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王鼎钧《碎琉璃》——埋藏在岁月里的惆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9
深夜的时候读完这本书,心潮起伏。闭上眼细细回想着一篇篇故事,回味着那些让人似懂非懂的台词,不禁心生惆怅,伴随着夜晚的寂静沉入脑海。15篇故事,讲述着作着少年抗战时期的经历,却深深挖掘着作着埋藏在岁月里的惆怅,触动着15岁的我。

因为日军的轰炸和惨绝人寰的扫荡,书中正值少年的“我”失了学,与家人分散,还丢了还没来得及表白的“红头绳儿”。年幼的“我”从此却爱登高,看长长的地平线,想自己的楼阁。西方的儿歌里说,“小小少年,没有烦恼”,也许“我”终究是没想到,童年仿佛还没结束,却体味了一把中年辛弃疾“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惆怅。惆怅,怨自己手无缚鸡之力,“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残暴的日军无情地劫掠去,什么都做不了。失去太多,也不知心痛在何处。

终于与游击队队员李兴萍水相逢,激发了自己加入抗日的欲望。却谁知游击队之间又隔着多深的隔阂,能让队长一言中的,道出“游击队缺团结”的话语。误会终究是让曾是好友的李兴向“我”拔刀相向,反目成仇,向“我”落下“你是敌人的朋友,敌人的朋友也是敌人”的锋芒。惆怅,可怜“我”太单纯,栽在溪边寸步难行,空落落的心里头依旧想念着李兴,从前的李兴,那天夜间躺在“我”家的李兴,鼓励“我”加入游击队的李兴。惆怅,让“我”不知该不该感慨世态炎凉。

慢慢的“我”离开了游击队,远走他乡,怀念起家乡四合院里的一方阳光,回忆着母亲在那一方阳光里,说过的许多梦、许多故事。母亲曾说:

“如果你长大了,如果你到很远的地方,不能回家,会不会想念我?”

终是遗憾,这看似随口的一问终究没有了回答。1979年,王鼎钧先生离开了故土,至今定居远在西边的纽约。在《碎琉璃》的后记中,王鼎钧先生留下了肺腑之言:“我希望,永远不要再产生打砸抢杀的‘革命群众’,也永远不再产生像我这样少小离家,老大难归的浪子!”然而,惆怅沉沦在母亲的话语里:   “只要你争气,成器,即使在外面忘了我,我也不怪你。”

王鼎钧的文字,简短精干,如歌如诉,有血有肉。他用那平凡的文字,重新抚慰着记忆的伤痕。他的人生对他而言是一场醒来的梦,亦是碎了一地的琉璃,把他的惆怅深深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