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勇作品,取法自然,演绎生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30

蔡勇,一九七零年生于北京,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西促会西部书画院副院长。幼年时曾拜遇李苦禅先生,受写意花鸟画启蒙,后转益多师,先后问业于穆景云、启功、邓锡良、高士尊、贾浩义、姚治华、沈鹏、赵宁安、郭石夫、霍春阳等先生。擅长大写意花鸟,兼工笔花鸟、山水、书法、诗词及美术史论研究,曾多次在国内举办个人画展,毕业于北京画院,中央美院高研班。一九九九年作品参加在联合国举办的“99世界和平美术大展”,并获“世界和平教育者奖章”。

其出版的《蔡勇书画集》、《蔡勇中国画名信片》、《蔡勇书画精品集》、《蕴藏的美·蔡勇工笔画集》 、《丹青丰碑·蔡勇卷》等作品追朔传统文人画风,感悟中国画传统内涵,流露出浑厚、洗炼的气质,即传承古法,又具时代气息。他的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钓鱼台国宾馆等单位收藏。

近年来,传统文化渐渐地被国人所重视,注重传统美学思想的写意画也倍受关注。蔡勇的画以他流畅的笔法,表现出平淡天然,浑厚华滋的风格。他的花鸟画以水墨为主,柔美圆润,清新和谐、锋芒内敛、清雅疏宕,体现了他的艺术思想和绘画之外的诸多学识。他追求传统文人画沿袭而来淡泊宁静的意境。“法古而出之以新奇”这是黄宾虹的艺术主张。只有“法古”,才能植根于传统之中,才能结出硕果。

蔡勇的作品笔墨讲究,设色雅淡。取法自然,演绎生命,朴实而真切的人生感怀。在他的画风中追求高洁儒雅的气息,即有高古之气又能结合时代审美,这是他长期研习古人画风是分不开的。在状物抒情中,笔墨间流露出他心中的境界。

从蔡勇的花鸟画中,既可看到他来自于明清两代乃至民国、近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家率意挥洒的笔墨情致,也能领略到他在工笔花鸟画中所流露出的宋人院体画,高雅明丽的色调风韵。他的行楷书于唐人严谨的结体中溶入宋人畅意的笔法,亦写的风流蕴藉而颇见功力。偶尔以作书笔意所画的山水小品则显现出他对新安画派的恰到理解和他对山水诗文境界的追求。这一切表现出他对书画的学习和创作是建立在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着较全面认识的基础上的,体现了他个人所秉承的文人画审美情趣。从他的作品中所散溢出的文雅、平和、端厚的气息使他的艺术作品能不同于当今学院派画风所形成的以主导教授面貌为主,唯形式至上并辅以多种制作手段而风行的“千人一面,娇情造作”的所谓时尚风格,又不同于社会名家所盛行的将明清写意派大师所开启的个性化写意概念偷换成:“一步入如来境的自欺欺人”,群体粗鄙化的伪传统笔墨游戏。他的画风可以说是基本摆脱了因传统文化断裂而泛滥于今日画坛的恶俗风气。在当今大量青年书画家为尽快实现名利目的而相互拼袭为模式的画风中,蔡勇以他清新古雅画风及严谨朴实的艺术创作态度,使人们看到一代青年画家健康成长的趋向。

这些年来,他一直沉于自己的觅源庐中,静心修炼,苦其心志,劳其笔端,不闻窗外之事,远离尘世、浮华,读书、作画、摹古,与窗前修竹为伴,笔底自多了一分淡定,心中更添了几许萧散自在,这是自觉地加强修为,严于律已,从而厚积薄发。我常说,学画如登山,历尽艰辛,上一层则见一层景象。一层为状物,将所见之物再现纸上;二层是抒情,以所绘之物抒发感情,画家即诗家;三层是造境,笔墨间透出浩然之气,咫尺间有万里之遥,非气质高迈者不能及也。气质高迈必定纯粹、敞亮,表现在笔墨上就有果敢、率意。直到忘记笔墨,不知笔墨为何物。艺术家的贡献就在于内心有种新的想法、新的冲动,而且能够通过笔墨告诉别人。笔墨要能果断、简炼地表达其想法,就能开辟一个新的审美程式。

故在他的水墨作品中,注重凝炼了文人画所俱备的学养,从而在笔墨语言的追求中渐渐融汇了他的思考与理解。

在当今艺术界、艺术大师、书画名家如过江之鲫,在职的忙升官,在野的忙挣钱,所谓一片繁荣,而小蔡却能于京郊翠华山下,静神读书,安心作画,年青的蔡勇君何来如此定力……?蔡勇学画应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其成长过程恰在当代社会改革开放的同步过程之中。从上世纪八十年代青年艺术群体的思想解放运动兴起到后来逐渐的因理想破灭而各奔前程,乃至于今天各类文化艺术利益集团的形成,整个过程及今天的种种文化现象,无不显露出成功者的骄躁和失落者的焦躁。这种现象恰恰表明了由两代艺术群体因传统文化断裂后而形成的集体无文化信仰状态。而书画家从事艺术创作的文化自信,说到底是由文化产生的快乐。艺术家在“心手双畅”的艺术创作中进一步升华达到人格的境界化,这种境界所造成的是个人精神愉悦,它是中华文化得以延续的本意,是艺术家自由创作最终目的。

蔡勇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仍不断尝试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二年中,他的工笔画作亦有新出,当下社会浮躁之时,能安心书屋、笔墨耕香实属不易。他将宋人笔意融汇其中,加之他对诗词歌赋的研究,使得工笔作品在文静中显现恬润,柔美中见清纯,更有他自身的艺术语言。在寄兴抒情的同时,追求主观情趣的表现,所作荷花游鱼、国香牡丹等均不落俗人之眼,突现他深厚的书法功力,更反映了他孤洁的人品和深层的文化修养,可谓清而不凡,秀而雅淡。

蔡勇不骄不躁,正沿着传统文人画的道路不断进取。中国画包涵画家的文学素养、情感寄托、意境表达、简约的造型和书法笔墨精神。因此,齐白石,黄宾虹都在七十岁之后才将毕生追求的艺术推向高峰。要求年青人达到历史上贤哲的艺术高度未免太为苛刻,但向着这一高度进取的年青人是未来的希望。年青的蔡勇正一步一步向着这一目标迈进。

星云法师说:“是中华文化孕育了我们,成为中国人”。也可以说是中华文化使我们感觉到做中国人的快乐,而当今,有多少艺术家能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快乐呢?又有多少艺术家是因为个人的快乐而创作呢?中国的艺术家已经失去这种快乐很久了……!

一百多年前的鸦片战争不但使我们主权丧失,疆土分裂,更打掉了中华士人几千年来培养起来的文化自信及优雅的艺术情怀。从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到文化大革命的打倒孔老二,中国文化经历了近百年的被改造及被革命的过程。具体到绘画方面,应当怎么画?画什么?从技巧到形式,从内容到风格,由最先的科学不科学,到后来的革命不革命,等一系列艺术,政治标准逐渐的,彻底的造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断裂,模糊了中华艺术审美情趣,使大部分当代艺术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基本上处于集体无意识状态!

虽然那一特定时期也产生了一些特定的艺术作品,但一时所谓革命热情产生的艺术能量,不足以支撑起我们整个民族的文化理念。所以当狂热和虚幻的梦想破灭以后,造成建国后所成长起来的艺术群体茫然状态,也是时代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现象。

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使中国艺术家开始回到以个人思想自由为艺术创作前提的起点,但是文化断裂所造成的文化空白及审美意识的混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建国后成长起来的艺术家,完成不了当代文化艺术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以八十年代书法热所兴的,以摩崖汉砖石刻为依据,并追求奇异造型的流行书风为例,虽然不过是民国书风的延续,但最终因当时的一代书家传统文化基础的薄弱,审美情趣的混乱,不具备继承发展民国书风的能力,而仅呈现出一种以残破为美的病态书风而最终不生自灭。同样今天的恶俗水墨画风气,正是在当年刚获得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下,面对于来自东洋的“墨象艺术”及西洋的“抽象艺术”双重的强烈视觉冲击下,相当多的青年画家产生猎奇冲动,并由此有了一定的所谓创新意识,这种意识不过是在当时整体艺术家由于精神及物质双重贫乏状态下,所需要的一时精神兴奋剂而已。

近百年来文化革命的最大的破坏力使整个社会民众断裂了和传统文化的关系,不单是书画,从京剧、地方剧种、曲艺种种民俗文化及其深层的道德内涵,无不受到了文革的破坏!书法和绘画、京剧,基本上失去了它长期固有的鉴赏和欣赏群体,这种社会民众的失去,使传统艺术失去了生长发展的社会基础。这是中国传统艺术复兴乃至于中华文明振兴的最大困难。所以在传统虚无主义泛滥于文化界,而新的审美观又未建立起来的大时代背景下,当代书画界在结束了以艺术活动为革命运动的热闹景象后,陷入了长期相对沉闷的阶段。是艺术市场的开放和发展,使书画界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兴起,在当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在旧的社会体制依然不变,又具有相对个人自由的特殊时期,使身居要位的书画家有优先条件进入市场,快速致富,并因此引发带动了美术教育出版,及市场的“繁荣景象”。同样,有相当多的企业和个人,以投资心态进入艺术市场。因投资者不具备鉴赏艺术品的常识,他们大多选择当代艺术作品,进而造成当代名家书画价格大涨的现象。因此,近几年来以卖钱为目的,已成为全国大多数书画家的首要任务。

正是这种书画作品交易所形成的各类市场,使相当一部份画家有了一定的经济收入。这就使得一些有志于独立思考和创作的艺术家,有了能独立进行个人艺术活动的基本生存条件,而挣脱了艺术体制对于艺术家的经济约束。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艺术家为了生存不得不丢掉个人对艺术的追求,没有公职就意味着不能生存。今天的艺术家是体会不到上一辈艺术家的艰难的。而蔡勇君这一代画家从八十年代的个人思想自由,到今天各种学习材料齐备,乃至艺术市场的兴起,从社会体制松动,到个人经济来源都有了根本性的改善。他们遇上了建国以来艺术学习和经济生活条件的最佳时期,所以除了蔡勇君个人的艺术追求及努力勤奋之外,其社会大环境的改善,也是成就蔡勇君这些优秀书画家的必要前提。

在历经了二十年改革开放之后,已经有了个人艺术创作自由,传统学习材料充分,相应的艺术市场条件具备,这是作为艺术家个人学习和创作的基本条件。但是,由文革所造成的社会民众与传统文化断裂及社会艺术欣赏群体的缺位,是中国书画艺术能否振兴发展所缺失的重要社会条件。以京剧为例,只有大量不懂京剧的媒体、主持人及观众才能容忍,只会几出折子戏的名角居然能称为京剧表演艺术家。相反因这些京剧艺术家对自己的传统艺术一知半解,才可能面无愧色的接受这种称号。

书画和京剧一样,改变目前状况的前提必须由艺术家本人做起。要想有所成就,必须严肃的学习传统,研究传统,要在具备一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常识条件下,来学习书画,当然我讲的是有志于对传统书画进行研究和发扬的同好们。

岁月无情,人生有义。青年时代的一切付出,都会在你的成熟岁月给予回报,你对你所追求的艺术认识到什么程度,也就理解到什么程度,而理解是你把握艺术和表现艺术的开始。

进入书画的门径需要有志于这门艺术的人必须熟读诗文,精通书法,通过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才能达到。舍此之外不入门径,且不说历代先贤,就是近百年凡够得上名家的,也都初具以上条件,反过来当今美术界几近于无大家可言,有历史原因造成的缺憾,亦不排除个人认识艺术的观点而不同。所以当今也只好以职务而论高低,这是现实,这也是艺术家和收藏界的整体悲哀。

中华民族在经历一百多年的奋斗之后,终于进入了相对安定的阶段,西方物质文明已无处不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使我们的精神文明及文化生活却显得日渐贫乏。现阶段的精神生活已经证明,我们在一百多年的社会改革及革命运动中,并没有树立起我们民族新的文明概念,是现实生活呼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传统并产生出适合我们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文明,舍此别无出路,只有文化的强盛才是真正的强盛,唯有又明社会才能获得世界尊重。而承担着振兴中华文明的艺术家的首要任务,唯有以重新认识传统开始,具体到个人来说,应以个人独立思考为前提,重新认识、学习、研究传统文化。所幸的是,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从事艺术学习的一代人出现了这种迹象,而蔡勇君的成功正是这一代人中的代表者。

年青的蔡勇具有不追时尚、不求新奇、认真读书的秉性。在学习之始,即能得到传统文化艺术大家亲授,并以他的诚厚朴实在全国各地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艺友,如他能将这种学习定力持之以恒,加以时代赋予的机遇,其艺术前程必大有发展,唯有时势造英雄。这个时代使他可以以自己的本意好恶,来决定他所喜欢的艺术风格。更可贵的是因为历史的教训,使他这一年代的青年艺术家有了研究传统的迫切愿望。

因此,蔡勇这一代青年画家,必将担负起继承和发扬中华书画艺术的重任。因为文革以来,唯有这一代书画家在青年时代就具备可以学习传统文化的条件,而得以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本此以往当社会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日渐理解之日,也正是中华书画振兴之时,而蔡勇君可谓得天时、地利、人和之大势,而势在必行。

(声明:本文由收藏天下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仅供阅读)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