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 欧美部分 上编(第一章 古代文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7

编辑 | 考文学

排版 | 考文学


【考点】


一:古希腊文学神话部分


1.希腊文化与古希腊人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延伸思考东西方文化产生的不同背景。(比较大陆与海洋,天人合一与天人对立,奴隶主民主制和王权专政,创造与征服等方面的不同。)


2.古希腊文学的分期和各阶段的主要成就


3.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的主要内容,理解什么是“正常的儿童”。


4.希腊神话的基本特征和艺术特点。

希腊神话的突出特点是神的形象高度人格化,神与人同形同性,具有丰富的人本意识。哲理性极强,故事性极强,想象力极强。


5.希腊神话的价值和影响。正确理解马克思“古希腊神话不仅是古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恩格斯 “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两句话。


6.中西神话比较

相同:都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神秘的未知事物的探索

不同:不同的神形象(人形神与非人形神的比例),不同的民族特性,不同的系统结构,不同的文化精神。


7.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观点,特别是“模仿说”和悲剧理论“恐惧”“净化”说,常在文论考题中出现。

《诗学》中指出“希腊悲剧不在于悲,而重在严肃事件。它通过主人公的意外不幸遭遇引起怜悯与恐惧的情感,导致道德的净化。


二:荷马史诗


1.荷马史诗的内容,特别是《奥德修纪》,常常与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作比较分析。


2.简述荷马史诗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荷马史诗塑造了丰富多彩而又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史诗中的每个英雄都是许多充满生气的性格特征的总和。希腊大将阿喀琉斯是男性美的典范,他集年轻、貌美、勇敢、钟情、意气、暴躁、凶狠、善良、诚挚于一身,他的性格是立体、多元的。其他人物如奥德修斯、阿伽门农、赫克托耳,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


3.荷马史诗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4.荷马问题

要点:从本质上讲,“荷马问题”主要是对荷马史诗的作者身份(一位或多位诗人)的探寻,连带涉及荷马和他的两部史诗之间的其他关联性问题。近代以来,学者们开始对荷马史诗的创作过程和是否系一人所作提出了怀疑,因而分为两大派。一派为“统一说”,认为史诗乃文学杰作,具有统一的艺术风格和特色,因此是一人所作,作者即荷马。另一派为“分解说”,即“小歌说”,认为如此宏伟完美的史诗不可能一蹴而成,由一人创作,而且史诗中有许多事实前后矛盾,不相一致。每部史诗皆可明显地分解成若干小歌,是一些零篇编集而成,有的为后人追加,并经过窜改。两世纪来,学者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总的趋向是归于“折衷说”。


5.荷马式的比喻

荷马善用比喻,全诗有180多个(《奥德赛》有40个)。这些比喻多半取材于大自然的景象、狩猎、农事等,类似这种根据生活中的直接观察,取之于自然现象的比喻,被后人赞誉为“荷马式的比喻”。

其特点是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将人物的内心活动形象化,比喻自然流畅、优美生动,所以“荷马式比喻”也称“描写性比喻”。在烘托人物,渲染气氛,激发联想等方面作用很大,很具有形象性,给人想象的空间很大。(如果分值较大,需要举例)


三:古希腊戏剧


1.古希腊戏剧的起源,酒神祭祀,悲剧意识


2.三大悲剧诗人的创作:代表作、风格、命运观念、艺术变化等

埃斯库罗斯:古希腊悲剧之父,《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提倡民主,反对不义战争。贡献:首创写英雄悲剧、命运悲剧,发明了第二个演员,由此有正式对话。第一个采用“三部曲”的悲剧形式。

索福克勒斯:“戏剧艺术中的荷马”。《俄狄浦斯王》;提倡民主,宣扬英雄主义 世界戏剧中第一部“终回式”的经典之作。贡献:打破写三部曲的传统,注重喜剧的完美紧凑,创作有头有尾扣人心弦的故事,善用对比、突转手法,增加第三个演员,发明活动布景。

欧里庇得斯:心里戏剧鼻祖,《美狄亚》,反对暴政、假民主、男女不平等、关注妇女问题。贡献:创作手法,一是写实性,二是心理分析。

命运观念要点:人的意志与命运的冲突是古希腊悲剧中常见的主题。在古希腊人的观念里,命运是不可抗拒的,是不可知的。其实,人与命运的冲突是人与外界环境的冲突,它是人类在地下生产力的情况下受自然摆布而产生的命运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命运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埃斯库罗斯把命运看作具体的神物,认为命运支配人的一切,包括支配神,在索福克罗斯的心目中,命运不是具体的神物,而是一切超乎人类之外的抽象观念,命运虽然不可抗拒的,其正义性、和理性却是可以怀疑的,欧里庇德斯却认为人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行为。

埃斯库罗斯的命运观更多地继承了古希腊人的较为传统的命运观,埃斯库罗斯把命运看作具体的神,认为命运支配人的一切,包括支配神。但他又强调人的意志。因此他的悲剧更多地显示人生的黑暗面。《俄瑞斯特斯》三部曲中的人物都被复仇神所控制,一环扣一环地将自己投放在血腥的家庭谋杀之中。这里的命运似乎是神的力量,因为复仇的最初原由是阿伽门农为了出征而杀女的事件,于是引起一系列的家庭悲剧。他通过对阿特柔斯家族的世仇描述,深化了古希腊文学所一再强调的命运主题。但在《普罗米修斯》三部曲中,对普罗米修斯来说,命运就是宙斯,由于他盗火给人类,又拒绝说出宙斯的秘密,因此受到宙斯的严酷惩罚,最终牺牲了自己。对宙斯来说,命运却是一个他不知道的秘密,这个秘密是冥冥中注定他被推翻的下场。这就是古希腊悲剧早期的命运观念,它带有宗教性和神性的,然而在客观上启迪了人性,是人性理想的化身。

第二个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向命运提出怀疑与挑战。在他看来,命运不是具体的神而是一种不可捉摸的神秘力量,命运有捉弄人的邪恶性质。敢于抗争命运的英雄是值得同情和歌颂的,虽然最后只能是一场悲剧。诗人强调人对命运的反抗和坚强的意志。他的命运观也成了这一阶段古希腊悲剧命运观念的代表。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是《俄底浦斯王》,被认为是希腊悲剧的典范。剧情深刻说明了希腊人对命运力量的敬畏。俄底浦斯并不是一个应遭惩罚的罪人而是一个注定陷于罪孽的不幸者形象,而他为了逃避命运所作的每一步努力都恰好使自己更深的落入命运之网。作家用希腊式的反讽营造了哲学层面上的深刻悲剧意识,表现了人类永远无法抗拒命运的悲观主题。在索福克勒斯的笔下,悲剧不再是人沦为神或是命运的玩物,而是人在努力对抗强加在自己身上的不幸命运之后却落得失败的下场。人在他笔下已经从命运的奴隶转变成为英雄。在索福克勒斯心目中,命运虽是不可抗拒的,其正义性、合理性却是可以怀疑的。这一阶段悲剧中的命运观念进步性在于肯定了人的价值,悲剧中的命运观人本思想更深了。

欧里庇得斯走得比两位前辈更远,古希腊悲剧更具有进步性,他已经完全将视线从神身上转移到了人。他抨击有神论的伦理观,不相信命运。他认为命运在人的本身,强调事在人为,强调命运靠自己掌握。欧里庇得斯的命运观在三大悲剧诗人当中也是最具有进步性的。他将社会因素与人的因素放进命运的观念中。在《美狄亚》中,美狄亚是一个神和命运的质疑者,应该注意到的是同样在悲剧命运面前她进行了积极的反抗(毒杀亲子以实现报复),与俄底浦斯自我放逐的消极态度形成对照。在希腊悲剧时代后期人性和现实逐渐占领舞台,美狄亚的出现意味着命运女神不可动摇的形象开始崩解。美狄亚不甘于被遗弃的命运,用计策谋杀了情敌,为了报复丈夫的负心,可以狠心屠杀了两个幼子。然而她却没有受到命运的因果报应,而且还乘着神车飞驰而去,逍遥法外。与其说是因果报应在她身上没有起作用,不如说是命运本来就掌握在美狄亚手中。到了这个时期,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已经充分体现了人本思想,重视人的作用。主张事在人为,肯定敢于改变现状争取自己的权利的行为,比前人都更具进步性和现代性。

虽然三位悲剧家的命运观念都有不同,但他们都围绕人的意志与命运的冲突的主题,他们的作品,其主题不断的由神向人变换,慢慢的可以看出重视人的作用。他们悲剧作品中的主人公用不同的方式,面对落到头上的不公的命运,意志坚定、竭尽所能的进行了英勇的反抗,把自己的命运观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也让人看到了古希腊悲剧中命运观念的发展:传统的、带有宗教宿命论色彩的古希腊悲剧早期的命运观念逐渐被具有进步性和现代性的人性命运观取代。


3.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及其对《俄狄浦斯王》的评价


4.恋母情结、恋父情节(《俄瑞斯特亚》)


5.索福克勒斯在《俄狄浦斯王》的命运观


6.阿里斯托芬的创作:《阿卡奈人》(反战),《鸟》(乌托邦),《蛙》(酒神与悲剧诗人)


四:古罗马文学


1.罗马文学三大诗人的主要成就

贺拉斯:用诗简形式写成的《诗艺》提出“寓教于乐”的观点。

奥维德:代表作《变形记》是古希腊罗马神话及英雄传说的汇编,以变形的神话主题作为串联,赋予古老的神话以新内容。

维吉尔:文人史诗


2.罗马文学和希腊文学之间的关系,文化精神上的异同

相同(略)

相异:与古希腊海洋民族不同,古罗马属于内陆民族,主要以耕牧方式生存,具有上古农民与牧民的勤劳、勇敢、粗鄙和蒙昧的性格特点。古罗马成了古希腊文化的直接继承者。然而,古罗马人崇尚武力,追求社会与国家、法律与集权的强盛与完美,富于牺牲精神和责任观念。这种民族与文化性格就使古罗马文学具有比古希腊文学更强的理性精神和集体意识,因而也具有更强的庄严崇高的气质,但又缺少了古希腊文学那种生动活泼的精神灵气和无拘无束的儿童式天真与烂漫,相比之下显出了精神与情感世界的相对贫乏。与之相应,古罗马文学在艺术上强调均衡、严整、和谐,重视修辞与句法,技巧上偏于雕琢与矫饰,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古希腊文学的自然质朴的特征。


3.为什么说罗马文学是连接古希腊文学和欧洲近代文学的桥梁?

(罗马文学接受并模仿希腊文学,使希腊文学得以保存并传扬四方,同时,罗马文学的东方色彩、基督教色彩又为西方文学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它和希腊文学一起成为西方文学的源头之一。)(早期基督教文学是希腊文学和希伯来文学相互碰撞、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新文学,是基督教在欧洲传播的结果。)


4.简析维吉尔《埃涅阿斯纪》的思想内容,比较《埃涅阿斯纪》与《荷马史诗》的异同。

要点: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以荷马史诗为范本,前 6卷类似《奥德修纪》,写主人公的漂泊生活;后6卷类似《伊利昂纪》,写特洛伊人与拉丁姆人的战争。维吉尔有不少地方摹仿了荷马史诗。例如,史诗以《伊利昂纪》英雄埃涅阿斯为主人公,采用追叙形式,使用了“荷马式”的比喻、对比、重复等手法,但它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细腻的心理描写。

就史诗的本质而言,两者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埃涅阿斯纪》仍表现出罗马文学的特色。如主人公除了勇敢、刚毅外,还具备了敬神、爱国、仁爱、公正等品德,而且政治目的性强,为了国家,历经了千辛万苦,能克制个人感情,表现出较强的理性意识、集体意识、责任观念和自我牺牲精神,这与个体意识很强的荷马史诗有所不同。此外,在艺术上,它没有荷马史诗的自然质朴的特点,缺少口头文学的活力;不同于荷马史诗的乐观,它的风格哀婉严肃,格律严整,在心理刻画上超过荷马史诗。《埃涅阿斯纪》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