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曲(Concerto)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6

  交响曲是器乐体裁的一种,是管弦乐队演奏的包含多个乐章的大型(奏鸣曲型)套曲。源于意大利歌剧序曲,海顿时定型。基本特点为:第一乐章快板,采用奏鸣曲式;第二乐章速度徐缓,采用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等;第三乐章速度中庸或稍快,为小步舞曲或诙谐曲;第四乐章又称"终乐章",速度急速,采用回旋曲式奏鸣曲式等。下面我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交响曲。

  交响曲是通过综合运用并挖掘各种乐器性能及表现力,来塑造音乐形象,体现作曲家内心情感和思想理念的大型器乐套曲形式。由交响乐队演奏,它实质上是交响乐队的“奏鸣曲”,但比奏鸣曲更富于表现力、更加富于恢宏的气势。

  古典交响曲通常有四个乐章,其基本特征为:

  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音乐活跃,充满戏剧性,由两个对立主题作呈示、展开和再现,示意矛盾的起因、发展和暂时的结果。第一主题一般用主调,是该乐章的核心,通常气氛活跃,第二主题通常为属调(即比第一主题多一个升号或少一个降号),可以是优雅舒适,亦可以保持第一主题的动力。展开部通常包含频繁转调,海顿、莫扎特通常以一个主题为中心展开,而贝多芬习惯于用两个主题进行激烈的“对战”。再现部的两个主题通常都以主调形式存在,并且听起来比呈示部畅快。

  第二乐章,慢板,可以用三段体或变奏曲,亦可以采用奏鸣曲式,通常为下属调(即比第一主题多一个降号或少一个升号),有时也可以用关系调式,曲调缓慢如歌,内容往往表现生活的体验和哲理性的沉思,是交响曲抒情的中心段落,与第一乐章形成对比。有时候第二乐章也会出现一些不安稳的情绪(如海顿G大调第九十四交响曲和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

  第三乐章,常用小步舞曲或谐谑曲,通常建立在主调上,乐曲较为轻松、欢快,多为风俗性舞曲乐章,速度为快板或稍快,音乐体现了矛盾冲突之后的闲暇、休整和娱乐,有时候也代表着死灰复燃,继续奋斗。乐章三段式结构(拥有三声中部)。

  第四乐章,多采用舞曲性格的急板如回旋曲式、奏鸣曲式或回旋奏鸣曲式,乐曲的调性建立在主调上,其中贝多芬为了使第四乐章更明朗,常在小调交响曲中采用同主音大调(如c小调第五交响曲和d小调第九交响曲),内容与矛盾的结果有关,常表现乐观、肯定的态度和胜利凯歌般的节日欢庆场面。

  有时候,交响曲的乐章形式、结构可以由作曲家自己来定,可以颠倒乐章(如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就将第二乐章和第三乐章的形式颠倒),也可以增添或删去乐章(如贝多芬F大调第六交响曲和舒伯特b小调第八交响曲),也可以自行改变调式,或将其它形式的音乐借用到交响曲中。

  早期的交响曲(1725~1760)由17世纪末意大利式歌剧序曲演变而来。交响曲的前身是巴罗克时期的意大利歌剧序曲(sinfonia),18世纪上半叶作曲家们采用意大利歌剧序曲的快—慢—快结构谱写管弦乐作品,并将其称为交响曲。从此,交响曲逐渐取代了巴罗克风格的乐队协奏曲,成为音乐会中主要的器乐形式。序曲的“快板一慢板—快板”的3段形式,为交响曲的套曲形式打下了基础。18世纪中后期,序曲性质的交响曲脱离歌剧, 吸收大协奏曲、组曲及三重奏鸣曲的因素,发展成独立的3乐章的器乐体裁。但这时曲式尚未最后确立, 交响乐队的编制也未成形,交响曲仍属器乐重奏及小型乐队演奏的作品。这时,不少作曲家,为创建交响曲体裁作出了贡献。意大利的G.B.萨马蒂尼开始运用早期奏鸣曲式、动机式的旋律写作交响曲,并于1760年开始废弃通奏低音,以铜管乐来填补和声。曼海姆乐派的J .斯塔术茨创建了一个训练有素的双管制交响乐队,首创了具有“渐强”、“渐弱”等力度变化的演奏风格,并使管乐器起到独立的声部作用。维也纳乐派的M.G.莫恩首先在他的《D大间交响曲》(1740)的慢板乐章后,插入一个小步舞曲乐章,创造了旱期的4乐章交响曲形式。在创作中,他与G. C.瓦根塞尔等都重视乐队色彩的运用,扩大管乐器的作用,并使小提琴成为乐队的主体,他们与斯塔米茨一起都为发展交响曲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早期乐队编制:特拉维索木管乐器、羽管键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18世纪初,序曲和间奏曲开始脱离歌剧开始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作曲家亚历山大·斯卡拉蒂在自己的作品中为序曲奠定了“快板-慢板-快板(舞曲风格)”的三段体式,给后来的交响曲的乐章格式建立了最基本的格式。18世纪下半叶,德国的曼海姆乐派在序曲的创作中开创了主调音乐的手法,提高了乐器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的戏剧性,并在三段式序曲的基础上增加了快板的终曲,就形成了四乐章器乐套曲的雏形。后来的三位音乐大师把古典交响曲发展到了最成熟的阶段,他们是海顿、莫札特和贝多芬。这三位大师把维也纳古典乐派发展到了颠峰的状态,也使得交响曲进入了自己的黄金时期。贝多芬更是把交响曲的内涵和思想性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现代意义上的交响曲概念就在这个时期形成了。

  18世纪,规范的交响曲式,经海顿、W.A.莫扎特在前人创作基础上的实践,最后完全确立。典型的古典交响曲包括4个乐章:第1乐章,快板,奏鸣曲式。第2乐章,稍慢或慢板,具抒情风格,用节略的奏鸣曲式、三段式、复三段式或变奏曲式。通常是第1乐章的下属调或关系调。第3乐章,快板或稍快,复三段式,在主调上用带有三声中部的小步舞曲形式(贝多芬改用谐谑曲)。第4乐章,终曲,快板或急板,在主调上用奏鸣曲式、回旋曲式、回旋奏鸣曲式或变奏曲式。有时曲前冠以慢板的引子、曲后殿以尾声。此外,海顿在确立古典曲式的和声结构、运用调性变化构成戏剧效果,以及乐器组合的规范化等方面;莫扎特在创作强烈对比的主题,扩大展开部的篇幅,以及保持不同乐章间的平衡方面,均作出了贡献。L. van贝多芬首先在交响曲中注入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先进思想及革命热情,并扩大乐曲的展开部与尾声,扩大乐队的编制及加入人声,以谐谚曲替代小步舞曲以及运用不同的创作手法(如:动机的发展、主题的对比与贯串、和声进行的富于动力件、不规则重音的应用及音量的突变等),深化了交响曲这一体裁,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同时,他《第三交响曲》,又开创了浪漫主义交响曲的新纪元。

  古典时期乐队编制:

  木管组:短笛、1支长笛、1支双簧管、1支大管、1支单簧管

  铜管组:2支圆号、2支小号

  打击乐组:定音鼓

  弦乐组: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19 世纪以后的交响曲,不论内容、形式及技巧,都有根大改革及创新,形成了一个群芳争研、繁花似锦的局面。这个时期的交响曲有一定的发展,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内容具有文学性、标题性,曲式结构更自由,乐章数目不定(有一、二、五、六、七乐章组成的交响曲),乐队编制庞大,音响华丽而丰满,民族风格浓郁等。以舒伯特、柏辽兹、李斯特、勃拉姆斯、德沃夏克、柴科夫斯基、布鲁克纳和马勒等作曲家的作品为代表。例如:F.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开拓了以歌唱性旋律取胜的抒情交响曲的新领域[5]。F.门德尔松的《苏格兰》、《意大利》交响曲,飘逸、洒脱、旋律优美、配器华丽,均采用了具有3个主题的第1乐章形式。R?舒曼的交响曲以诗情 画意动人心弦,他的《第四交响曲》以一个主题贯串全曲,结构紧凑,犹如一部单乐章交响曲。H? 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开创了标题交响曲的先河,并首先采用代表特定形象的“固定乐思”,在全曲中贯串发展,成为标题音乐的重要表现手法。F.李斯特师法柏辽兹,创作了《但丁交响曲》与《浮士德交响曲》等,创造了单乐章标题音乐的新体裁——交响诗。A.布鲁克纳常采用德国众赞歌的和声及管风琴式的对位及踏板音,使交响曲具有浓郁的宗教气息。J.勃拉姆斯继承贝多芬常采用主题贯串发展的手法创作交响曲,使乐曲的结构严谨、乐思统一;并创造了以连续的三度关系来安排4个乐章的调性,效果新颖。G.马勒的交响曲规模宏大多用人声。他的作品常吸收民歌、圆舞曲、进行曲、众赞歌和歌 曲曲调来进行创作。他的《第八交响曲》规模宏大,演出人员众多,号称“千人交响曲 ”,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交响曲之一。此外,由于当时欧洲民族意识高涨,许多作曲家)H?A?里姆斯基-科萨科夫、A.H.鲍罗丁、柴科大斯基、A.德沃夏克、J .西贝柳斯等都创作了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交响曲。C.圣-桑、V. 丹第等人则创作了协奏曲型的交响曲。浪漫主义时期交响曲在乐章的数目与安排上以及乐队上的编制上,都有很大的突破及变革。

  增设乐器:

  扩充弦乐组(L.V.贝多芬)

  扩充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器(John.施特劳斯)

  加入竖琴(弦乐组辅助乐器)(柏辽兹)

  加入钢琴、管风琴(圣-桑)

  加入附属打击乐器(柴可夫斯基、马勒、柏辽兹)

  加入民族乐器

  进入20世纪后,交响曲仍然在不停的发展着,越来越多的新元素添加到交响曲中。气势恢弘,感情细腻,表现力无限丰富的交响曲仍然拥有大量坚定的爱好者。A.勋百格、A.von韦贝恩谱写了序列音乐的交响曲。B.布拉赫尔等创作了无调性的交响曲。w?布克哈特创作了复调式交响曲,A.布利斯还写了一部《色彩交响曲》。也有人从事于“ 无字型曲布 ”、小型器乐、声乐重奏以及电子音乐的交响曲的创作。一种崇尚简洁、精练的复古主义倾向也逐渐兴起。室内交响曲、单乐章的交响曲、早期交响曲模式的作品等不断增多,斯特拉文斯基甚至采用16世纪末的交响曲模式,创作了合唱的《圣诗交响曲》。

  增设乐器则根据作品的需要,可以用各种乐器,甚至同电声乐器融为一体。

  海顿作有交响曲一百余部,莫扎特作有五十余部,贝多芬的九部交响曲被称为交响曲的不朽之作,舒伯特作有《未完成交响曲》等八部。浪漫乐派的其他作曲家如柏辽滋、舒曼、门德尔松、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鲍罗廷、德沃夏克、西贝柳斯、布鲁克纳、马勒等均作有著名交响曲作品。近现代的著名交响曲作曲家有奥涅格、伏昂·威廉斯、格拉祖诺夫、斯克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米亚斯科夫斯基、普罗科菲耶夫、萧斯塔科维奇、恰恰图良等。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