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上海财经大学的第二课堂学分制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07

在探讨上海财经大学的第二课堂学分制度时,我们不禁要问:它究竟是怎样的体系,又为何引发了同学们的广泛关注?


首先,让我们澄清一个误区:二课学分并非仅通过参加各类活动就能轻易积累。讲座学分至关重要,它考验的并非简单的参与度,而是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反思。讲座二课制度,特别是近年来引发热议的甲申讲坛取消学分事件,成为了同学们聚焦的焦点。


甲申讲坛事件中,世界银行副行长祝宪的讲座本应是一次学术盛宴,然而主讲人声音过小和内容的空洞让听众大失所望。讲座笔记的强制性要求,让这种学分制度显得颇为荒唐,尤其是在财经学府中,这种强调硬性需求而非市场驱动的方式显得尤为突兀。


上财学生常常被误解为功利,但这并不全面。事实上,许多学生在专业学习之外,涉猎广泛,阅读量丰富,他们对人文知识的热爱并不逊于任何其他高校。功利的标签,往往是他人基于刻板印象的误读。学校领导和学长姐们或许也受到这种不自信的影响,从而推出了看似解决实际问题,实则有违教育初衷的二课制度。


理想的情况是,高质量的讲座和课程会引发学生主动参与,而非简单地依赖学分制度。然而现实是,充斥校园的水课和讲座,因为二课系统的庇护,反而加剧了问题。它们不仅未能提升教育质量,反而在批判学生功利性的同时,暴露了自身的不足。


因此,上海财经大学的第二课堂学分制度需要反思,它应当鼓励真正有价值的知识分享,而不是成为粗浅活动的评分工具。只有当教育体系真正回归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而非单纯追求分数,这样的制度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