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道与日本国民性(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31
上周提到《武士道》这本书认为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核心是“忠义、勇敢和仁爱”,很多人可能会对此感到困惑。日本人在侵华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残暴,视乎与仁爱毫不相干。

其实日本的武士道分为两派,两派的观点截然相反,一派是士道派,比较强调文武兼修,强调道德对于武士行为的约束;另一派则是叶隐派。

《叶隐》,是一本古书的名字,是江户时代传诵的武士道修养书。之所以起名叫叶隐,意思是武士就像树木的叶荫,要在看不见的地方为君主卖命舍身。这一派比较强调武力,就比较残忍。这本古书主张武士应当果断地死、毫不留恋地死、毫不犹豫地死,要在心理上先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别人。先能不要自己的命,才能要他人的命。

《武士道》这本书的作者认为,《叶隐》这本书并不能代表武士道精神的全部,他也不认同《叶隐》所体现的武士道思想。比如,本书认为,叶隐一派提倡的勇于牺牲,其实都是匹夫之勇,真正的大勇其实应该是平静和从容,真正有勇气的人是非常沉稳的。要在大勇和匹夫之勇之间做出区分。

在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就特别宣扬和利用了《叶隐》这本古书所体现的武士道精神。为了训练对死亡习以为常的态度,有的武士甚至让儿子练习对真人进行斩首,非常残忍。我们在一些揭露日本侵华期间的残暴史实资料中就能看到日本军人的这类图片。

相比之下,新渡户稻造的这本《武士道》重在介绍武士道的正面价值,因此,被日本在战后积极加以利用和宣传,希望以此来改变西方世界对日本的看法。对于这点,我们作为读者需要用更为理性的角度来看待日本武士道精神,对作者的观点要辩证的加以分析,不能忽略武士道精神中那些更为负面的因素。

了解完武士道的精神内核后,这本书也介绍了武士道是如何进行教育训练的,它主要分三个方面。

一、 武士道在名誉方面的教育。

武士道特别看重荣誉心的教育,因为懂得羞耻可以让一切德行、风度和高尚道德获得重生,这也是日本耻感文化的体现。

作者认为武士道是强调通过修身的训练来弥补过重的名誉心带来的弊端,努力做到不因小事而激动,要为大义而愤怒。什么是为大义而愤怒呢?书中举了个例子,在围攻大阪的冬季战役中,原本充当前锋的德川家康少公子被安排成后卫,结果因丧失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而失声痛哭,一位老臣劝诫说,“你还年轻,以后机会很多。”他反问:“难道我13岁的年华也会有很多次吗?”由此可见,武士把荣誉看得比生命重要得多。

第二,武士道在克己方面的教育。

武士道的“仁爱”精神鼓励武士有一颗丰富的内心,但需要训练控制感情的能力。如果一个武士总是把自己的情感显露无遗,他就不被认为是一个优秀的武士。

儿子生病,父亲宁愿整夜站在门后倾听儿子的病情,也不愿当面表露情感。父亲拥抱儿子会被认为有损尊严。丈夫公然亲吻妻子被绝对禁止。这就是武士道教育训练的第二个方面——克己,武士阶层必须克制自己的感情,内心可以情感丰富,但必须喜怒不形于色。

第三,切腹教育。

当克制自己的情感发展到极致就是自杀。日本人认为选择切腹的方式了结自己的生命是具有高尚道德成分的死亡方式。它绝对不能等同于感情冲动、草率的轻生行为,而是对自己信仰的一种交代。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切腹的,只有武士才可以。

在中国的元朝和明朝时期,当时的日本正处于室町时代,那时武士切腹的行为就以出现。被誉为日本第一名将的源义经,被自己的哥哥幕府将军源赖朝逼迫之下,先杀老婆和孩子,然后从容切腹,并且把自己的肠子掏出来,大笑而死。

那时日本人都认为,腹部是灵魂和爱情的归宿。武士道选择切腹的方式自杀,是要把自己的灵魂呈现出来让外界评判,看看是不是清白的。

在作者看来,切腹不仅仅是自杀,而是维护武士名誉的一种方式,所以非常讲究技巧和死者的尊严,整个过程有特别的要求,充满着仪式感。对此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百度一下或者看看这本书时如何介绍的。

所以,在武士道的教育训练方面,作者认为武士的荣誉心并非因小事而激动,而要因大事而愤怒。武士并非要冷酷无情,而是应该有一颗丰富的内心但需要学会控制感情。武士也并非在遇到任何挫折时都选择一死了之,而是应以最大的可能忍耐和坚持,一旦需要以死亡来维护自己的名誉,则应断然选择切腹的方式有尊严地死去。

最后,在关于武士道的文化影响方面。作者认为日本人是通过自己实现了现代化,而不是向西方学习的结果。很多对近代日本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比如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等等,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在武士道而非基督教的影响下出现的,其中明治时代的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本身就是旧武士出身。作者认为在精神道德层面,武士道才是塑造日本现代化之精神支柱的重要力量。

在书中,作者也没有一味地为武士道精神唱赞歌,他也客观地分析了武士道给日本文化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比如,日本人不擅长抽象思辨是由武士道忽视形而上训练的教育理念导致。日本人过于骄傲自大也是武士道过于注重荣誉心教育的结果。日本人容易把技术问题变成道德问题也是武士道强调忠义的结果。所以,武士道精神对日本文化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

其实,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武士道也不例外。随着武士阶层的消亡,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传统武士道精神其实对当代日本社会的影响其实也在不断被弱化,现在我们只能从部分日本人的行为模式上隐约看到武士道文化的影子。在将来或许它也会消亡不在,人们只能在书中去认识什么是武士道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