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营养是如何溜走的?该如何挽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4
要 健康 的身体,就要每天多吃蔬菜和水果。这是人们烂熟于心的营养秘诀。但是,你看到的蔬菜营养含量,并不等于实际的身体摄取量。虽然任何烹饪方式都有营养流失的问题,但在我们准备和烹制蔬菜的过程中,食物营养也会因为各自特性的不同而大量流失。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蔬菜的营养究竟是如何溜走的。

一、储存

上班族工作紧张繁忙,很多人都习惯一周做一次大采购,把采购的蔬菜存在家里慢慢吃。但将蔬菜长时间存放再食用并不 健康 。蔬菜久放营养跑光你知道吗7蔬菜每多放置一天都会损失大量的营养素。例如菠菜在通常状况下(20 )每放置一天,维生素C损失高达84%。因此,防止蔬菜营养流失的第一条,就是要新鲜蔬菜新鲜买,对于一些时令蔬菜建议最好少量经常地购买,而不是一次买上一大堆扔在冰箱里隔上三五天再吃。相比较一般蔬菜,有些蔬菜(比如西红柿和青椒)的营养流失的就没有那么快,可以保存得稍久一些。

研究显示,低温可以减少维生素的损失。如新鲜圆白菜在冰箱冷藏一周,其维生素C的含量不会降低。在没有冰箱的情况下,把素菜放在避光、通风、干燥的地方贮存,也能减少维生素的损失。

低温可以延缓蔬菜出现腐败变质,但绝不是温度越低越好,大多数蔬菜的适宜保存温度是3 -10 。但黄瓜是个例外,其贮存温度不能低于10 。如果放在4 左右的冰箱里冷藏,黄瓜颜色会变深,瓜体变软,切开后可见到透明状的胶状液体,黄瓜的清香味荡然全无。

需要注意的是,蔬菜买来后不加处理,直接塞进冰箱的方法并不科学,在冰箱中储存蔬菜还是很有讲究的。

如果是叶菜类,在放进冰箱之前,要先把附着在上面的泥土、残枝败叶剔除,可以不用清洗,若一定要清洗,务必洗干净,并将水分沥干,然后尽量让茎干朝下用透孔塑料袋(方便空气流通)或是干净的纸包好,放进冰箱冷藏室最下层抽屉中储存。

根茎菜类或是花果类的蔬菜,如萝卜、茄子、甜椒莴苣、芦笋等在放进冰箱之前,最好用布或纸巾擦拭干净,然后放入塑料袋束紧袋口,或用保鲜膜紧紧包裹好,或多包两层纸,再存放于冰箱的最下层。

不管哪种储存方法,都不如趁新鲜尽快食用。

二、加工

蔬菜买来后要清洗、加工,这些过程也是营养流失的主要途径。如果不加留意,蔬菜为我们提供的大量维生素,肯能在没下锅之前就所剩无几了。

1、合理清洗,锁住营养

有些人买菜回来,喜欢放到水中长时间浸泡,以此减少农药残留。其实,蔬菜清洗的奥秘很多。一般情况下,蔬菜清洗的次数越多,浸泡时间越长,营养流失的就越多。特别是一些瓜果蔬菜中所含的水溶性维生素,在水中浸泡时流失得更快。

浸泡去除农药的方法,并不是对所有蔬菜都有效。有科学家做过实验,把经过检测后的农药残留超标90%以上的豆角在水中浸泡一小时,1.5小时,两小时。然后再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结果发现三者的区别不大。因为好多农药都是酯溶性的,并不溶于水。

要防止营养流失,蔬菜最好用流动的水冲洗,不宜浸泡,洗的次数也不宜过多。

2、丢掉叶子,就是丢掉营养

人们一些习惯性的蔬菜加工方式也是营养流失的因素。比如,扔掉芹菜的叶子。其实芹菜叶中所含的胡萝卜素远远高于芹菜茎中的含量。再比如圆白菜外层,绿色叶片中胡萝卜素的含量是内层白色叶片的21倍,铁是三倍,维生素是1.5倍。莴苣外部的青叶比莴苣茎内部的钙、铁、维生素A含量都高。

除此之外,还有人掐掉豆芽的两头,扔掉青椒生籽的白色海绵部分扔掉冬瓜的白色芯部。其实这些加工方法都是错误的。豆芽中营养最丰富的部分并不是白嫩的芽柄,而是淡黄色的豆瓣,这部分比芽部分维生素C多2-3倍:青椒和冬瓜的白色芯部都是维生素C含量特别高的地方,丢掉也很可惜。

蔬菜几乎每一个部分都有营养价值,而绿叶是植物合成营养成分的“工厂”,也是营养之精华所在,扔掉绿叶会极大地降低蔬菜的营养价值。吃菜要尽量吃完整的、纯天然的最好。不要追求特别脆、特别白、特别甜之类的“境界”。如果觉得它们在色彩上或口感上有碍,可以在烹调方法上进行调整,或单独制成另一道菜。比如老北京风味的“炒茄子皮”和“拌萝卜皮“,就是集特色、营养、 美食 于一身。

3、加工顺序,先洗后切

蔬菜的改刀方法和顺序也有营养流失密切相关。菜应先洗后切,以免维生素随水流失。比如圆白菜切碎后清洗,可流失30%的维生素C。切好的菜长时间不炒,暴露在空气中也会破坏一部分维生素。比如黄瓜切片后一小时,维生素C的保存率为67%,三小时后为50%。将萝卜擦成细丝,在10 下放置24小时,维生素B1损失27%。甘薯丝的维生素B1损失21%。番茄打成浆后放到第二天(24小时),保存的维生素C只剩60%。

千万别认为先切后洗更干净,事实上切了再洗不仅更容易让水溶性维生素逃到水里,而且切剁过程破坏了蔬菜组织和细胞的结构,使营养物质因长时间与空气接触而流失。故菜切好后不要存放太久,宜尽快煮食。

另外,在做菜馄饨、包子的馅心时,需把蔬菜切细,达时有大量的汁水流出。有的人为了成型或包馅的方便把汁水挤掉,这样就把菜中70%的维生素、矿物质丢弃了。正确的方法是将蔬菜与香干、香菇、肉等一起剁切、搅拌,让蔬菜的汁水渗到其他馅中。

三、烹调

1、急火快炒流失最少

维生素C、B1都怕热、怕煮。据测定,急火快炒的菜,维生素C损失仅170%,若炒后再焖,菜里的维生素C将损失59%。所以炒菜要用急火,这样炒出来的菜,不仅色美味好,而且菜里的营养损失也少。蔬菜中的维生素C遇热易氧化分解,在急火快炒或加盖短时间加热时其损失量较少。据研究表明,如果烧上10分钟,维生素C减少6O%或更多。

烹制蔬菜的诀窍只有4个字“急火快炒”,因为煮的时候越长,蔬菜中的维生素C、B1流失就越多。就算要做蔬菜汤,也要等水开后再将菜下锅尽量减少蔬菜在水中煮的时间。

2、趁热快吃菜汤别剩

有人为节省时间,喜欢提前把菜烧好,然后在锅里温着等人来齐吃或下顿热着吃。其实蔬菜中的维生素,在烧好后温热的过程中可损失25%。烧好的白菜若温热15分钟可损失维生素C约20%,保温30分钟再损失10%,一小时再损失20%。假若青菜中的维生素C在烹调过程中损失20%,溶解在菜汤中损失25%如果再在火上温热15分钟再损失20%,共计65%。那么我们从青菜中得到的维生素C就所剩不多了。许多人爱吃青菜却不爱喝菜汤,烧菜时大部分维生素溶解在菜汤里。以维生素C为例,小白菜炒好后维生素C有7O%溶解在菜汤里,新鲜豌豆放在水里煮沸3分钟,维生素C有50%溶在汤里。

3、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

食物在烹调时遭到损失,是不能完全避免的,但如采取一些保护性措施,则能使菜保存更多的营养素。

(1)放醋。由于维生素具有怕碱不怕酸的特性,因此在菜中尽可能放点醋,即使是烹调动物性原料,醋也能使原料中的钙被溶解得多一些,从而促进钙的吸收。

(2)勾芡。勾芡能使汤料混为一体,使浸出的一些成分连同菜一同摄入。

(3)注意盖好锅盖,防止溶于水的维生素随蒸气流失。

(4)炒菜时应尽量不加或少加水,煮菜时应先将水烧开,然后再放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