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林语堂学《读书的艺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6
昨晚,读林语堂的文章,《读书的艺术》。无比的愉悦,感受到了一种久没有过的、快乐的阅读体验。直至深夜,意犹未尽,反复品味,不舍睡去。

我觉得,人这一生,最应该培养起来的良好习惯,或兴趣爱好,就是读书。

最喜欢黄庭坚说的一句话: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这个“面目可憎”,我理解是多了几分尘世的俗气。读书,可以使我们跳脱红尘的俗气、束缚、与羁绊,获得一种心灵的超脱与自由。哪怕是暂时的。

读书,可以增长知识,提供思索的素材,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开阔创造的可能性。

读书,可以提升修养,使人高雅,让人更有内涵。

读书,可以提升智慧,让人更加豁达,深刻,旷远,开阔。

读书,是请到了很多的老师、高人与智者,聆听他们的智慧与经验,是最有效提升自己的方式之一。

读书,是最有效消除孤独寂寞的良方。除了自己,唯有书是可以随时、永远长伴左右的。

书,是最安静的教导者、呵护者、陪伴者、抚慰者。

书,是最好的安神品、滋补品、美容品、化妆品。

且,读书的成本是最低的。书,可买,可从图书馆借;可看纸质版,可看便宜的电子版,非常的经济、方便。

读书的时间和空间是非常灵活的。可以在业余时读,闲暇时读,等车、等人时读,乘车乘飞机时读,泡脚时读。可以晨起读,午后读,雨夜读。睡前,当作最好的催眠方式读,入睡会特别快,睡得特别香……

读书不是受苦,不需要头悬梁,锥刺股。如果要用这些法子强迫自己读书,这并不是刻苦,也不是励志,而是对读书,或所读之书根本没发生兴趣。

总之,读书是一个人所能享受的最美好的乐趣。

林语堂先生说,没有什么必读书目,跟着自己的感觉去读书,你在某个时期最想读的书,就是它了,拿来读就可以了。

你会发现,一个时期与另一个时期,你感兴趣的书可能会不同。

同一本书,你在不同时期、不同年龄、不同经历后再读,会有不一样的理解、感悟与收获。所以,有些经典是需要多读的。

林语堂先生建议,对读书的人来说,这一生你必得找到一个或几个你最爱好的作家,你特别喜欢他的书,与他有心灵的共鸣。

然后,你把他的大部分作品,或非常重要的作品都读了,领悟了,也就达到了与他差不多的高度与深度。

苏东坡非常喜爱陶渊明及他的诗,除了狂热地研读陶的作品,还把陶的诗,全部和了他的韵,做了全部的诗。

据有人说,苏东坡是陶渊明的灵魂转世的,因为,苏在陶的诗里感到了极大的熟悉感,还有灵魂上的共鸣。他们的性格中,也都有洒脱、豁达、飘逸、乐观的特点,同样,他们也都是大文子、诗人、才子,人生经历中也很多相似的感受。

如果相信心灵相通,或灵魂感应的话,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这样一位、跟自己灵魂相通的作家。他会像一座灯塔,在前方指引着你,给你无穷的兴趣与力量,让你达到他的峰值。直到你对他的思想、深度、作品全部了然于心,活出了他的精神精髓。

然后,过几年,你可能又发现了另一个极爱好的作家,又非常认真地研读他的作品与内涵,从而再达到他的深度与高度。

林语堂先生说,我跟你保证,这么几轮下来,你一定也会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作家。

林语堂先生《读书的艺术》这篇文章,大约20多年前,我曾经看过。昨夜重读,又有了新的领悟与收获。这篇文章,是那么地洗炼,闪光,让人爱极,喜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