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敢叫自己的父母是什么心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5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多样的,我的这个问题只是其中的一样。小时候跟母亲生活在老家,记忆中每年的春节和中元节才能见到父亲。而父亲回家我都会逃避到外婆家,那时别说说话了,见都怕。后来我先到单位里跟父亲读书,妈妈和妹妹还在农村。父亲很爱逗孩子,邻居家的和他朋友的孩子他都爱逗,因此朋友邻居经常托他看孩子,那些孩子也喜欢跟着他。可他唯独不跟自己的孩子说话,更不要说笑了,一看到我和都是阴着脸。我一天吃没吃他都不理,记得有一次他没留给我饭菜票,那天饿得都没力气了,一直躺在床上,他去玩了一天回来还骂我。平时买作业本你问几次他都不给,弄得都不敢问了,叫朋友去帮问。后来慢慢大了,他因为喝酒到处睡,弄得真的很丢脸,话就更没的说了。

孩子不想叫自己的父母是一种距离感心里,就比如说我身边有个同事,他跟他爸爸关系好紧张,因为她从小到现在对父亲这个词语很陌生,小时候家里很苦,他爸爸就去外面打工了,从他上小学到高中他爸爸从来没有去过参加他的家长会,叶从来不关心他的学习,也不会打电话问候他,他跟我说,他的童年里从来没有父亲这个人,他的父亲从来没有带她出去玩过,也从来没有跟她父亲单独相处过,至今他现在参加工作了,他爸爸还对他的工作不满意,瞧不起他,他爸爸跟他妈妈关系也不好,他爸爸在外面打工有二三十年了,自己有点成就了,就对自己的儿子:满意,还处处为难了,嫌他,说他儿子大学白读了,挣的还不如他的多,说他怎么去养家,哪里有这样对自己儿子,这是不是已经成了陌生人,反正现在他儿子也不叫他,也不和他见面。

我了解到提问者孩子的现状:留守儿童

孩子从小放在妻子奶奶那里扶养。家长因外出打工,一年才回家看一次孩子。孩子盼星星盼月亮等到父母回来,父母却有很多事情要忙,并不能认真的陪伴在孩子左右,与孩子好好交流沟通,或者根据不知道应该如何沟通?!


换个场景,等你们老后,在老家养老。孩子过年才回家一趟,家长盼回来的孩子,在家里呆几天。孩子继续在忙自己的事情,也不愿意与家长沟能,只是象征性的回家住几天,就又去工作。作为家长是不是也很失落。


孩子从小在父母这里学到的就是冷漠,你也不要奢望他能热情对待。一个对生活没有太大热情的孩子,挣扎着活着,满满的心伤。也不想对父母付出什么真情,怕自己伤得更重。这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


父母们,你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孩子?就用什么方式对待他。


幼小的孩子,比起父母爱孩子,他更爱我们。只是,当他的爱得不到父母回应时,久而久知,心理受到了伤害,就不愿意再付出以前那般纯粹的爱。害怕得不到父母爱的回应,让自己更受伤。

举个例子:影视剧中,常有这样的设计。女主或男主失忆,就会选择性忘记,忘记他潜意识里不想回忆的地方,而其它的事情却能记住。这其实是人的自我防御一种手段。


同样,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爱,却老是得不到回应时,他也会选择封闭内心,不让自己再受到伤害。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


爱,是孩子人格 健康 发展的原动力。缺乏爱,心理已经失去安全感,而失去安全感的孩子,会慢慢失去对外部世界 探索 的兴趣,长大后往往不自信、很自卑。或严重的有自闭的倾向。


正常的十来岁的孩子,经历了儿童期(7~12岁)和青春期(12~18岁)。这两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喜欢将自己关在屋里,做自己的事情,以标榜自己的独立性。父母会被发现自己被边缘化,孩子已不同幼童时期那么粘家长。


而留守孩子同样经历这两个阶段,由于幼童期想粘家长没机会。长大后,有一定独立意识的他,虽然在物质生活上依赖父母,却有自己的思想。既然一直以来得不到父母爱的回应,为了不让自己受到心灵伤害,用自己的方式, 如: 不叫父母、打架闹事、不爱学习,等,极端的方法,来表述对父母不满。 而他的潜台词是: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


留守孩子一旦有这些行为,父母一定要重视起来。


家长一定要抽出几天时间,同孩子沟通。沟通也没有这么难,同孩子面对面的诚恳表达,打感情牌。就说你们在外打工,经历了什么工作上的压力,告诉他在成人的世界里有一种责任就“养家糊口”,但同时也要对孩子真诚的道歉,对他的忽视,对他的教育,都没有做好。


你不愿意喊我们,虽然心痛,但却不怪你,父母知道你也不开心这样做。孩子你想要如何弥补才能开心呢?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寒暑假,接他一起去打工地居住,让他参与父母的生活,体会你的艰辛。


每天早晚,父母都要与孩子好好沟通、交待清楚孩子的注意事项。还可以给孩子生活费,让他学会自己当家做主,等。晚上回来,让孩子谈谈他的见闻和想法。让他感觉自己是家里一份子,父母很尊重他、很爱他。这也是另一种沟通的对等性。


孩子在老家期间,网络这么发达。与孩子每天一个视频,也不是什么难事。互相沟通一下,分享一下每天的琐事,谈谈工作、学习、朋友,等。慢慢的,与孩子的沟通就顺畅多了。父母也会发现日子有盼头。因为爱,岁月静好,让人生拥有更多的前进力量。


时代不一样了,父母不一定要摆出家长的模样说教,更多的是将孩子当朋友般对待。让孩子有更多的空间,去思考他想了解的答案。


你有什么其它的见解,分享出来,评论区一起探讨。我看到会第一时间回复!

感谢邀请!

1.爱:孩子心理亲疏有别,父母长时间不和孩子共同生活,会给孩子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他们从开始的渴望变成后来的失望,感觉你虽是他们的父母,给予他们物质生活,但是心理的关心和爱护太少了,慢慢的会越来越疏远你,导致现在的不叫爸爸妈妈。

2.叛逆期:10岁左右正好是孩子的叛逆期,在小些时候他们的思想很单纯,长辈让我叫谁就叫谁,有可能并非出自本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想越来越独立,他们可以初步的分辨对错,父母长期的不陪伴导致的缺失爱与安全感,他们会选择漠视,暴力等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满。

3.长辈的过分溺爱和父母不时见面却带来的批评,平时带孩子长辈一般都很溺爱孩子,要什么给什么,父母不多见面却总想教孩子正确的态度和思想,可是由于长时间的不接触,没有爱坚实的基础,会导致孩子越来越讨厌甚至抵触自己父母的批评。

现在补救为时不晚,多给孩子一些关爱,尽量把孩子接到自己身边,用自己全部的爱来关心孩子,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及时给孩子进行心理辅导,教育他们正确积极的处事态度和方法,不要等孩子心理扭曲再来补救,那样会后悔莫及的。

孩子不敢叫自己的父母,有这样的几种可能:

1、父母常年不在孩子身边, 孩子给老人们在老家带着。父母只是在逢年过节时回家去,此时才能见到父母。见到父母时,孩子与父母是有距离感的,陌生又害怕,知道这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各种感觉在一起,孩子不知道怎么表达出来,于是表现得就是不敢叫父母了。这样的情况,在低龄的孩子中会比较多。

2、怕给父母批评,这种不敢叫 ,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比较高,或者是孩子总是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孩子不敢叫,怕被骂。

3、如果是像题主所说的,十来岁开始不叫父母,那更大的可能,就是进入了青春期,开始有一些叛逆的行为 ,同时父母要反观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和孩子间的亲子关系并不是太好,教育方式比较严格,沟通上有很大问题,导致孩子积累了很多的情绪,到了十来岁时,就在青春期中爆发出来,用这样的不叫父母来反抗和抵制。


那么,在家里,孩子不叫父母,那是叫什么呢?叫喂?直呼名字?完全视若路人?不论哪一种,都代表了一种愤怒、反抗、冷漠和麻木。

这样的形容词,不应该用在这里,但分析下来,却是可能性最大的了。希望题主好好反思一下教育过程中的得失,用积极和主动的方法来和孩子沟通,主动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真诚,换取孩子对我们的谅解和配合。


我是庭爸,家庭教育指导师,欢迎关注,一起探讨 育儿 和教育那些事!

孩子不敢叫自己的父母,说明你们之间有距离了。

是什么原因有距离了呢?1.或许是父母常年不在家,不能陪伴在孩子的身边,使孩子对父母产生了陌生感。2.也或许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太严格了,导致孩子对父母产生“怕”的心理,担心父母打骂自己。3.家里姐妹多的时候,父母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孩子感觉到父母的偏心,有的孩子甚至会觉得自己是不是做的不好,来讨父母的欢心。“讨好型”的孩子长大后很容易和父母闹掰。

不管是什么的原因,归根结底只能用爱来补救了。孩子需要父母高质量的陪伴,陪孩子做想做的事情,和他一起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和他一起面对学习的种种压力,和他一起享受努力后带来的满足感…让孩子心里确切的知道,爸爸妈妈是自己坚强的后盾,在成长的道路上才会更加勇敢,自信!

孩子不敢叫自己父母是什么心理

有几种原因,可能是父母平时对孩子管教太严厉,孩子说什么话大人都要纠正,让孩子总感觉是自己说错了,做错了,时间长了,孩子也不怎么跟父母交流了,因为交流多了就难免会受到批评,所以孩子就不在父母面前过多的语言,没有过多的语言就肯定不会过多的叫父母了,也许不是不敢叫父母,是不想叫父母

另外一种原因就是,孩子本来就比较内向,叫父母的时候又总是得不到回应,或者有回应,都很凶,所以孩子就不敢叫父母了,怕父母太凶,自己受不了

还有就是,孩子跟父母沟通少,孩子每次跟父母沟通的时候,需要先在内心把草稿想好,叫父母的时候不是很有底气

孩子本是和父母心连心的,他们渴望得到父爱,母爱,他们很想吸引父母的眼光多和他亲近。有一年春晚,有一首歌就唱到:你要爱我就抱抱我,你要爱我就亲亲我,这唱出了孩子的心声。他们还小,他们还不懂得什么是生活的艰辛,也不理解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有几种情况可能造成孩子不叫你们。第一:你们外出打工,孩子跟着老人生活,在他们的童年里,父母的爱太少,长大后孩子见同学朋友的父母都很疼爱孩子,而自己被忽略,容易造成孩子怨恨心理。第二:你们在家,但是总忙着工作或是做生意挣钱,忽略了孩子。长期以往,孩子心理从对父爱母爱的渴望慢慢变成了失望,久而久之不想叫你们,孩子甚至觉得你们不配做父母。第三:你们经常吼孩子,动不动就批评,没有给予过肯定和鼓励,长期得不到认可的孩子,心理会发生变化,也有可能导致他不叫你们。第四:是 不是孩子性格问题,内向,自闭症,可以找老师和他的朋友了解下,孩子在外面的状态,是不是也不和人交流。可以通过孩子的同学,老师了解到很多他不想让你们知道的事情。不管以上哪种情况,做家长的都多找找自己的原因,和孩子好好谈谈心,把他们当大人来对待,当成朋友同事,大家在一起交心,气氛不要太严肃,不要一张口就是我为你好,相信孩子听腻了。另外所有的家长们,对孩子多点关爱和耐心。

这个问题的产生原因应该很复杂。只有找到真正的原因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孩子最有可能出现的几种心理如下:

1.孩子产生了比较心理。

当孩子在把自己的父母和别人的父母进行比较时,别人的父母更有本事、更有钱、更漂亮,或者更爱他们的孩子等等方面,都可能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所以不敢在人前称呼自己的父母。此外,如果孩子的比较心理过于严重,也可能对父母产生不屑,进而不再称呼父母。

2.孩子的报复心理。

如果父母没有给孩子足够的爱,渴望得到爱的孩子会产生报复心里,比如“你们不把我当孩子,我也不把你们当父母”,所以不再称呼父母,这是报复,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渴望得到重视的心理。

3.孩子有自闭的倾向。

如果孩子出现了不合群,不交流,不爱说话的现象,孩子有可能出现了自闭倾向,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对很多人都不会称呼,包括他的父母。

我有一个表弟,小的时候对所有亲戚都没有称呼,包括对自己的父母,但是他只是在当着这个人时没有称呼,当他与第三个人聊到这个人时,会带有称呼,而且叫的还比较亲昵。后来上了大学,这种情况就没有了。

不敢叫还是不愿意叫,这个问题要区分清楚。一般来说,父母是让孩子感到最安全的人。不管在外面是什么模样,回到家一定是孩子最真实显露的时刻。

但事实却是,很多父母并没有让孩子感觉到安全感,尤其是孩子小时候由老人带大的时候。父母往往就成了孩子最熟悉的陌生人。等到孩子十几岁进入青春期,便开始从内而外开始叛逆。

不想叫父母,往往是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不愿意跟父母多接触。而不敢叫父母就要好好分析原因,往往是因为父母太暴躁,甚至暴力,从没有尊重过孩子。

父母如何做可以和孩子重建链接?

首先,学会耐心倾听孩子说话,不断探寻孩子的想法。常问:“你是怎么想的?”

其次,尊重孩子的想法,哪怕孩子的想法不符合父母的期待,也要保持尊重和中立的态度。

最后,和孩子一起参加各种活动,一起郊游。随着亲子活动增多,孩子便慢慢会打开心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