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读书笔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0
到底是什么因素让一个人向另一个人说了“行”?哪些技术能最有效地利用这些因素,带来这样的顺从性?我想搞清楚,为什么相同的请求,按某种方式说出来会遭到拒绝,稍微换种方式说却会一帆风顺呢?

答: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稀缺。

1、 我们在要别人帮忙的时候,要是能给一个理由,成功的概率会更大。

2、 对比原理

基于先后所发生事件的性质,相同的东西(也即常温的水)会显得极为不同。

如果我们先搬一种轻的东西,再拿一件重的东西,我们会觉得第二件东西比实际上更沉;而要是我们一开始直接就搬这件重东西,反倒不会觉得有这么沉。

1、 正是因为有了互惠体系,人类才成为人类。

2、 互惠原理——要是人家给了我们什么好处,我们应当尽量回报。

3、 有些要求,要是没有亏欠感,本来是一定会遭到拒绝的,可靠着互惠原理,你很容易让别人点头答应。

4、 人们会因为出乎意料的赠礼产生亏欠感。

5、 互惠原理有很大的灵活性。因此也可能是不对等的,别人最初给予的小小恩惠,能够让当事人产生亏欠感,最终回报以大得多的恩惠

6、 互惠式让步——倘若有人对我们让了步,我们便觉得有义务也退让一步。

7、 “拒绝—后撤”术,(留面子效应)

假设你想让我答应你的某个请求,为了提高获胜的概率,你可以先向我提一个大些的要求——对这样的要求我保准是要拒绝的,等我真的拒绝这个要求以后,你再提出一个稍小的要求。

1、 人人都有一种言行一致(同时也显得言行一致)的愿望。

2、 登门槛效应

以小请求开始、最终要人答应更大请求的手法(与留面子效应恰恰相反)

3、 一旦主动作出了承诺,自我形象就要承受来自内外两方面的一致性压力。人们会按照他人对自己的感知来调整形象。

4、 公开承诺往往具有持久的效力。

5、 为一个承诺付出的努力越多,它对承诺者的影响也就越大。

6、 费尽周折才得到某样东西的人,比轻轻轻松就得到的人,对这件东西往往更为珍视。

7、 "抛低球”效应

先给人一个甜头,诱使人作出有利的购买决定。而后,等决定作好了,交易却还没最终拍板,卖方巧妙地取消了最初的甜头。

1、 社会认同原理指出,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

2、 社会认同原理:“95%的人都爱模仿别人,只有5%的人能首先发起行动,所以,要想把人说服,我们提供任何证据的效果都比不上别人的行动。”

3、 倘若很多其他人都提供了相同的行为证据,社会认同原理将最为有效。

4、 一般来说,在我们自己不确定、情况不明或含糊不清、意外性太大的时候,我们最有可能觉得别人的行为是正确的。

5、 在审视他人反应,消除不确定性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忽视一点微妙而重要的事实:其他人有可能也在寻找社会证据。尤其是在局面模糊不清的时候,人人都倾向于观察别人在做什么,这会导致一种叫做“多元无知”的有趣现象。

6、 责任分散效应

现场有大量其他旁观者在场时,旁观者对紧急情况伸出援手的可能性最低。

7、 我们会根据他人的行为来判断自己怎么做才合适,尤其是在我们觉得这些人跟自己相似的时候。

8、 我们更倾向于仿效相似的人,而不是跟我们不同的人。

9、 维特效应

要是新闻报道的是一个人自杀的消息,之后增加的也大多是一个人出事的事故;要是新闻报道的是一个人自杀并导致多人死亡的消息,之后增加的就往往是导致多人死亡的车祸或坠机事故。

10、 这是社会认同原理的一个病态例证:这些人根据其他陷入困境的人如何行动,决定自己该怎么做。

1、 我们大多数人总是更容易答应自己认识和喜欢的人所提出的要求。

2、 我喜欢你的理由

(1)外表魅力

(2)相似性

我们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不管相似之处是在观点、个性、背景还是生活方式上,我们总有这样的倾向。

我们会下意识地向跟自己相似的人作出正面反应。

请求者还有另一种利用相似点提高好感、增加顺从概率的办法:他们假装跟我们有着相似的背景和兴趣。

(3)恭维

(4)接触与合作

(5)条件反射和关联

糟糕的消息会让报信人也染上不祥。人总是自然而然地讨厌带来坏消息的人,哪怕报信人跟坏消息一点关系也没有。

人们的确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想法。

根据关联原理,倘若我们能用一些哪怕是非常表面的方式(比如我们的居住地)让自己跟成功联系起来,我们的公共形象也会显得光辉起来。

人们会公开吹嘘与其他成功者的关系,沾染反射而来的荣誉光彩,同样,人们也会避免跟失败者搭上关系,免得遭了霉运。

在我们以个人成就为傲的时候,我们不会沾别人的光。只有当我们在公在私的威望都很低的时候,我们才会想借助他人成功来恢复自我形象。

1、 服从权威人物的命令,总是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实际的好处。

2、 从小开始,这些人(家长、老师)就比我们懂得更多。我们发现,采纳他们的建议是有益的,部分是因为他们更有智慧,部分是因为他们手里攥着对我们的奖惩。成年之后的情况也是一样,只不过此时的权威人物变成了老板、法官、政府领袖。他们因为所处地位更高的缘故,得以接触到更多的信息并掌握更多的权力,故此按照正当权威的愿望去做是有道理的。正是因为它太有道理,很多时候,哪怕权威人物说的完全没道理,我们也会照着去做。

(1)头衔

(2)衣着

(3)身份标志

1、 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你晓得会失去它,自然就会爱上它了。

——G. K.切斯特顿

2、 物以稀为贵

3、 机会越少见,价值似乎就越高

4、 对失去某种东西的恐惧,似乎要比对获得同一物品的渴望,更能激发人们的行动力

5、 我们都知道,难于得到的东西,一般都要比能轻松得到的东西好。

6、 每当有东西获取起来比从前难,我们拥有它的自由受了限制,我们就越发地想要得到它。

7、 认为受禁信息价值更高

8、 想让信息变得更宝贵,不一定非要封杀它,只要把它弄成稀缺就行了。

9、 管教前后不一的父母,最容易教出反叛心强的孩子。

1、 很多时候,我们在对某人或某事做判断的时候,并没有用上所有可用的相关信息。相反,我们只用到了所有信息里最具代表性的一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