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过分炫耀孩子的父母,真的有点让人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9
 在社交场合,我们总是会遭遇那种炫耀型的父母,他们一谈起自己的孩子就沾沾自喜,滔滔不绝。在他们的眼中,他们的孩子简直就是天才,是那样的与众不同,那样的优秀和完美。按照他们的说法,他们的孩子3个月就会爬行,8个月就会认字,1岁就会说话,2岁就会说流利的英语,画画、舞蹈、奥数、体育等获奖无数。而且,他们总能在孩子身上找到“闪光点”。孩子一个小眼神,就能让他们看出无穷智慧来;孩子随意一句话,就被他们演绎出无数的寓意来。

总之,他们的孩子就好像是闪闪发光的明星,而他们自己就是孩子的超级粉丝。这类父母的自豪感和优越感会时时爆棚,他们恨不得向全世界宣布:我有个超级聪明的孩子,我的孩子比你强,我比你会教育孩子。

  炫耀型父母的孩子真的就比别的孩子更聪明更优秀吗?斯坦福大学Eddie Brummelman教授对荷兰和美国的1700个父母进行了六次研究,发现炫耀型父母都高估了他们孩子的能力,事实上他们和普通孩子没啥区别,他们的天才和优秀只是存在于父母的想象中。

弗洛伊德认为,父母过高估计自己的孩子,过度炫耀自己的孩子,往往是出于他们的自恋。因为自恋型的父母将孩子看成是自己的一部分,认为孩子继承了自己完美优秀的基因。他们就像患了一种强迫症,不仅觉得自己是完美的,而且很不理智地认为他们的孩子都是很完美的。自恋型的父母喜欢通过夸耀孩子,让别人来羡慕自己,满足自我成就感。

  生活中确实有天赋秉异的孩子,但那只是极少数。根据科学家对天才定义的不同,天才儿童在人群中的比例的范围在百分之一到万分之一之间。也就是说,天才儿童最多也就是一百个孩子里面才会有一个。

但是,父母们对天才儿童的渴望是如此强烈,他们喜欢看“如何判断你的孩子是天才”和“你的孩子有天赋吗?”这类文章,他们一直痴迷于寻找和揭示他们的孩子具有惊人智慧的有力证明。他们会说:我的孩子二岁认字2000个,三岁就可以阅读报纸了,四岁就可以做加减乘除了……是的,当其他同龄孩子还都不识字、不会数数的时候,他们的孩子的知识确实超前了。但这只能证明他们的孩子学得比别人早,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孩子就是天才。孩子们在知识上的那点领先优势,其实是微不足道的,所有孩子小学毕业后都可以做到这些的。

他们还会说:我的孩子已经钢琴十级了,舞蹈得了一等奖,画画参加展览了,考试全年级第一…… 孩子在学业和才艺上取得了成绩确实令父母欣慰,但也未必就能证明孩子是优越于其他孩子的天才。

孩子们的心理成熟和技能学习的时间有早有晚,成长发展的路径也各有不同。有的孩子听话懂事,生活学习样样都能达到老师和父母的要求;而有的孩子还处在懵懵懂懂的阶段,需要静待花开。况且人生是场马拉松,很难预料后续会发生什么,不同阶段出现逆袭和反超的,实在是比比皆是。

同时,孩子们的兴趣爱好特长也各有不同,有的孩子把更多精力聚焦在学习上,有的孩子则专注于艺术舞蹈画画体育等才艺上。也有的孩子热衷于在玩乐中去认识这个世界、探寻这个世界,他们学到的是领导力、创造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有的孩子虽然学习才艺平平,但是具有良好的性格和品行,会关心人,帮助人,心底善良。这个社会就是由各具特色的普通人组成的,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不同人生,都在为社会进步贡献着一份自己的力量。

 父母必须面对的一个事实是:我们的孩子不是天才,我们的孩子并不优越于其他孩子。但并不是所有父母能够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很多父母在不遗余力地证明孩子是天才的同时,甚至希望通过花钱创造条件把孩子培养成天才。但是,遗憾的是,天才是天生的,不是后天可以培训出来的。父母们如果盲目地将孩子送进天才儿童培训班,最后买来的是痛苦和自欺欺人。

  我有个朋友是数学奇才,他开办了一所数学竞赛学校,致力于培养有数学天赋的孩子。和普通数学补习班不同,他的学校有严格的入学考试和选拔标准。课程按照天才儿童的特点来设计,普通学校一个月的教学内容,他的学校2小时就学完了,而且布置的作业难度很大。但是,效果惊人的好,孩子们很快在各种竞赛中斩获各类大奖,学校就此名声大振。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彻底改变了这所学校。因为大批大批的父母都闻讯带着孩子来报名了,他们坚定而固执地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儿童,就算没有通过学校的入学测试,他们仍然坚信通过学校的学习,他们的孩子也能达到天才儿童的水平。面对一波又一波的家长的软磨硬泡,面对滚滚而来的金钱,朋友的内心开始动摇了:那就让他们的孩子试试吧。

但是,渐渐地,越来越多的父母们开始抱怨课程太难,要求学校减缓教学进度,减低作业难度。朋友提出将天才儿童和普通孩子分成快班和慢班分别教学,却遭到了所有父母们的抵制,因为他们谁都不愿承认自己的孩子是普通孩子,谁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进入慢班。于是,这所曾经培养数学天才的竞赛学校,如今已经慢慢地演变成了普通的数学补习学校,父母们的天才梦实际上只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了。

   话又说回来,就算你的孩子是天才儿童,那也没什么好炫耀的。上帝是公平的,他给你好的东西的同时,一定会有一些不好的方面。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由于智力超常儿童具有比较特殊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他们往往无法适应常规的学校教育,因而被认为有行为问题或学习习惯问题而当成问题学生处理。对天才儿童的父母来说,养育一个天才孩子,意味着更多的挑战。

况且天才不一定就有成功的人生,琼·弗里曼教授对210名神童进行了长期跟踪研究,最后发现只有6位成为非常成功的成年人。所以,在人的一生中,智商固然重要,情商更重要,从小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共情能力、坚强的品格等等其实更为重要。

炫耀型父母对孩子会造成很多负面影响。父母用炫耀给孩子营造了一个虚假的“完美世界”,锻造了一个“完美父母”或者“完美孩子”的神话。有些孩子因而会深陷父母所编织的美丽世界里而不能自拔,他们或敏感脆弱经不起失败,或因压力巨大而害怕强者,或用虚假的胜利来自欺欺人,过度炫耀对孩子而言真的是一种伤害。

而且父母过度炫耀子女的成就,其实是在不断向孩子传递这样的信息:你必须优秀,必须有成就,才能得到父母的爱。这会让孩子对亲子之爱的概念产生困扰,会认为爱是有条件的,只有取得成就才得到父母的爱。

我有位同学兼邻居的故事是最为典型的,她从小就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她妈妈经常在小区夸耀女儿的种种成就,包括班干部、三好生以及名列前茅的成绩、各种荣誉等,她可以算得上是小区名人。

但是进入市里最好的高中后,她的完美人设开始崩塌,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她的学习成绩只能算是中等以下,我能感觉出来她压力巨大,她经常学习到深夜2点,每天总是脸色苍白,一脸心事重重的样子,最后勉强考上了一所三类大学。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她来找我,请求我不要告诉邻居们这一切。但是,这种事情毕竟瞒不过,她很快成了小区很多人嘲笑的对象,而她妈妈似乎也不再提起她。大学毕业后,她分到另外一所城市,听说,她很少回到家乡,听说她和她家人不怎么联系……

  父母们情不自禁地炫耀自己的孩子,也是一种有违谦虚待人的社交礼仪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焦虑和挫败感,尤其是对那些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有很大不足的父母来说。人们在不得不礼貌性回应的同时,特别希望能找个借口赶紧离开他们。

炫耀型父母应该认识到,其实你的孩子就是个普通孩子,他做的事情是大多数孩子都能做得到的,人们只不过是出于礼貌不想当面来揭穿。“幸福家庭的秘密”一书的作者布鲁斯·费勒(Bruce Feiler)在 “ 纽约时报”发表了 一 篇题为“是时候停止这场炫耀大战了 ” 的 文章,认为过度炫耀孩子会让整个社会陷入教育的焦虑之中,呼吁父母们停止这种行为。

  父母们,请不要再炫耀了!让我们将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自己的一部分,定睛在孩子身上而不是孩子的成就上。给孩子无条件的爱,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管孩子是否优秀,都欣然接受,让我们的爱为孩子一生的动力和幸福的源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