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及其启示意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01-24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兴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主要创始人,他提出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动机理论》中提出人类需要五层次理论。1954年在《动机与人格》中补充了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形成了由低到高不同层级排列的需要系统。
1.需要层次理论基本内容
(1)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指人类维持生存和种族延续的需要,是最重要、最有力量的需要。
如:呼吸、水、睡眠、生理平衡、分泌。
(2)安全需要
安全需要是人类期盼稳定、安全、保障而避免灾害、威胁、混乱的需要。如:人身安全、健康、工作环境、周围氛围、环境安稳的需求。
(3)归属和爱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是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如:亲情、友情、爱情。
(4)尊重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是个体基于自我评价产生的自尊和期望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如:地位、荣誉、信心、成就、自尊他尊等。
(5)认知的需要
认知需要是克服障碍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如:求知、学习。
(6)审美的需要
审美需要包括对秩序、对称、完整结构以及存在于大多数儿童和某些成人身上的对行为的完美的需要。如:审美、真善美、完美状态。
(7)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创造的需要,是追求实现自我理想的需要,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和才能的心理需要,也是创造力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
2.需要层次理论中层次的关系
(1)最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2)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两种类型:“匮乏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
所谓“匮乏性需要”,也叫基本需要或缺失性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指人在满足这些需要的时候,完全依赖于外界。当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将直接危及个体的生命。
所谓“成长性需要”,包括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不回避挑战,甚至刻意追求挑战;不回避紧张状态,甚至刻意保持适度的紧张状态。
(3)马斯洛认为,一般情况下,当某种低层次的需要得到部分满足之后,就会向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如“衣食足而后知荣辱”。但这种需求层次的等级也不是绝对的,有时人会在低级需要尚未得到满足之前,去寻求高级需要(如自我实现的需要)。
(4)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第2个回答  2021-01-10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各种需求归结为五大类,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1)生理需求
生理需求是人类维持生存最基本的需求,包括对食物、水、衣服、睡眠和性等的需要。只有当这些最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其他需求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
(2)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包括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以及对职业保障、生老病残保障等方面的需求。人们的储蓄、保险习惯以及国家针对有关方面的立法,都体现了这方面的需求的重要性。
(3)社会需求
社会需求反映的是爱和归属的需要,人需要在一定的群体中生活,希望得到友谊和爱情,如果这方面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会使人产生孤独感和压抑感。
(4)尊重需求
一般人都有基于事实给予自己高评价的倾向,并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由此产生两方面的需求:第一,渴望有能力、有成就、独立而自由;第二,渴望得到名誉和声望。尊重需求的满足,使人增强自信心,觉得自己在社会上有地位和价值,有发展前途。
(5)自我实现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是指按照自己的意愿,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创造价值,成就一番事业的需要。
对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需要着重指出以下几点。
第一,上述各需求层次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需求的五个层次之间依次递进。当低一层次的需求“相对”满足之后,追求高一层次的需求就会成为主导需求;并不是低层次需求“完全”满足之后,高层次需求才成为最重要的。另外,人们在某一时刻可能同时并存好几类需求,只不过各类需求的强度不同而已,但一般情况下会有一个是主导需求。

第二,需求满足的难易程度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需求层次有关。较低层次的需求偏重于物质生活方面,需求弹性较小;而较高层次的需求偏重于精神生活方面,需求弹性较大。在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生理、安全、社会需求都是很重要的需求,同时也是比较难满足的需求;在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往往成为重要的需求,同时也是比较难满足的需求。
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当员工的低层次需求普遍成为主导需求时,不能忽视个别员工高层次需求的满足;当员工的高层次需求普遍成为主导需求时,不能忽视个别员工低层次需求的满足。
第三,五个层次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的共同需求特征,但并不完全适用于每一个个体,对于不同的社会文化以及个体性格特征而言,例外的情况并不鲜见,因此管理者在采用需求层次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灵活应用。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