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被人欺负怎么办?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4
家长先不要着急愤怒,不妨试着深吸一口气,平复一下自己的激动情绪,再用以下方法和孩子进行沟通:

1、倾听孩子的诉说,而不是直接给予解决方法

当孩子向爸爸妈妈诉说的时候,首先要认真倾听,理解孩子不同的情绪,诸如伤心、委屈、气愤甚至渴望报复等情感或心理;引导他们详细地讲出事情发生的经过和TA采取的做法,尽量从中搞清事情的原委,以便做好有针对性的引导和疏导。

2、了解事情经过,判断事件性质

询问、了解事情发生的经过,家长可以通过孩子的情绪状况、过程描述、以及是否有受伤等方面,判断出孩子遇到的是可以自己解决的、发生在小朋友之间的小矛盾,还是已经上升到了校园暴力、明显的攻击性行为。其实很多情况下,被“欺负”也许只是两个孩子之间正常的交往冲突,孩子是能够依靠自己解决的。

3、避免传递负面情绪,扮演“法官”的角色

家长在保持自我平静的前提下,可以充当两个孩子之间“法官”的角色。这位“法官”并不一定要裁决谁对谁错,更重要的是保持中立,承担起调节气氛、转移话题、化解矛盾的作用。如果孩子确实是明显被欺负的一方,也不要表现得过于紧张和生气,避免自己的负性情绪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家长要向孩子传达这样一种信息:被欺负并不可怕,可以解决。

家长如何教导孩子应对冲突?

1、根据不同的个性进行不同的引导

稳定住情绪后,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进行不同方式的引导。

对个性比较被动的孩子,家长就要对孩子强调受到攻击不能一味忍受,温柔地引导孩子保护自己,“强硬反击”对于无理的“欺负行为”往往最管用。切记,不能指责孩子没用、软弱,说出:“你现在总被欺负,长大后也没出息!”这种暗示孩子、让TA丧失自信的话。

对于主动性很强的孩子,可以让孩子主动表示友好,比如告诉对方:“如果你不动手,我们可以做朋友。”假如沟通无效,那不妨在家长在场而不介入的前提下,让孩子小小地打一打、吵一吵。个性主动的孩子通常会在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平衡点,学会如何与别人相处。

2、教孩子恰当保护自己的权利

不论是教孩子“打回去”,还是教孩子“凡事多忍让”,都是比较极端的处理方法。家长要让孩子潜意识里形成这样的观念:在学会尊重他人的同时,也不能牺牲自己的正当权益。爸爸妈妈可以让孩子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与孩子在家模拟一些发生问题的情景。比如:

一个孩子抢走了你带去的玩具,你就可以直接地用言语抗议,“这是我的玩具,没有我的允许,你抢走它是不对的!”

当你和别的小朋友都想要玩一件公共玩具,别的小朋友独自占有时,则可以温柔沟通,提出不同的玩玩具方式,和大家一起分享。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会学会何时需要忍让、何时需要为自己的权利发声,家长无需在一开始就将孩子置于“受害者”的位置上,孩子的事情,可以尽量先鼓励TA自己试着解决,说不定会比想象中来得容易。

3、教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制止暴力”

在孩子的世界里,没有绝对的是非,打打闹闹并不是错误。特别是在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孩子需要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学会成长,需要通过试错来了解处理冲突的正确方式。因此,家长需要告诉孩子应该直面冲突、制止暴力,想如何应对,还是取决于孩子自己想要用的方式。

孩子自己想要反击时,这时,孩子通常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自信,家长需要让孩子明确注意反击时的分寸,不能给他人造成伤害,做到“点到为止”,保护自己后就无需多次反击,因为“暴力解决”并不是上策。

孩子不愿动手反击时,这时,可以告诉孩子,在TA无法制止对方时,选择寻求老师、家长的帮助,但必须要告诉孩子:借助外界力量不失为解决问题的一种办法,但不是唯一的办法,要先依靠自己的小脑袋想方法,实在不行了再找大人帮助。寻求帮助时,也要告诉大人自己的“努力过程”,方便大人进行判断和解决。

另外,如果面对有严重行为问题、出现攻击性行为导致别人受伤的孩子,那也要告诉孩子:“打不过就跑”也是一种智慧,一定不能硬碰硬,瞅准时机让自己脱身,然后尽快告知老师或者父母,让大人参与解决比较严重的问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