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再贴现政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22
问题一:解释再贴现政策的过程 再贴现又称“重贴现”是商业银行以未到期的合格票据再向中央银行贴现。对中央银行而言,再贴现是买进票据,让渡资金;对商业银行而言,再贴现是卖出票据,获得资金。再贴现是中央银行的一项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其它经济变量。再贴现业务是中央银行调节市场银根松紧及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手段。
再贴现是中央银行使用最为悠久的货币政策工具,最早可以追溯到18-19世纪国际和地区间的票据交易。商业银行将商业票据低于票面价值地卖给中央银行就是再贴现。再贴现的原始动机为保障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后来,逐渐发展演变成决定和调节利率的主要手段。
需要注意的是,再贴现和普通意义上贴现,很接近。但还是有具体的区别。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进行的贴现行为。而普通意义上的贴现是指银行承兑汇票的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贴付一定利息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银行的票据行为,是银行向持票人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

问题二:请问什么叫做央行的再贴现政策?再贴现率?能否通俗举例说明~ 再贴现即一般银行资金不够时,除同业间相互调借外,便向中央银行融通借款。借款方式,便是用手上现有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重贴现,以获得资金。这种再贴现时支付的利率叫再贴现率。
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再贴现意味着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贷款,从而增加了货币投放,直接增加货币供应量。再贴现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决定再贴现额的高低,而且会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再贴现需求,从而整体影响再贴现规模。
比如去年年末,银行钱荒。很多银行现金流出现问题。因此,不少商业银行,拿自身的现有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重贴现。就好比,一个人自身资金周转出现问题,于是拿自己手中的贵重商品,向当铺去抵押,换回资金以周转。

问题三:再贴现政策的作用 再贴现政策具有以下三方面作用:能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超额准备,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决策,使其改变放款和投资活动。能产生告示效果,通常能表明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从而影响到商业银行及社会公众的预期。能决定何种票据具有再贴现资格,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投向。当然,再贴现政策效果能否很好地发挥,还要看货币市场的弹性。一般说来,有些国家商业银行主要靠中央银行融通资金,再贴现政策在货币市场的弹性较大,效果也就较大,相反有些国家商业银行靠中央银行融通资金数量较小,再贴现政策在货币市场上的弹性较小,效果也就较小。尽管如此,再贴现率的调整,对货币市场仍有较广泛的影响。

问题四:再贴现政策的基本因素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再贴现业务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探索发展和逐步加快发展的阶段,再贴现政策在我国金融宏观间接调控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1995~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办理再贴现累计发生额分别为844亿元、1358亿元、1332亿元和1001亿元;1998年末,中国人民银行再贴现余额仅为332亿元。从总体上看,再贴现所占基础货币的比重偏低。制约再贴现业务发展和再贴现政策效应发挥的因素,从实际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按照现行贴现的主要操作规范――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再贴现操作实行总量比例控制、期限比例控制和投向比例控制。这一操作规则在中国人民银行对再贴现限额实行集中管理和统一调度的管制下,显得缺少灵活性,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再贴现政策的活力。而且在实际操作中难度也较大,基本上考察的仍主要是手续是否完备。近年来,虽然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适当扩大再贴现的范围(对城乡信用社)、拓展再贴现的票据种类(对商业银行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给予再贴现)等政策措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未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商业承兑汇票的再贴现业务基本上没有开展。

问题五: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的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是什么意思! 所谓再贴现就是中央银行贷款给商业银行,如工行。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央行在货币或资本市场上买入或卖出债券

问题六:再贴现政策是什么呀,具体解释一下,谢谢 再贴现政策是人民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的利率,也就是商业银行再贴现的成本来调节商业银行手中的资金。如果中央银行希望商业银行增加放款,也可以用有吸引力的条件主动购买商业银行手中未到期的票据,增加其资金。如果再贴现的利息提高,就相当于再贴现的成本提高,也就相当于商业银行和人础银行相应的收缩资金,反之,如果再贴现成本下降,就是成为人民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的过程。

问题七:央行的再贴现政策指什么? 1、概述
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最早拥有的货币政策工具。现代许多国家中央银行都把再贴现作为控制信用的一项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转让。对中央银行来说,再贴现是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票据,流出现实货币,扩大货币供应量。对商业银行来说,再贴现是出让已贴现的票据,解决一时资金短缺。整个再贴现过程,实际上就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间的票据买卖和资金让渡的过程。所谓再贴现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制订或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应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
2、具体内容
1.规定再贴现票据的种类。商业银行可以拿客户借款时提供的票据来办理再贴现,或者以中央银行同意接受的其它抵押品作保证而申请贷款。可用作抵押品的通常是 *** 债券以及经审查合格的商业票据。中央银行若公开挂牌,规定某些行业的票据可优先办理再贴现,这种情况表明了中央银行的资金意向,旨在扶植某些行业的发展。
2.规定再贴现业务的对象。各国中央银行根据本国的不同情况,对此有不同的规定。许多国家允许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但也有一些国家对贴现对象有比较严格的限制。如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再贴现业务只限在会员银行之间进行,英格兰银行的贴现对象只是英国十一家贴现商行持有的一级证券或银行汇票。
3.再贴现率的决定。这个问题关系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所以必须谨慎行事,决定的过程也比较复杂。早期曾出现过各地中央银行自行决定再贴现率的情况,后来随着西方国家中全国性的金融市场的出现和统一的市场利率的形成,各地采取不同的贴现率在实践中已经行不通了。更重要的是,为了贯彻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也要求再贴现率必须统一。因此,现在各国的再贴现率一般由中央银行决策机构统一确定。
中央银行的决策机构必须定期举行会议,研究再贴现率,会议通常分析现阶段的经济与金融形势,讨论再贴现率执行中的问题,最后以投票形式决定再贴现率是否变动和如何变动。
4.再贴现业务管理。对再贴现业务的管理是再贴现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办理再贴现是中央银行给予的一种优待,使商业银行能够应付一时的准备金不足。但商业银行可能滥用贴现之便套利,如用贴现而来的资金从事有价证券、房地产或商品的投机和买卖。中央银行为避免此等事情发生,必须对再贴现业务进行管理,包括审查银行的贴现申请、了解商业银行贷款的用途和性质等等。
详情可以参照百度百科~~~其他内容也可以到网页中寻找……

问题八:贴现政策包括包括什么最主要的是什么 1、贴现政策是指货币当局通过变动自己对商业银行所持票据再贴现的再贴现率(简称贴现率)来影响贷款的数量和基础货币量的政策;现在已是扩及对商业银行各种信用支持的利率。当一国中央银行以提高或降低贴现率的办法,借以紧缩或扩充货币投放于信贷规模,吸收或排斥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出入,以达到调节经济与国际收支的目的,即为贴现政策。
2、中央银行提高或降低贴现率,就会造成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减少或增加,进而又会引起货币供应量减少或增加;与此同时,由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减少或增加,将会导致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提高或降低,进而又会引起市场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提高或降低。
3、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该国中央银行就调高再贴现率,从而使市场利率提高,外国短期资本为获得较多的利息收益而会流入,本国资本也不外流,这样在资本项目下,流入增加,流出减少,可减少国际收支逆差。此外,提高利率,即对市场资金供应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会使投资与生产规模缩小,失业增加,国民收入减少,消费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从而降低经常项目的逆差。至于在顺差情况下,则由当局调低再贴现率和放宽货币政策,从而起到与上述情况相反的作用,以压低顺差的规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