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内在美”:你所说的“内在美”,也许是假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4
在爱情里,我们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真正爱我的人,就该爱我丰富的内在而不是肤浅的外表……”

在友情中,我们也会发自内心的认为:“对方愿意和我走在一起,就是因为我真诚、善良……”

在亲情方面,我们则会理所当然的以为:“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不需要理由的,血缘关系无可替代……”

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我们都一再强调自己的主观感受,似乎“内在美”是一切的基础,无论是我们的言行举止多么卑劣,无论是我们说过什么错话,做过什么错事,似乎只要我们的“内心”还是一如既往地“不忘初心”那就够了。这就说明,我们还是我们,真实的我们。

而那些,过错,或不雅的举止,或无可奈何,或并非我愿,或无意为之。

总希望得到原谅,和能够被理解并接受。

而事实是,并非如此。

我们都会介怀,对别人如此,别人对我们亦是如此。

往往这时候,就会有这样的声音出来(内在美才是最重要的),然后,自我安慰自己,继而,继续犯错,继续安慰,继续犯错,如此循环往复。

也就是这样,不觉得自己有错,所以一直犯错也不自知,甚至永远都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这样自私而充满愤恨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别人指正,便觉得对方不了解自己;无人说,便觉得理当如此。殊不知别人已经不愿多说,既知道你不愿意改,知道你不会改,那么说与不说,反而是多费口舌,以及显得人家的不是,那又怎么会多说呢?

所以, 很多时候,我们错了与否可能和客观事实没有关系,有关系的是和我们的态度以及认知。自欺欺人,或无知。

当然,很多时候,也不一定别人就是对的。

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有这样一种批判的精神,和审视的态度,即对自己也对别人口中的自己做一个比较,从而更清醒的认识自己。

从百科上,我找到了“内在美”的定义,如下:

坦白说,就我个人而言,我是不太愿意去以这样一个标准去要求别人了解我,认识我。

包括我自己,我也不愿意做过多的掩饰,或刻意的隐藏什么,不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

我觉得,我的言行也许并非出自我本意,但结果而言,这就是我最后的选择,也就是说在“内在美”和“现实”之间作出“衡量”,继而取舍,从中找出符合自己内在和外在的选择,从而行动。

这也不排除,其中有 “趋利避害” 的性质,或者为了某些 利益,个人原因,或其他原因,自私的或无私的行为。

所以,“内在美”是什么呢?

我的理解是: 一个人的底线和“三观”间的最终体现。

简单的理解就是, 是行为举止的规范和规律(常规或非常规),是原始驱动力 。

也就是说, 一个人的某方面行为可能代表不了这个人,但从某种角度说,这就是“内在美”的具体体现。尤其是,在一瞬间、某件事,或某个问题上,它就是“内在美”。

简单的说就是,“内在美”是外在表现的核心,主导因素。

这也就是从动物的属性而言,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即思维和选择。

在思维和选择间,思维是选择的前提,没有思维活动的选择并不能称之为选择。

那么, “内在美”的核心是什么?思维。

因为不论是“思想、品德、情操、性格”等内在素质,如果没有思维的存在是无法判定这些“事物”的属性的。

从某种角度讲,抛开思维本身,其他的内在素质是不存在的。

即,一个事物的具体属性源于事物本身,但,事物属性的作用或者说价值或好坏,却并非事物属性所决定的。

简单理解就是, 能力本身有没有用,不取决于能力,而在于能力的运用是否恰当 。

同理, “内在美”本身是概念词,它有象征意义,但并没有实际的具体的体现。

就像“美”本身而言,也只是知道它是褒义词,形容好的,漂亮的,但具体的,通用的定义却没有。即不能准确具体客观描述,有一般规律,但没有具体规律。

从这个角度说, “内在美”更像是一种来自于自身的自我认可。

但其实又不是, “内在美”其实是有客观的社会标准。 借用百科的说明是: “各个时代、各个阶级有着各种各样的人生观和人生理想。衡量其美与不美,是有客观的社会标准的,也就是看是否有利于人的创造能力的发挥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否有利于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是否符合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在这里,从人,到人类,以及大多数人民的角度而言, “内在美”更像是一种影响力和创造力的象征。

简单理解就是,能够通过“内在美”去传递“正能量” (或“美”), 且这里的“内在美”是可塑造的,并且随时代变化作用是不变的,即都起到推动作用。

就我个人而言,对“内在美”的理解, 更倾向于一种思维的认可,和现实体现的思维指导作用。

简单理解就是,“内在美”是修养,是思想,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综合表达,对外在行为起判断、选择和思维作用。最重要是后者,即思维。

而事实上,大多数人对“内在美”的了解,来自于对“外在美”的表象的对比,即短暂的,或表象的光鲜亮丽。

比如,长相、穿着打扮。

在这里,通常有人会这样去理解“内在美”,即长相上差距很大,但内心截然相反。

也就是将长相漂亮和内心邪恶综合为一体,而长相丑陋和内心善良结合为一体为例子。

简单理解就是 表里不一,心口不一,或言行不一( 贬义词 )均为“内在不美”。

但在词性上说,这是便于理解才举的例子。而现实是长相英俊的不见得品德败坏,长相丑陋的也不见得心地善良。

当然,在这里,我们只是用形容词去描述现象背后的品质,但不论我们的依据是什么, 其原理是根据现象,透过现象,去发现“内在美”。

也就是说, 很大程度上,“内在美”是体现在行为举止上,而非不可知,不可描述。

在明白这个事实之后,其实“内在美”已经很明显了,即为 长期性的,发自内心的,好的修养、品质、性格等等。

不过, 人的复杂性在于人有思维,懂得隐藏和善于伪装,所以怎么去判定一个人的“内在美”呢?

简单理解就是,你怎么知道对方不是刻意为之,刻意表现,即让 你看到他想表达出来的好的一面,而掩饰其真实意图或动机,以达自己的某种目的。

关于这一点,其实是没有答案的,这就是人本身的属性所导致的结果。

但通常来说,一般的依据是结合对方的言行,以及时间上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去判断。

即综合对方的言行举止,去判断对方的品质。

所以, “内在美”本身而言,一方面是解读者的理解方向;另一方面即为自己的思维方向。

解读者方面,和自身之间,是可能不一样的。

这也就导致“内在美”本身,是复杂的。

不过,在我看来,其实真情或假意,也许并不重要,关键是 是否符合“是否有利于人的创造能力的发挥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否有利于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是否符合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的标准。

在这里,很明显忽略自身的“内在”想法,或主观想法,而以事实为依据,加以判断和评价一下。

简单的说,你理解的“内在美”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符合客观的社会标准。

所以,按照这个思路,其实“ 真正爱我的人,就该爱我丰富的内在而不是肤浅的外表…… ”这样的声音,是偏离了“内在美”的本质的。

简单理解就是,“内在美”在于是否履行或符合现时代社会标准,而不在于个人的内在审美,而这里更多的解释为“真正爱自己的人,应该爱自己的脾气、性格、修养、内涵,而不是外表”(系内在审美)。

所以,这样的声音大致上是偏离了“内在美”的本质,也偏离了“爱”的本质。

所以,综上所述,大致能够知道“内在美”指的是,在集体和个人利益之间选择集体利益,在人类和集体利益之间选择人类利益,在小我和大我之间牺牲小我。

也就是说,“内在美”不仅仅是个人的臆想或追求,而是大的范围内(时代背景,或别的)的社会的标准,同时也是个人的“心灵”与“外在”的高度统一,且更注重前者,体现在后者。

当然,不管是人类、社会,还是群体或组织,主要成员还是人本身,而人的共性和个性之前,共性的认可也可能和个性高度统一,这就是“内在美”。

但大多数而言, 个性和共性是有差距的,这也就意味着,很多人说的“内在美”可能并不是真正的“内在美”。

所以,也许你所说的“内在美”,其实是假的。

朴童

2018年02月于厦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