江苏沿海地区陆地面积3.2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54公里,并拥有长江岸线资源,而皖江城市带面积为5.6平方公里,双方在未来的竞争或将非常激烈。  而相对于江苏沿海开发对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战略产业的要求,对于中西部规划则主要以“两型社会”、“产业转移”等为主题,区域发展的侧重点也不同,东部地区规划往往以推动经济升级为主要内容。  据了解,2010年,在中西部地区,诸如新疆地区规划、成渝经济区规划近期可能也将获批,这或将为中西部均衡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