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

<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音乐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让人产生什么联想?用散文或绘图表现出来

第1个回答  2013-10-12
不用写老师不看...收书前再抄也来得及》。。
第2个回答  2013-10-12
《草原小姐妹》,是由三位著名作曲家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共同创作于1973年,1977年中央乐团首演。由刘德海琵琶独奏,管弦乐队协奏,开创了琵琶协奏曲之先河。乐曲描写了蒙古族少女龙梅、玉荣为保护集体羊群与暴风雪搏斗的事迹,表现了新中国少年儿童热爱集体,不畏风暴的高尚风格和勇敢的精神。乐曲采用民族传统乐曲多段体与西洋奏鸣曲式结合的形式,具有独特的乐曲结构。全曲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草原放牧”,在乐队的引子后,琵琶奏出的呈示主题,节奏轻松活跃,旋律明朗欢快,这是取自于电影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主题歌。表现了蒙古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秀丽风光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活泼可爱的形象。第二部分“与暴风雪搏斗”,乐曲注意发挥管弦乐队的音。向功能,加上琵琶大量运用滑品虚按和六连音等节奏音型,模拟了暴风雪的肆虐。同时,呈示主题作了充分的展衍,以突出主人公不屈不挠与暴风雪搏斗的精神;第三部分“在寒夜中前进”,来自于歌曲的旋律富于歌唱性。紧接着第四部分“党的关怀记心间”,旋律更为明朗开阔,充满了乐观向上的气氛,表现了小姐妹想起了党和领袖的谆谆教导,互相勉励、互相支持,更增添了与风雪寒夜搏斗的信心。第五部分“千万朵红花遍地开”,呈示主题的再现,犹如绽开的朵朵红花遍开草原,小姐妹的英雄事迹传遍了祖国的大地。全曲选材精练,构思严谨,织体丰富,尤其注意琵琶与管弦乐队的穿插配合,注意发挥琵琶技巧的特长,并创造了很多新的指法技巧。例如,用扫、拂、划、撇构成和声;用摭分加强旋律的内在力度感;用双音滑品等来模拟暴风雪;用长轮来表现歌唱性的旋律,等等,使整首乐曲情景交融、气势恢弘,音乐形象生动、活泼、丰满,从而把琵琶曲的创作和演奏,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这首乐曲描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当时年仅11岁的龙梅和9岁的玉荣为保护集体的羊群,在-37℃的气温下在大草原上和暴风雪搏斗了一昼夜。那是1964年2月9日,正是春节的前夕,姐妹俩赶着公社的384只羊在草原上放牧。没想到中午的时候,一场罕见的暴雪向草原袭来,羊群惊恐四散。后来在人们采访龙梅和玉荣时她们说,在牧区像这样的事很多。“说实话,当时我们年幼,也想不了那么多,只有一个信念,就是别让集体的羊丢一只。”她们牢牢记得阿爸平时说的话:“羊是集体的财产,是集体的命根子,一只也不能丢!”就这样,她俩一前一后,不停地奔跑、拦挡。接近-40℃的严寒下,我俩脚步越来越沉重。我的靴子掉了都不知道,脚已经没知觉了……正在这时,好心人救了她们。也就是这个信念支撑着她们姐妹俩在暴风雪中整整搏斗了一天一夜。她们放的384只羊,只有三只被冻死,其余都安然无恙,而她们却因冻伤而造成了终身残疾。
1893年初柴可夫斯基开始创作第六交响曲《悲怆》。10月在圣彼得堡指挥《第六交响曲》首演后九天,在午饭时饮用了一杯未煮沸的水。这一鲁莽的举动(也许故意如此)的后果是患了霍乱,数日后就去世。葬在亚历山大�6�1涅夫斯基大修道院格林卡、鲍罗廷和穆索尔斯基墓旁,人们演出《悲怆交响曲》来纪念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