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糖尿病的秘方及饮食原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4
  食疗调理血糖是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之一,在长期的治疗中,也出现了不少有效的秘方可以帮助患者控制糖尿病,这些食疗调理糖们可以吃的。以下是我推荐调理糖尿病的秘方知识,欢迎阅读!
  调理糖尿病的秘方
  1、玉米须汤:用玉米须60克,瘦猪肉250克,煎汤食肉喝汤,一日2次,可适当降血糖。二法:用玉米须、西瓜皮、香蕉皮适量,水煎同服食,有一定的降压作用。

  2、猪胰汤:猪胰1条,淡菜45~80克。先将淡菜***干品***洗净后用清水浸泡约20分钟,然后放入煲汤,待煮开10分钟后加入猪胰同煲。熟透后调味进服,亦可佐餐。本方为糖尿病人的辅助治疗食品。

  3、猪胰菠菜汤:猪胰脏1具,菠菜60克,鸡蛋3个。生将猪胰切片煮熟,再将鸡蛋打人,加菠菜再煮1沸。连汤食之,每日1次。

  4、猪骨土茯苓汤:猪脊骨500克,土茯苓50~100克。猪骨打碎,加水煎汤约2小时,去骨及浮油,剩下3大碗,入土茯苓,再煎至2碗,去渣。日1剂,分2次服。

  5、老鸭芡实汤:芡实100~120克,老鸭1只。将鸭子去毛和肠脏,洗净,把芡实放人鸭腹中,置瓦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2小时左右。加食盐少许,调味服食。

  6、黑豆蜂蜜汤:黑豆30克,黄精30克,蜂蜜10克。把黑豆、黄精洗净,去杂质,一起入锅中,加入清水1500毫升。浸泡10分钟,再用小火慢炖2小时,离火后加入蜂蜜搅匀即可。每日1剂,当点心食用,日服2次,每次1小瓶,喝汤吃豆。

  7、松树皮猪肉汤:用马尾松树皮第二层皮***嫩皮***两指宽,长6厘米左右与猪精瘦肉100克,同放于碗内,加水少许,放在锅内蒸熟***不要放盐和任何调料***,然后将肉和汤全部吃完,连续服用3~5次,隔天1次即可。

  8、苦瓜蚌肉汤:取苦瓜250克,蚌肉100克。将活蚌放清水中养两天,洗净后取蚌肉,与苦瓜共煮汤,熟后酌加油、盐调味,即可服食。清热滋阴,适用于糖尿病之偏于胃阴虚有热者。

  9、三地双参汤:地锦草、地骨皮各15克,南沙参12克,麦冬10克,石膏30克***先煎***,知母10克,生地15克,僵蚕10克,青黛5克***包煎***,泽泻30克,苦参15克。先将上药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药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分2次服用。

  10、双参生地汤:生黄芪、生地各30克,苍术15克,人参30克,葛根15克,丹参30克。日1剂,水煎分温服用。本方老中医经验方,方为降糖方,经药理研究证明,方中的6味药物均为降糖药物。
  糖尿病的饮食原则
  提倡适量饮水

  糖尿病患者常有口渴,喝水多的表现,糖尿病人适量的饮水对疾病是有好处的,主要表现为,喝水有利于体内代谢毒物的排泄,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作用,酮症酸中毒时更应该大力饮水;喝水还可以改善血液回圈,老年糖尿病患者可以预防血栓的发生。但如果是严重肾功能障碍尿少,水肿时,要适当控制饮水。

  多吃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膳食纤维是由多糖分子组合而成的一种碳水化合物,有降低血糖的作用。糖尿病人进食某些含水溶性膳食纤维,可以延缓胃排空速率,淀粉在小肠内的吸收,或减慢了葡萄糖在小肠内的吸收,而使餐后葡萄糖水平上升缓慢。而且膳食纤维亦能通过减少肠激素,如胃肽或胰升糖素分泌,减少对B细胞的 *** 和胰岛素释放,增加周围胰岛素受体敏感性,使葡萄糖代谢增强。膳食纤维主要来源于植物性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粗粮,根茎类食物,豆类等。

  多食五谷杂粮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其饮食结构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以多糖淀粉类为主,常食用粗制米,面和杂粮,尽量减少精米和精面,五谷杂粮进食后能在肠胃道缓慢释放葡萄糖,有利于控制血糖。

  饮食宜清淡

  糖尿病人饮食口味不宜过重,太酸的食物,会导致肝气偏食,脾气衰弱,太咸的食物会导致人疲劳困倦,心气抑郁,太甜的食物容易导致血糖升高;太苦的食物会引起消化不良,胃部肿胀,过于辛辣的食物会使血管扩张,心绪紊乱,所以糖尿病人的食物应该不偏不重,才能使身体健康维持在正常状态。

  选择吃植物油

  糖尿病人最好选择吃植物油,如葵花籽油,花生油,豆油等,这些植物油中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帮助胆固醇正常运转,避免胆固醇在体内沉积。但吃植物油也要适量,过量食用也会导致肥胖问题。

  严格控制糖分摄入

  由于糖类易于消化吸收,可以 *** 胰岛素大量分泌,促使糖转化成脂肪而贮存,另一方面,糖类虽然量大,但耐饥饿性差,易诱发食欲,简单糖类,如蔗糖,果糖等,很容易形成脂肪在体内积蓄,而低糖类可以防止血三酰甘油升高,因此需要采取地糖类饮食,糖类每天以100-200克为宜,但每天不应少于50克,因为糖分摄入过少,可引起脂肪燃烧不充分而导致酮体产生,以至于脂肪迅速分解而引起酸中毒。
  预防糖尿病遗传的方法
  择偶与婚配

  防范下一代的遗传病,始于这一代的择偶与婚配。以2型糖尿病病人为例,如果爸爸妈妈中有一方得了2型糖尿病,遗传机率在七分之一和十三分之一之间;但如果父母双方都是2型糖尿病,遗传机率就加强到二分之一。所以,糖尿病病人之间不建议相互婚配。

  生育与保健

  受孕,这是一个重要的关键时期。患糖尿病的妇女,常有闭经、月经紊乱,难以受孕,即使怀上小孩,因为血糖不稳定,容易引起流产、早产、死胎、巨大儿和低体重儿,母亲也容易发现酮症酸中毒,先兆子痫、妊娠高血压等。

  糖尿病育龄妇女要把血糖控制和稳定,方能使月经恢复正常。受孕后,同样要稳定血糖正常,方能确保母婴健康,顺利分娩。

  调控饮食仍然是糖尿病孕妇医治的重要措施之一,不但要保证孕妇自身的能量,还需要提供胎儿的营养。若过度控制饮食,将干扰胎儿生长发育,出生低体重儿。随意进食不调控,则使血糖升高和不稳定,对母亲和胎儿也不利。所以,妊娠期的饮食医治,既与非妊娠期相似,但又有不一样的之处。

  此外,每日多在户外散步活动,有利降血糖和钙的吸收。停用所有口服降糖药物,改用注射方式,经常监测血糖,依据血糖,调理剂量,必须要使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内:空腹血糖<6.0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尔/升。还需要密切观察体重的变化,若体重增长过快或维持不变时,应请产科和内分泌科医生检测。

  早期发现,医治遗传病

  遗传病并非都是在出生时就能表现出来的。有的在小孩时期,有的在青少年期,有的甚至成年后才逐渐显出症状和体征,如能在症状发现前就做出诊断,能够控制一些遗传病的发生。

  糖尿病早期的表现,比如喝水喝得非常多,吃得也多,但不长体重,吃得多,喝得多,还有尿非常多,如果有这三多表现。最好在没有这些表现的情况下,不吃高糖的食物,经常做尿检测,就能够了,好的生活习惯加上这两个检检测,基本上能够保证。就是遗传到了,能够减少病发的机会,使小孩处于正常的状况。

  避免肥胖

  体重超重或肥胖者得糖尿病的机率要比体重正常的人高数倍。基于以上原因,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要想不得糖尿病,必须调整饮食结构,改变饮食的不良习惯,加强体育锻炼,避免体重超重或肥胖。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要做到合理饮食,保持粗杂粮、细粮以及荤素的合理搭配,少吃过咸、高热量的食物以及零食,饮食以清淡为宜。

  要保持适量的运动

  以利于消耗热量、调整血脂紊乱、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还要做到戒菸限酒。

  要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

  人如果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下,体内升糖激素分泌增加,会使血糖升高。对一个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来说,如果长期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很容易诱发糖尿病。因此,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要注意调节情绪,合理释放压力,保持心态平和。

​猜你感兴趣:

1.中药补肾的小偏方效果最好

2.哪些偏方可以治疗高血压

3.治疗男人肾虚的中药秘方

4.治疗糖尿病验方秘方

5.女性美容养颜的秘方有哪些

6.糖尿病治疗小偏方-
第2个回答  2024-05-05
开启健康之旅,血糖平稳有方
血糖高企,犹如暗夜中的迷雾,笼罩着健康。作为一名女性,你渴望拨开迷雾,找寻调理糖尿病的秘方。以下的秘方和饮食原则,将为你照亮前路,迈向健康之路。
秘方一:药食同源,调理平衡
黄连苦杏仁汤:杏仁苦寒,清热润燥,黄连泻火解毒,两味相合,清热降糖,适用于阴虚火旺型糖尿病。
党参茯苓粥:党参补气健脾,茯苓健脾利湿,二者同用,补气健脾化湿,适用于脾胃虚弱型糖尿病。
葛根山药饮:葛根清热生津,山药补脾益肾,合用清热补虚,适用于气阴两虚型糖尿病。
秘方二:穴位按摩,疏通经络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犊鼻穴外1寸,按摩此穴,调理脾胃,改善血糖。
三阴交穴:位于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按摩此穴,补肾益脾,平衡血糖。
内庭穴:位于足背第2、3跖骨间凹陷处,按摩此穴,清热泻火,降血糖。
饮食原则:少食多餐,合理搭配
少食多餐:一日三餐改成五餐或六餐,每餐分量减少,避免血糖骤升。
粗细搭配:粗粮富含膳食纤维,有助延缓血糖升高,合理搭配精细粮食用。
多食蔬菜:蔬菜膳食纤维丰富,能稳定血糖,同时提供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适量水果:水果含糖量较低,可以选择苹果、*莓、蓝莓等水果适量食用。
优质蛋白:鱼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提供必需氨基酸,不易引起血糖波动。
限制脂肪:脂肪消化慢,会延长血糖升高时间,应限制摄入。
控制糖分:白糖、甜饮料等高糖食物,会快速升高血糖,需要严格控制摄入。
其他建议:加强运动,保持心态平衡
规律运动:运动能促进葡萄糖利用,降低血糖,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剧烈有氧运动。
保持心态平衡:糖尿病患者易焦虑、抑郁,保持心态平衡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压力。
定期监测血糖:定期监测血糖,及时发现血糖异常,便于及时调整用药和饮食。
积极就医: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积极就医,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做好自我管理。
遵循这些秘方和饮食原则,你将踏上健康之路,控制血糖平稳,重拾往日活力。愿你摆脱糖尿病的困扰,拥抱健康无忧的生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