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理学:乖是对权威的恐惧,忽视自己的讨好,和被压抑的渴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2

文/37度暖爸

为保护当事人,隐去个人信息且经过加工,请勿对号入座!本篇内容硬核、略扎心,我想如果你能感觉到疼痛,或许是一件好事。

乖巧的孩子父母都会喜欢,可以降低父母的养育精力投入,直白点说:养孩子很省心!那么乖巧满足了谁的愿望?

闹心的老马

老马38岁了,在一家私营企业做部门主管,兢兢业业近10年,也称得上是公司元老。最近发生了一件事,让老马很是闹心:老板亲戚主导的工作出现了纰漏,老马承担50%罚款。

“那是老板的表外甥,说我是主管,其实他的工作都是跟老板对接。凭啥我承担50%损失?”

“那你有没有据理力争?”我询问老马。

“有啊!我说了我的观点,老板不听”老马看上去很委屈。

“你只是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还是据理力争自己的权益,这是两码事”听我说完这句话,老马陷入了沉默。

难道,真的是柿子专挑软的捏?

老马从小就是街坊四邻口中的乖宝宝: 放学就回家,从来不在外面撒野;作业自己完成,从不让父母费心;10岁那年,爸妈生了个弟弟做他的小尾巴,从此寒暑假老马就变成了“家庭主夫”;高考那年听从老爹安排,学了个会计专业;大学毕业,被老爹喊话,回乡工作……

老马也是同事、朋友眼中的老好人: 谁家有难处都会伸手帮一把;同事家中有事,代做工作那是义不容辞;朋友聚会,点菜总是会照顾到每个人的口味。

老马看上去,可真的像是个软柿子!

乖巧的背后是恐惧、讨好和渴望

父母都希望孩子乖巧、懂事,直白一点说:乖巧懂事的孩子,会降低父母的养育、管教的精力,是满足了父母自己对孩子的掌控欲。但是孩子乖巧懂事的背后隐藏着:对权威的恐惧、忽视自己讨好他人和被压抑的渴望。

1、对权威的恐惧

父母、师长对于孩子来说,意味着权威,要求孩子乖巧、懂事,实质上是要求孩子具有服从性。更扎心一点说:是将自己的意志传递给孩子,并要求孩子无条件执行!由于父母和孩子之间在身体和智力两方面的巨大差异,导致孩子不能也不敢反抗。那么,这种服从的背后,孩子一定会伴随着 屈辱感。

长大后,对于领导、行业权威、各类型执法者等权威人士,从内心中存在惧怕感,无法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2、忽视自己的讨好

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会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当孩子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不允许被表达、被接受,而是要求乖巧,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互动中,学会了隐忍,慢慢忽视掉自己,变得讨好。

要么,这种委屈的隐忍在青春期爆发;要么,和老马一样,过了半生仍然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常常将自己的需求藏起来,以满足他人为“第一要务”。

3、被压抑的渴望

有人说:吃过苦的孩子,有一点糖就会觉得很甜。这句话的背后还隐藏着另外一层意思:因为从小得不到尊重,当别人表现出理解、接纳、赋予一定话语权,他们就 很容易相信别人。 别人对他有一点点的好,就恨不得将自己的心剖出来,说得就是这样的人。

丧失攻击性会带来巨大的问题

人类的攻击性是与生俱来的,例如:哺乳时,婴儿会咬妈妈的乳头;2岁左右可能会随时不高兴发泄情绪;到了猫嫌狗不咬(7、8岁)的年纪,更是惹人烦。这些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阶段性标志,关键在于父母是否能涵容孩子的攻击性。

如果父母不能承载孩子的坏情绪,不允许孩子表达不同的想法,孩子的攻击性会被压抑。失去攻击性的孩子,会 表现为:讨好、情绪压抑、唯唯诺诺,甚至连自己的权益也不敢争取。

因为孩子在长期不被允许表达的环境中 内化成为了自己的认知:我很强,每当我表达攻击性,我的父母就会很受伤,很愤怒,为了保护他们,所以我必须让自己看起来更弱一些;不仅如此,他们还会压抑自己的攻击性,甚至为自己的攻击幻想而内疚自责,觉得这是不道德的行为。

弗洛伊德认为,攻击冲动可表现为争论、竞技、冒险等。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表现,攻击冲动作为一种心理能量都必须得到表现,不然就会导致精神病。这种攻击冲动,要么向外,要么向内,长期不被允许表达的环境,会促使孩子形成向内攻击自己的倾向。

简单点来说:攻击性弱的孩子,不仅仅是表现出胆小怕事,还会缺乏上进心,缺乏直面困难的勇气,常常做内归因攻击自己,幸福感低下。

合理释放孩子的攻击性

父母并非圣人,也不可能人人都经过心理学的专业学习。那么如果平时我们不小心,控制不住情绪,压制了孩子的攻击性, 你可以尝试以下几个办法:

1、学会合理表达,并非只是表达(发泄)情绪, 表达公式为:不带评判的描述事实+我的感受+我的期望。 例如:当妈妈看到你写作业拖拉的时候,我很着急,因为我很担心你因为写不完作业而睡觉晚,导致睡眠不足。对你的身体有害,也影响你第二天的听课学习。

2、你可以给孩子买一个大一些的布偶,告诉孩子,如果妈妈不小心让你受委屈了,你可以揍它,把它作为你的出气筒。但是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不让自己受伤。

3、你还可以和孩子做一个小约定,例如:只要孩子一喊“智慧妈妈”,你收到信号就立刻停下来,并意识到孩子需要表达。

结语: 每个人都离不开关系,在关系中,如果总是呈现出弱者姿态,对方会不断侵蚀你的底线。保持孩子适度的攻击性,不仅仅是为了在关系中不受伤,也是为了保持孩子的上进心、直面困难的勇气和幸福感。

相似回答