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我好累,暑假别再报班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2
上午,一位朋友来借我女儿初一全年的学习资料。因为他的孩子即将升入初中,为做好入学前准备,要利用开学前的暑假,安排孩子预习初中的内容。

我有些奇怪,孩子还没上初中呢,预习初一上学期的课程我能理解,但为什么连初一下学期的资料也需要?难道要让孩子在暑假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将初一全年的内容都学完吗?

朋友笑谈,岂止是初一全年的内容啊,初二的物理和初三的化学这个假期也要学。

“你们是不是太急了点?孩子受得了吗?”我疑惑地问他。

“你是不知道,我身边的家长都是这样,刚一放假,就给孩子报了好几个辅导班,整个初中的主课内容都要基本过一遍的。我们不学,不就落后了吗?”朋友似乎觉得我有些少见多怪。

朋友走后,我感慨良久。去年女儿小升初的情景浮现脑海,感觉犹在昨天。

那个初中前的暑假,我也曾考虑,是否给孩子报个辅导班、安排些预习任务什么的,以便为初中作个准备。

但当我看到孩子尚未脱去紧张备考的疲惫,但又因为假期而快乐得像只小鸟,我心底就一软。

女儿对我说:“爸爸,我好累,暑假别再报班了!”我顿时警醒,果断放弃了给她报辅导班的念头。

现在,一年过去了,女儿顺利地完成了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心理、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状态都挺好,我不由暗自庆幸,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

小升初是孩子们的第一次分水岭 ,毫不夸张地说,其竞争的激烈程序可能不亚于高考。以我所在的城市为例,每年报考某重点初中的小学生数量超过3000人,录取的名额只有200人,录取比例不足6%, 甚至低于许多重点大学的录取率 。

当然,如果不想考重点初中,还是能够人人有学上的。但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上重点学校呢?

为了考上重点中学,许多孩子从 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 就开始上各种各种辅导班,学习奥数之类的烧脑课程。相对于孩子们的细弱和年幼,其 辛苦程度并不亚于高考 。

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毕业后,孩子们肯定会产生如释重负的解脱感,一定特别渴望有个轻松、快乐的暑假。 没有作业,没有学习任务,不用做题,不用背课文、背诗歌、背单词 。这是孩子的天性,只想愉快地玩耍。

但是,家长却无法这样想。

不知从何时,一句“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给全中国的父母们,打了一针持续亢奋的鸡血。

在家长的眼中,小升初,就是孩子们站在了新赛道的起跑线上,当然要重视。

而“不输在起跑线上”最简单的方式, 就是先一步跑出去 。

这种做法有错吗?别人家孩子都跑出去了,我们不跑行吗?

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简直令人无言反驳。

而那些辅导机构,出于利益的考虑,也在极力夸大这种先跑一步的作用,以诱使家长掏钱报班。

一方有需求,一方想挣钱,双方合力,将学前辅导推得越来越高,一些规模较大的辅导班,几乎有取代学校的势头。

仔细想想,这个事到底对不对呢?

看起来似乎挺合理,但我总觉得忽略了什么重要的东西。到底忽略了什么呢?

不管是升学还是报班,表面上操心的是家长,但真正做这件事的主体却是孩子啊。

对,忽略的最重要的部分就是: 孩子自身!

刚刚经历过小升初,孩子就像刚刚完成一次中长跑“比赛”的运动员,此时已是疲惫不堪,只想放松一下,歇一歇。

这时,再给安排孩子大量学习任务,孩子的内心是排斥的。

有些孩子会表现出来,象我女儿当时就对我说“爸爸,干什么都行,就是别跟我提学习的事!”

而有些孩子可能怕父母不高兴,不敢反对,只好按照家长的安排去做,但内心绝不会将学习当作乐趣。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紧张的学习刚结束时,没有孩子不想玩的。

将孩子玩乐的时间用大量的学习和培训来填充,这是违反孩子天性的。无论吹嘘得再厉害,我都坚信,违反天性的东西一定不会有好的结果。

可能有家长会说, 难道就放纵孩子随便玩,整个暑假都不提学习的事?孩子是高兴了,可别人家的孩子已经先跑了,我们不跑,以后落后了怎么办?这是大多数家长的顾虑,包括我自己也不例外。

其实,我并不赞成大考之后彻底放纵自己。如果认为完成了升学考试就完成了任务,实际是将其当成了学习的目的和终点。 这种想法是非常危险的。

千万不能将每个阶段的终结当成终点,这会混淆学习目的。 如果将每次升学考试作一次终点,会令孩子以为学习就是为了升学。而且越到后来这种想法就越强烈,内心中堆积的对学习的厌恶就越强烈。所以每年高考后,都会有学生将书本撕得粉碎,撒得漫天都是,以此来发泄。

这样的后果,就是孩子一旦进入大学,会觉得完成任务了,就会突然失去目标。而且再没有家长能在身边督促,就可能会放纵自己,反而荒废了更宝贵的学习机会。大学中常有学生因多门挂科而无法毕业甚至被学校劝退,许多就是这种终点思维导致的后果。

而孩子的这个调整期和过渡期非常很重要,家长确该辅助孩子做一些准备。

让孩子在考试结束后度过一段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尽情地玩耍。比如让孩子在头几天睡觉睡到自然醒,把平时没时间看的漫画书、故事书看个过瘾,带孩子作一趟有趣的长途旅行,这都是不错的选择,使孩子将之前紧张的情绪彻底放松。

这个阶段也是和孩子交流的好时机,孩子在轻松无压力的状态下更愿意吐露心声。父母可以抓住这个时机多和孩子作深入交流交流(以后孩子越大交流就会越浅),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与此同时,对孩子心理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使孩子在潜意识慢慢地成长。

到了初中,老师不会再像小学那样手把手教,学习和生活节奏也会比小学时更快。这需要孩子有心理准备,并逐渐培养一定的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这对于孩子长期成长来讲,可能更重要。

家长可以趁初中前的这个暑假提前帮助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培养和锻炼。给孩子讲述初中与小学的异同, 使孩子产生对新环境的好奇与憧憬,形成心理上的一步步接近。

孩子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基本上由家长一手打理。但到了初中阶段,就需要有更强的自理能力和自立性。 家长可以有所侧重地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孩子, 可以让孩子自行安排日常作息,早上自己订闹铃起床,自己打理能力范围内的生活必需。自己安排假期计划,自己决定要做什么事,什么时间做,养有良好、规律的生活习惯等等。

无论是为了不被别人家的孩子甩在身后,还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初中学习,在初中前的暑假作些学习上的准备都是必要的。

可以对于初一课程应该进行初步的预习,但绝不是以学校的标准完整地将新学期课程学个遍。我总是提醒自己, 永远不要认为家庭教育可以替代学校。

需让孩子简单了解初中学习的内容大体是怎样,和小学有什么区别?对于课程的特点和主要内容进行初步了解。

比如,初一阶段数学基础概念更多,所在要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和思维的训练,可以借来初一的数学教材让孩子初步了解要学习哪些概念,有印象即可。

而初一的语文不再拘泥于课本,不是把课文背会就够用的,关键在平时的积累和练习。可以引导孩子尽量多读书,尤其是人文类的书籍,增加阅读量。省事的方法可以参考新课标的规定书目。

这样的预习,可以让孩子进入初中后不感觉突然,也不至于过度预习丧失新鲜感。

讲到这里,我们回到文首那个给孩子报班学习的话题。

报辅导班本身没有错,但一不小心会犯过度预习的错误。 当孩子按照学校标准将未来一学期甚至几学年的课程都学完后,他们到了课堂上还会有新鲜感吗?而且过量的学习还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那就是对未来的学习产生厌烦和逆反。

学期开始,可能会如家长所希望的那样,孩子会学得比较轻松,甚至比较快(先跑的优势体现)。但实际上,孩子是在重复学习假期中已学过的东西,不仅很难引起兴趣,而且很可能会因此而忽视课堂学习,轻视课程的难度。

举个真实的例子。

我记得那是女儿初一上学期结束,我向孩子老师请教,这个阶段是否需要给孩子报辅导班。老师的意见是,如果孩子学习不吃力,没有必要在外面报班。而且盲目报辅导班会产生负面影响。

他举了个实例,班里的一个学生,从一开学就在上辅导班,初一才过了一半,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已经学完,但是考试成绩却总是不太理想。老师发现,这个孩子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因为他认为老师讲的内容在辅导班已经学过了,所以对老师讲的内容没有足够的重视,学习效果反而不太好。这就是典型的本末倒置了。

辅导班是无法取代正规教育的,不然我们也不必送孩子去学校了。其中原因,大家在网上很容易查到,就不在这儿详述了。

所以,盲目地大量进行开学前的预习,对孩子而言,很可能会必弊大于利,我们家长一定要慎重。一旦造成长期影响,再修正就费劲了。而且孩子每个阶段就那么几年,一旦过去,就不会再有。

其实,每个家庭和孩子都有不同,没有哪种方法能通用。即使我在实践中觉得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也不见得适用其他的孩子。

但我认为,只要认清孩子本身是主体,从有利孩子长期成长的角度来考虑,我们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式。无论什么方法,只要能有助于孩子成长,能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是好方法。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