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只有具备不怕“麻烦”的品质,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26

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过这样的事情: 明明自己的某些举动是为了“图方便”、“节约时间/成本”做的,但最后却会让自己陷入更大的麻烦当中,浪费更多的时间/成本。

“怕麻烦”这种心里本身其实并没有问题,毕竟提起“麻烦”,几乎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要躲得远远儿的,因为麻烦本身就意味着我们要耗费一些我们不想花费的时间、精力、成本去完成它。


但很多时候,“麻烦”,并不是我们靠“躲”靠一些“捷径”就可以躲过去的。

尤其是在成年的人世界中,麻烦似乎是一个接一个地来,你试图躲过一个麻烦的时候,往往会因为这个“躲避”的举动,而给自己带来更多的麻烦。


我们似乎都听说过这样的新闻:某地方某小区某高层住户将自己的垃圾从楼上扔下结果砸到行人/造成公共设施损坏。

难道他们这么做的原因会是因为小区里连个公共垃圾桶都没有吗?很明显是不可能的。而这种事情一旦曝光出来,当事人的解释也往往是:下楼扔垃圾太麻烦了,为了图省事,以为不会被发现,于是就这么做了。


也就是说,无论是意外还是故意,都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但即使如此,此类事件依然屡禁不止。明明已经是法律明令禁止的事情了,却还是有人“前赴后继”,难道非要闹出人命才肯停下来反省自己吗?

这种只图一时省事的举动背后,展露出来的是当事人一颗怕麻烦的心。与此同时,也展现出他的感性、急性子,容易情绪化、意志力薄弱等一系列特点。


也因此,当发生某些不得不处理的事情时,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找“最方便的捷径”,而不是找一个最优解。

然而,很多时候,你以为自己通过“偷懒”的方法解决了麻烦,就能过得更舒适,可这样做的后果往往事与愿违。你越害怕麻烦,可能麻烦更容易会找上门。


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从曾在其所著的《思考,快与慢》一书中阐述了一种人类思考的模式 “人的大脑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个是懒惰式思维,另一个则是思考式思维”

更多的时候,我们倾向于最浅显的方法解决大部分问题,也就是运用“懒惰式思维”思考,因为我们的大脑是怕麻烦的。


但问题在于: 最简单、最快捷的那个解决方法,通常都不是最合适的。

再举一个例子:减肥。即使已经有诸多专业人士、机构证实了,节食减肥容易反弹、减肥药也不能乱吃,只有运动才是最有效的减肥方法,但依然有很多人去节食、去胡乱吃药结果把自己给折腾进了医院。


即使有那么几个成功的,也变得从此以后都无法正常进食,或者是很快就会反弹回去。

其实大多数人心里也明白,哪怕不是为了减肥,单纯地为了身体 健康 ,适当的运动与锻炼健身也是应该的。但因为减肥太浪费时间了,绝大多数上班族每天就只有晚上那么点时间是空闲的,这么珍贵的时间居然还要“浪费”在健身房里?浪费在夜跑的路上?


更何况健身的成效是需要经过日复一日地坚持的,很多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个月下来也没轻几斤,于是信誓旦旦地说自己不适合锻炼这种方法。

毕竟不锻炼,不运动好像也没什么关系,不锻炼的人才是多数啊。


然而就是这种看似麻烦的方法,能够让你的身体变得更加强壮,增强体质,让你免受病痛之苦。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钟南山院士了,84岁了依然精神矍铄,奋战在抗疫前线。


之前网上有一个段子非常有意思,说是所有人都在吵“不生孩子老了的时候生病了谁去照顾你?”反驳的人就说“孩子也不一定靠谱啊,孩子多但互相推卸责任的人也不少”。

其实他们都掉入了思维陷阱中:为什么老了一定就要依靠孩子照顾?这算是默认了人老了以后一定疾病缠身吗?无论有没有孩子,人老了以后生病都是很痛苦的。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干脆从根源上阻断这种可能性呢?


比起运动、锻炼这样长期且“麻烦”的途径,节食、吃药虽然很方便,不麻烦,但却给未来埋下隐患,带来了更大的麻烦。

不想做很多,却往往因此在将来不得不做得更多。


然而那些看似“麻烦”的事情,在我们坚持下来以后,往往却能带给我们很多惊喜。

人生,有时候就是要不怕“麻烦”才能越过越好。


我们总会经历这样的时刻,总是怕麻烦,想过最便捷的生活,因此过着将就的每一天。有这样的想法其实是人类的一种本能,然而作为高级动物的我们,有方法去抑制甚至是纠正这种本能。

人的一生,都是在与这样那样的本能做抗争,为了更好的自己,为了更好的人生,所以,现在行动起来,也算为时不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