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痛心悲悯的控诉——《官场现形记》读后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2
《官场现形记》描述了清末官场众多腐朽腐败现象,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该书以“千里为官只为财”为核心宗旨,以“通天底下一十八省,哪里来的清官”为社会现实,描写了清末官场上众多官员为升官、发财而进行的荒唐、丑陋、残酷行径。对上,他们巴结、逢迎、讨好、献媚、行贿、欺瞒;对竞争者或对手,他们算计、阴谋、明谋、明争暗斗、落井下石;对下,他们盘剥、欺压、凌辱、草菅人命;对洋人,他们崇洋媚外、唯唯诺诺,惟命是从、丧权辱国。

人性中有好的方面,也有恶的方面,但此书只描写了官场中人性阴暗的一面,而无好的方面的描述。每日打开此书,满卷阴暗、黑暗、残酷、残忍,真真叫人猝不忍睹,痛苦心堵。

文学是对人性的描述,一般写的总还比较全面,像这样脸谱化、纯粹只写一面的书实属少数。

谴责小说的直接源头是《儒林外史》,但《儒林外史》中尚有几个典型的正面人物、好人物,如庄老爷、郑老爷,叫人总还能感到些正气和希望。而《官场现形记》里写的全是坏人,几乎觅不到一个好官、一丝正气。

为什么此书只写一端,写的全是坏人呢?这种导向会不会让人悲观绝望呢?无论如何,总应该写点正气善良的东西啊!

忍着这种疑问、恶心、痛苦,看到最后一页最后二段,才明白这本书写作的初衷。

作者借一个垂死之人的梦,道明了此书如此设置的原委。此书初衷是教科书,有前后两部;前半部是专门指摘他们做官的坏处,好叫他们读了知过必改;后半部是教导他们做官的法子。可是在梦中,发生了火灾,这部书的后半部被烧掉了,所以只剩下了前半部。剩的这前半部,不像教科书了,倒像是《封神榜》、《西游记》一类的妖魔鬼怪。有人提议凭记忆再把后半部补出来;但一来工作量大,二来未必记得住。有人就说,那就先把这前半部印出来,虽不能引之为善,却可以戒其为非。于是,就有了这部《官场现形记》。

当然,这样结尾也是一种神幻设计,目的是给大家一个希望,告诉人们说,坏虽然坏了点,惨虽然惨了点,但一定会有希望的。也算对读者的一种聊以安慰吧。

我努力在书中找到一些好的东西来平衡内心。

第一,有一两个官员还不算特别、主动、狠毒地坏,只是没有智慧,不敢承担,糊里糊涂,稀里糊涂,得过且过,随波逐流。在本书里,这已经算是好的了。

第二,被坏官欺凌的弱小百姓让人生起了善良与悲悯。看了此书,你会觉得曾经有一个时期的百姓活得那么可怜,任人宰割,朝不保夕,无力掌握自己的命运。痛苦之余,心里会生起深深的慈悲与悲悯。这可能也是这本书想要传达的。

写作技法上:

书中略让人感到开心的是人物名字的谐音,常常取讽刺意。比如:贾筱芝——假孝子;时筱仁——是小人;王博高——王八羔;申守尧——伸手要;梅飏仁——媚洋人……这样的谐音取名书中还有很多。唯有闭上眼睛,寻找、品味这些谐音的意思时,心中方始有点平衡、报复、怒骂的安慰。也算是读此书的一点小乐趣吧——残酷中的乐趣。细想想也对,无论生活或历史怎样残酷,人们都应该想办法找乐趣活下去。

另外,也非常佩服作者的思路开阔,能设计出来一环套一环的坏人坏事情节。写好人好事容易,写坏人坏事不容易。这就像人们常说,撒谎是很累的,因为为了圆一个谎,得编很多个谎,还得记性好,全能记住,可自圆其说。写这样反面题材、谴责题材的作品,就如要反向而为,要把坏人的谎言设计得出人意外、天衣无缝、滴水不漏、环环相扣,真是很不容易、很了不起的功夫。很多情节也让人看得啼笑皆非。可见,作者收集材料、思维与笔力,都是极上乘的。

读历史、读谴责小说使人悲悯,也有使人抑郁的可能。所以,如果内心还不够强大,或还没做好准备之时,建议暂不要看此小说。

总之,掩卷,真正是“苦辣甜酸遍尝滋味,嬉笑怒骂皆为文章。”这是此书最后一回的回目,也正可做此书的总结。

最大的希望:希望小说反映的只是那个时期的社会现状;希望当今及后世所有为官的都清正廉明,无愧于心,爱民如子,引领社会进步与发展,带领人民迈向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