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人生观不正,总想考名牌大学,很焦虑,不听劝咋办?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8
有你这样的父亲,还蛮难的!首先你儿子是否三观不正就值得商榷!不能武断地给自己儿子下结论:三观不正!是非常严重的结论!有没有类似不劳而获、投机取巧、损人利己等问题!他已经高一了,树立独立思考观,非常重要的!家长是长辈但不能摆老资格,而是一起讨论商量!

儿子想考名牌大学,说明他有进取心和实力,很好啊,怎么人生观不正?

另外,是儿子考大学,又不是你考,你劝他干什么呢?只要在正确的限度内,遵纪守法、安分守己、理智清醒,青年人完全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就读的学校和专业啊。

而且,他向往心仪的学校,追随内心的理想,会激发起内在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这是可喜可贺的。

当然,如果儿子成绩很差且不用心学习,却一心考名牌大学,不听劝,那可能有点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志大才疏的嫌疑。可以适当规劝,但不可过分,可以让他试试,让他自己获得经验教训,也许会清醒地认识自我。

没有梦想的孩子是熊孩子!即使梦想最后幻灭,也予以支持,并且,奖掖、引导,予以支持!

俗话说:粑粑再丑,毕竟也是自己亲手做的!不必自嘲,以至冷嘲热讽。

可怜天下父母心。

鼓励中前进,——信任、陪伴……因为,做中国父母不易,为难、尴尬,有如作家苏童诠释作家功能一样——“离地三尺飞翔”!即可俯瞰地面目标而不至于失真;飞得太高,就真的好高骛远了!

父母陪伴子女——伴读,其实,酷似苏童所言“离地三尺飞翔”!

儿子胸怀大志,好样的,什么三观不正,鼓励他奋斗才是你的责任。只能是侧面开导他,志气和运气同步可成,不同步可能达不到目的,做好心里准备,别达不到目标心里压力承受不了,不压抑,继续努力,成功之路不会一帆风顺,要有百折不挠的信心。

世界上所有通往高峰的路,大部分人都是靠一步步的走到终点的,只有一少部分人是坐飞机到达的,因此对大多数人而言,累了没力气了,可以歇一会儿再走,方向错了,调整好了再走,方法出问题了,解决了再出发,但绝对没有不走、凭想像就可以的。

中学生的主观意识强,不见得不是好事,至少他知道他努力的方向,但成功的关键还有其他因素,不是说我能就能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持续改进的精神,都是极其重要的。

另外,与孩子交流,讲空话,说大道理作用不大,事实胜于雄辩,事例与客观的分析,更能触动人心。

儿子的人生观很正,年轻人目标定高一点很正常,浮躁一点也很正常。你要把自己的人生观改一下。

你有什么资格改变你儿子的人生观?是因为你的人生很辉煌?是因为你本人未经高等教育就成了暴发户,因此有底气劝阻你的儿子继承衣钵,跟你一样做土豪?

原生家庭的一大罪恶在于低窄的屋檐阻挡了下一代的飞翔。父母一世平庸,浮云遮闭广阔的天空,却认为这是人间的常态,因此把这种平庸和无能的生活当做遗产强加在孩子身上,以至于平庸代代相传,人生的绝望永无止境。就像鹰生雀家,原本渴望高飞,却被强行摁住不动,鹰也就成了雀。

你儿子目标高远,希望考取好的大学,这是上进好学的品质。因为考试不好而感到焦虑,这说明他热爱学习,懂得自省。为人父母但凡三观正常,该感到欣慰和骄傲。从古至今,金榜题名,诗书礼仪,读书改变命运这是我们这个国家共同的价值取向。文凭或许不代表财富,但是至少是 健康 的人生目标。为人父母应该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以获得更好的教育。

如果你认为到名牌大学读书是不踏实,是好高骛远,那么请你给他一座矿,保他一生衣食无忧,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那么请你闭嘴——从来没有麻雀教老鹰飞的道理。绝大多数有能力,有自信的人都注重结果,以结果为导向,所谓注重过程,不在乎结果,那是无能者的自我安慰,既然你无法达到这样的高度,那你就应该祝福你的儿子,为他的一飞冲天加油喝彩。

有些人天生就是懦弱的,看事情总是悲观消极的,事情没做就开始畏首畏尾,新事物不敢去尝试。
而有些人,生下来就是乐观向上的,初生牛犊不怕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没有自己做不到的,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主。
我觉得咱儿子就属后者。

性格的遗传几率比较大,你觉得孩子应该随了谁?

我有个侄女,10岁,面临小升初,去年暑假去北京爬长城,顺便跑到清华大学门口,人家看门的也不让进,就拉住一位大学生在门口照了一张相,回来后就非清华大学不考了。至于清华大学什么门槛,你我心里都是清楚的,孩子也知道那是个好学校,但她不知道到达的路程是遥远而漫长的,对一般人来说是遥不可及的,但是也没有谁站出来点破,况且说了她也不信,我为什么不能考?为什么考不上?而且她为此还一直努力着。这就好,不是吗?
人生的梦有些是会破灭的,但你不能一下子就将它戳破,你的不幸的人生,挫折的人生,无法圆梦的人生,头破血流的人生,如今安于天命的人生,并不是他的人生,也不是他想要的人生。
他可以的。他相信。你我也应该相信。

但他是有问题的,当然,对于一个高一的孩子来说,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这就叫眼高手低。打虎上山,你得是武松才行,不练就一身本领你就敢上山,你这不是去送外卖吗?

这位妈妈首先是位称职的妈妈,孩子的一举一动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你也是有问题的,孩子就讨厌唠叨的家长。你把你的经验想法强加于他,莫过于抹杀了他的理想信念。在被现实打败之前,你先把他的梦想的气球戳破了。他甘心吗?
有一句话,叫,给孩子犯错的权利。
不摸爬滚打一身泥巴满脸血痕,他就不会懂得成功需要付出代价。我能看出来他是个聪明的孩子,他应该一直成绩很好,起码在小学初中阶段也是出类拔萃的,但是作业有时就不做,小聪明也是一捏一大把的,在外人眼里是别人家的孩子,在老师眼里是踏实不足爱抖机灵的主。家长也是明白的。孩子是不明白的。高中,聪明就耍不得了。经历过高考的人都知道,高中就是炼狱,大家都要脱层皮的。幸好他才高一,有的是改正的机会。

当然,不努力考得差还能接受,还有东山再起的希望。努力了也不行的,也有的是啊!哭死的心都有了。幸好我还没哭死,在这儿给你支个招答个疑。

所以总结如下:
一、理想远大。这是没有问题的。 二、只有经过较量,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幸运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上战场你得有枪,打虎你要么是武松,要么得有金箍棒,否则,你会shi的很惨的。 三、我们所承认的平庸,所接受的平凡,并不是孩子的人生。他的人生他做主。

孩子有考名牌大学的愿望,挺好啊,志向高远,当鼓励!

孩子聪明,学习能力强,这是他的天然优势啊,当充分发挥!

那家长的问题是什么呢?目标不切实际,做事不踏实,考试焦虑。看上去是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事情,其中有没有联系呢?

孩子的目标是孩子的吗?有没有对家长目标的认同呢?或者说讨好?家长可能说了,我没有让他一定考名校啊。可试问哪个家长不曾有这样的想法?或者旁敲侧击,或者拿别人家的孩子说事儿。听话听音儿,孩子又不傻。再说了,孩子也有自己的好胜要强啊。

关键这个目标不是孩子自己的,就少了那么一点发自内心的动力。就好像学习是为了爸妈,无形中推卸了自己的责任。

既然目标不是自己的,做事不踏实也可以理解了,动力不足,就不能全身心贯注。即便目标是自己向往的,但不符合自己的实际能力,其实是在不断的遭遇挫折,不断强化了受挫感,做事就更加缺乏自信,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做事不踏实,也可能有其他因素。青春期的孩子,不只是学习这一件事,还有校园内外的社交,个人兴趣, 体育 活动等等,如何做好时间的规划安排也是需要考虑的。

考前紧张是很正常的反应,但一遇考试就焦虑,成了应激模式,当然影响考场发挥。做放松练习有必要,但不解决心理的结,恐怕治标不治本。

心理的结又是什么?考出理想成绩啊。可那个成绩(目标)其实不是自己能力所能及的,考不好如何向家长交代?考不好就是在自欺欺人啊。背负着这样的心理压力,就像在做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归根结底,是要和孩子好好谈谈学习目标的问题。让孩子按照他的能力设定,把学习的责任给了孩子,并列出实际可行的计划。比如孩子说考90分,那就问他为达到这90分,能做到什么?把“尽力而为”尽量具体到第一/第二的实际行动。

诚如家长说注重过程,就落在实处,看见孩子在过程中的不同表现给予相应的回应,让孩子感觉到被关注,被赋能,增强自己的学习动力和效能感,何况他还有优势。

最后想说“人生观不正”这个标签有点大,也不合适。青少年仍然需要家长的陪伴和关爱,各司其职,各担其责,孩子只有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学习才是有希望的事。

说儿子人生观不正,有些用词不当吧,你儿子充其量属于好高骛远、不太踏实的那种,这样的孩子自视甚高,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一旦现实与自己想象有差距就会深受打击,做父母的应该多开导。自然不能说教,更不能训斥,讲些别人的故事慢慢引导,你最应该高兴的是,你孩子有极强的上进心,如果调整好心态,一定会达到他所期望的目标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